

5月14日下午14:30,在海右书院106盲点靶场,开启了一场“潮起海岱”文化故事之旅。大汶口遗址博物馆副馆长贾效华、助理馆员文倩、李培国、荣敏等专家莅临指导,学校常务副校长谢承红,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书院师生代表参加仪式。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泰山科技学院与大汶口遗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实践教育基地”正式成立,首批联名文创产品发布,“故事力精品项目课程”首期开班。这既是校地合作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以文创为故事语言,六千年的生命起源与历史文化的精彩呈现。
初晖・稚拙启源



鼓声破晓,舞者以中国舞演绎《潮起东方》,用肢体语言勾勒出红陶映日、玉器生辉的文明轮廓。沙画流转间,红陶上的太阳纹、八角星纹化作跃动的叙事符号。这场历时六个月的项目创设,始于2024年12月海右书院师生团队的田野调查,团队深入汶河两岸,将大汶口文化古老的“历史语言”解码为书院校园里的“青春表达”。

随后,书院部部长白军彭、大汶口遗址博物馆副馆长贾效华分别致辞。

白军彭对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泰山科技学院书院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支持。他指出,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书院制大学,书院将泰山石刻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起源教育等融入教育教学,开发系列精品课程,形成各个书院特有的文化张力。此次与大汶口遗址博物馆的合作,不仅实现了古历史文化的现代表达,搭建了校地协同育人新平台,更让青年学子在文化传承实践中获得成长,生动诠释了“大学与城市共生”的教育理念。

贾效华指出,此次合作是高校创新活力与博物馆文化积淀的深度融合,联名文创不仅是文化传承创新的现代化表达形式,更为文化遗产保护构建了可持续传播平台,期待未来双方展开更深层次合作,共同探索文化传承创新的多元路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实践样本。
初绽・星纹萌动

文明的种子一旦播撒,便会在合适的土壤中生根发芽。项目团队的三位代表——指导老师王鑫雨、野辙文创店店长王靖茹(海右书院/行政管理学院)、学生设计师周文燕(五汶书院/艺术传媒学院)依次登台,从不同维度讲述了文创背后的故事。

王鑫雨老师从“文化传承与青年创新”的角度,分享了野辙文创工坊与大汶口博物馆联名文创的设计历程。团队经过6个月调研推出7款文创,让大汶口文化以“可佩戴的故事”焕发新生。

王靖茹从团队运营与项目实践角度,分享了店铺从初创到蓬勃发展的历程。“野辙文创不仅是商品空间,更是创意实践场”,她希望产品能传递文明温度与青春热情。

周文燕从文化转译与创新融合的角度,分享了野辙工坊与大汶口遗址博物馆的联名文创设计历程。团队以“红陶小猪游泰科”等创意实现了历史与青春的共振。



随着分享结束,音乐转为悠扬的古调。七位模特带着融合泰科建筑群与大汶口文化元素的系列文创产品依次登场。“汶海钤珍”冰箱贴将校门造型与文物微缩挂件巧妙结合;“文明诗筏”书签让校园建筑与几何纹路与兽面图案相映成趣;“时空密钥”钥匙扣以简约线条呈现八角星纹的宇宙意象;“泰小兽・时光香囊”用芬芳延续着先民的祝福;“汶韵樱梦・海右织锦”将六千年彩陶密码注入现代织物;“汶岳星汇”拥着汶河之水与泰山岩韵;“明心织镜”将明湖涟漪与彩陶涡纹共织成镜。每一件作品都在诉说着相同的设计理念:古老文明从未远去,它正以新的形式活在当下。

闪光灯骤然聚焦,轻触文明的拼图。谢承红、贾效华、王靖茹、周文燕四位代表,手持镌刻大汶口彩陶纹样、书院创意符号的拼图板块,共同完成“泰山科技学院×大汶口遗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实践教育基地”揭牌仪式。随着板块嵌合,青铜色纹路与现代线条完美交融,首期“故事力精品项目课程”正式启航,首批联名文创的正式发布。那些沉睡于陶片上的神秘符号,在当代设计语言的唤醒下重焕生机,让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星火,于历史与未来的交叠处,点亮全新可能。

数字长河奔涌不息,六千年前的陶窑星火,跟随文创宣传片《潮起海岱》,感受一场震撼人心的时空交响。镜头从大汶口遗址的晨光中拉开序幕,从陶器上原始的太阳崇拜图腾,到聚落遗址里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将这些古老的生命起源故事与历史文化,转化为最书院、最潮流、最创意、最青春的,最共鸣的当代书院青年文创故事语言。

在现场师生的共同见证下,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与海右书院共同组成的线上开发团队师生代表共同点亮“野辙工坊文创数字展馆暨线上商城”,文创数字展馆带我们云端触摸历史,以灵动鲜活的姿态走进生活;线上商城则打破时空藩篱,轻点屏幕即可将千年匠心凝成的文创好物收入囊中。让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让历史文化迸发持久生命力。

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开发团队代表季王文帅(东岳书院/通信工程学院)现场展示了线上商城的三大创新功能:AR展示、理念阐释、个性化购买。“技术的价值,在于让厚重的历史走进年轻人的掌心,让文化的种子在数字时代生根发芽。这或许就是野辙文创数字馆的意义”,季王文帅介绍到。现场观众纷纷扫码体验,线上线下共同开启这场跨越六千年的文明对话。
初彩・竞秀具兴



文化是陶胚,故事是熔炉,创新是炉火,当陶土在烈焰中重塑形态,文化也在故事与创意的淬炼中焕发新生。海右书院综合办主任、“故事力精品项目课程”负责人王琛发布“故事力精品项目课程”课程大纲,并同步发布五月大汶口田野考察招募计划。希望每位书院学子都能在课程与实践中,书写属于自己的成长与蜕变故事,成为历史文明的“当代作者”,用文创产品表达对历史文化与生命起源的敬畏,用故事化设计展现文明在当代书院制校园的延续与创新。



随后,由李培国等博物馆研究员与陈治宇等书院导师组成的双师团队精彩亮相,构筑起一座历史溯源与活态传承的桥梁。激昂的鼓点骤响,课程首批15名学员整齐列队,与导师代表一起接过象征着文化传承的生生不息的“大汶口文化叙事官”证书,为整个开班仪式画上充满期待的句点。

贾效华向“故事力精品课程”学生负责人王慧琳(海右书院/远景学院)颁发了《大汶口遗址文物保护条例》,为双方在文化传承与文创开发领域的深度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指引。



活动尾声设置惊喜彩蛋,大汶口遗址博物馆带来的20余件珍贵文物将会长期借展于海右书院。野辙文创店新空间向嘉宾们首次开放。新空间将划分为泰科x大汶口联名文创区、“印象·泰山”系列文创区、“泰”萌了系列文创区,故事水吧及故事留言墙5个空间。大汶口遗址博物馆荣敏老师与野辙文创店店员郑万荣(汶阳书院/行政管理学院)组成的师生讲解团,为大家生动讲解了文物历史与故事,泰科系列文创等,让泰科师生得以近距离触摸历史肌理,为校馆共建的文化传承工程再添重器。



一小时的文化故事之旅圆满落幕,但大汶口文化在泰山科技学院书院校园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这簇自新石器时代燎原至今的文化火种,在泰科书院校园的沃土上,将照亮无数学子探寻生命起源、追溯历史脉络、赓续文明根脉的故事探索征途。
(海右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