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组队闯关”的学业生活指引,到《雷军转》点燃的创业热情,再到《零售的哲学》引发的跨界思辨,活动形势多元、内涵丰富。师生们在轻松互动中教学相长,充分体现全生异科导师制打破学科壁垒、贴近学生需求的育人实效、为学子成长注入了新功能。
孙秀芳:大咖CEO!我想来试一试
(大数据学院/育英书院)
9月10日,育英书院108活动室气氛热烈。孙秀芳带领学生开展了一场以“点亮心火,走向星辰大海”为主题的《雷军传》大咖传记阅读活动。

在讨论环节,孙秀芳老师向同学们提问:“有没有想当CEO的?”“我想当CEO。”大数据学院/育英书院的鹿传珍同学说,大家都笑了起来。“我不仅想当CEO,我还想当创业者。”鹿传珍同学接着说。孙秀芳老师说:“鹿同学的热情已经被点燃了。”

鹿传珍同学说:“我之前就有过创业的想法,曾经想加盟‘沪上阿姨’。看了《雷军传》,他的创业热情又感染了我,我觉得‘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自己生活中的使命’这句话特别好,我正在想怎么找到自己的使命。”孙老师鼓励鹿传珍同学,让他多了解信息,毕业后更准地抓住机会。

同学们都参与到了讨论中,孙秀芳老师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雷军年轻时,他的热情是被什么点燃的?”“《硅谷之火》这本书”,大数据学院/育英书院的孙新壮同学说,“雷军看了这本书后,觉得乔布斯像神一样,那时候他就想做一个世界一流的公司,也是因为这个追求,他创办了小米。”孙秀芳老师表扬了孙新壮同学读书深入、细致,并强调了大咖传记阅读的作用。

关于“雷军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坚持下来的”这个问题,大数据学院/育英书院的任铭泽同学说:“小米的销量曾经在全国前五名之外,很多人说‘小米不行了’,雷军调整了策略,做了聚焦、补课、探索的计划,直到小米再次创造好成绩。”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雷军说过‘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也因为这样的愿景和情怀,雷军在经历一次次挫折的时候,还能再次出发,为社会甚至人类做贡献。愿景和情怀是要重视的。”孙秀芳老师总结道。
通过《雷军传》的阅读和讨论,同学们看到了企业家的热情,内心也充满了创造的激情,如同心火被点燃,他们相信自己的星辰大海一定会到来。
施佳慧:货不对板怎么办?,看看零售的魅力吧
(大数据学院/敢当书院)

9月11日下午,施佳慧带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聚焦7-Eleven创始人铃木敏文的经营智慧,用专业视角解读零售哲学,现场跨学科思维碰撞不断。

活动中,施老师以7-Eleven的发展历程为引,点明书中“数据驱动决策”与算法开发的共通性:“不管是写代码还是做零售,抓准用户需求才是关键”。聊起线下零售优势,新言书院的段文豪率先说起自己的看法:“线上买东西快,但线下能马上拿到,店员还能跟你聊两句,跟家人一起逛的开心劲儿,电商可给不了!”大数据线/海右书院的夏东尧紧接着补充:“我特别认同文豪的说法!上次我在线上买了件衬衫,图片看着挺合身,收到货却发现版型不对,退换来回花了快一周。但在实体店就不会有这问题,试穿合适再买,省了好多麻烦。所以我平时还是更喜欢去线下店。”

当被问到“如果你是校内奶茶店长,如何设计活动提升销量”时,大数据学院/新言书院的李明澳分享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做活动得抓住大家的实际需求。学生群体平时在宿舍洗衣服,一定需要洗衣盆,要是推出‘买奶茶送定制洗衣盆’的活动,肯定能吸引不少人。洗衣盆成本不高,但实用性强,大家买奶茶还能拿到刚需用品,会觉得特别值。而且定制的洗衣盆上可以印奶茶店的logo,相当于免费宣传,既能提高当下销量,还能让更多人记住这家店。”“这和书中‘站在顾客角度想问题’的理念特别契合。” 这番话得到了施老师的肯定。
最后,施老师总结道:“这本书不只是零售指南,更是思维工具书。希望大家把‘用户思维’‘数据意识’融入专业学习,未来不管是写代码还是创业,都能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做出有价值的成果。”
韩澎涛:策划的魅力—“应聘大咖”模拟大赛开启
(大数据学院/东岳书院)
9月12日下午,东岳书院党群活动室里传来阵阵热烈讨论,韩澎涛正带着18名学生围坐在一起,用一个小时的读书会开启了新学期的师生互动。这场以“读大咖传记,悟成长之道”为主题的读书会,不仅让同学们在文字中触摸企业家精神,更在交流中打开了对大学时光的思考。

韩澎涛老师没有直接进入书籍分享,而是结合自己阅读《任正非传》的经历,分享了最触动他的细节:“任正非在华为低谷期仍坚持技术研发的韧性,特别适合刚进入大学的同学们参考,面对新环境的迷茫,不如像他那样找准方向慢慢扎根。”这番接地气的分享,瞬间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随后,同学们围绕自己所阅读的大咖传记畅聊起来,从诺基亚百年兴衰的启示,聊到马云《未来已来》里的创新思维,从《乐高传》中坚守初心的理念,谈到张一鸣“延迟满足”的工作方法。讨论渐渐跳出书本。翟同学提到:“读《创始人于记》时,发现他大学就开始做小项目,咱们是不是也该提前规划?”这个话题立刻引发共鸣,有人说想考技能证书,有人提议组队参加竞赛,原本安静的读书会变成了热闹的 “规划交流会”。

活动结束后,学生大数据学院/东岳书院李凯轩特意找到韩澎涛:“老师,今天听大家聊规划,我也想试试组织活动提升自己。”得知他的想法后,韩澎涛笑着把后续“应聘模拟大赛”的策划工作交给了他:“大胆去做,有问题咱们一起解决。”异科互动就是要给学生创造成长机会,让他们在交流中找到方向,在实践中锻炼能力。”
王鑫雨:“异”起读大咖,AI向未来
(大数据学院/海右书院)
9月17日,王鑫雨老师在海右书院106举办了“‘异’起读大咖”AI主题阅读活动。本次活动以“共读AI领军人物,启迪智能时代思维”为目标,通过深入探讨人工智能领域的杰出贡献者与里程碑案例,激发同学们对AI技术的兴趣与思考,引导大家将前沿技术洞察融入专业学习与创新实践。

活动中,王鑫雨老师以《AI未来》一书为导读素材,通过生动讲解和案例分享,为同学们梳理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节点与代表性人物,展现了AI技术从理论突破到实践应用的壮阔历程。她鼓励同学们积极关注技术演进、拓展跨学科视野,主动拥抱智能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紧接着大家开始了30分钟的阅读并分享了自己的感悟。汶阳书院/大数据学院张桄源同学分享到:“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AI技术背后的推动者和发展脉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尤其是书中对中美AI产业差异的分析,让我意识到作为大数据专业的学生,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更要关注技术背后的应用场景和伦理责任。最近在完成课程项目时,我就尝试运用书中提到的‘数据驱动思维’,从实际问题出发设计算法模型,不仅提升了项目的实用价值,也更深刻地体会到AI技术与人文社会结合的重要性。”

活动中,王鑫雨老师现场演示了如何借助AI工具高效制作一份专业简历。她以清晰的四个步骤——从初步起草、精准发送指令、逐步完善要求,到最终修改定稿——系统讲解了人机协作完成简历的技巧。此外,王鑫雨老师还围绕未来就业与发展方向为同学们答疑解惑,结合自身经验详细分享了实习申请与考研准备的关键要点,并为多位学生提供了一对一的针对性简历指导与优化建议。

本次活动在热烈的交流与积极的探讨中圆满结束。通过此次“异”起读大咖AI主题阅读,不仅拓宽了学生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认知边界,也增强了对专业学习与职业规划的清晰度和信心。未来,全生异科导师将继续助力学生在智能时代站稳前沿、勇敢创新。
尚万振、姜健:共读《雷军传》悟奋斗精神,让学生一起“阅见”
(通信工程学院/汶阳书院;通信工程学院/汶阳书院)
为深入推进学校“大咖传记阅读”工作落地,提升学生阅读赋能成长,近日,尚万振和姜健老师,共同带领各自的异科学生,联合举办了一场以共读《雷军传》为核心的大咖阅读分享会。师生围绕书籍内容,探寻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的创业发展之路,感悟其奋斗拼搏、坚守初心的精神品质,让阅读成为传递力量、启迪思考的载体。

活动筹备阶段,尚万振老师与姜健老师便结合学校《校园经典阅读写作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中要求,选定《雷军传》作为共读书目。两位老师提前制定阅读计划,指导学生做好批注与思考,鼓励大家从“雷军的创业经历”“小米的发展历程”“雷军身上的企业家精神”三个维度展开阅读,为分享会做好充分准备。

姜健老师则解读雷军“技术为本、用户中心” 的理念:“小米从‘为发烧而生’到构建智能生态链,始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这与我们鼓励学生深耕专业、追求突破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希望同学们能从雷军身上学到‘敢想敢干、直面挑战’的勇气,在专业学习中不畏困难、持续探索。”
学生们随后纷纷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来自通信工程学院的学生黄欣谈到:“雷军在创业过程中多次遭遇挫折,比如早期做手机系统时面临的市场质疑,但他从未放弃。这让我明白,学习和成长中遇到困难很正常,重要的是像他一样保持韧性。”通信工程学院的学生由世博则表示:“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但风口过后,摔死的都是猪’,这句话让我意识到,抓住机遇的同时,更要具备扎实的实力。未来我会在专业学习中打好基础,才能在机遇来临时牢牢把握。”
最后,尚万振老师则在总结时呼应学校阅读工作要求:后续我们会继续按照学校文件部署,带领大家阅读更多优质书籍。以经典书籍为桥梁,让学生在阅读中见贤思齐,在感悟中成长进步,推动校园阅读文化氛围愈发浓厚。
郭敏、李岳超:柔韧致远,共读《彭蕾传》中的领导力密码
(淬炼商学院/海右书院;淬炼商学院/海右书院)
在成长的道路上,榜样是一种无声的力量。一本好书,可以打开认知的边界;一次深度对话,足以点燃思想的火花。9月17日,郭敏、李岳超两位老师在海右书院109活动室,与三十余名学生开展“柔韧致远”主题大咖阅读分享会,共读《彭蕾传》,引导学生从彭蕾的成长经历中汲取面对未来挑战的智慧。

郭敏老师指出,《彭蕾传》不仅是一部个人奋斗史,更是一部组织文化演进的缩影。她强调,彭蕾虽非技术出身,却以“人心管理”塑造了阿里的文化底色。从主导支付宝转型到推动组织变革,她始终坚持“客户第一、员工第二”的价值观,在关键时刻守住底线,用责任与温度赢得信任。她的经历说明,真正的领导力源于使命担当与对人的深刻理解。李岳超老师从管理学视角剖析彭蕾“柔中带刚”的风格:既能包容团队,又能在危机中果断决策,体现“影响而非控制”的领导本质。他引导学生思考:未来职场如何平衡共情与原则?彭蕾的答案是—“心中有火,眼里有光,脚下有路”。

交流环节,同学们积极分享。程冬雨同学表示:“过去我以为领导力就是强势掌控,但彭蕾让我明白,倾听与价值观引领才是持久影响力的核心。”张心雨同学谈到:“她从教师转型为高管的经历让我看到,成长的关键在于走出舒适区,主动学习。”活动还设置了“假如我是HR总监”情景模拟,围绕团队冲突、文化落地等议题展开讨论。学生在角色代入中体会管理的复杂性,理解制度背后的人性考量。郭敏老师点评:“彭蕾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方法,更是一种主人翁意识——无论岗位高低,都要敢于负责。”

此次阅读活动通过共读、共研、共悟,将书籍与学生成长需求结合,提升了思辨力与职业认知。正如李岳超老师所言:“柔韧不是软弱,而是历经考验后的坚定。”在书香氤氲的书院里,一场关于成长的对话,为学生们即将启程的职业生涯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李治颖、郑杜彬、魏亚男:共读《彭蕾传》,悟女性职场道
(艺术传媒学院/海右书院;大数据学院/瞻岩书院;行政管理学院/海右书院)
在商界女性成长的版图中,彭蕾是极具代表性的标杆人物。她身兼“阿里守护神”“HR一姐”“支付宝女王”等多重称号,以独特的管理智慧,在互联网行业书写了精彩篇章。9月17日,全生异科导师李治颖、郑杜彬、魏亚男在海右书院,开启了以“从彭蕾经历看女性职场成长”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与同学们一同走进《彭蕾传》,探寻这位传奇女性的职场之路。

活动伊始,郑杜彬老师用鲜活的语言,梳理了彭蕾的职场履历:从加入早期阿里,到主导HR体系搭建,再到推动支付宝发展,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彰显着她的能力与远见。老师的讲述让同学们对彭蕾的经历有了初步认知,也对《彭蕾传》里藏着的职场智慧充满期待。

分享会进入核心环节,同学们围绕书中内容各抒己见。艺术传媒学院/海右书院的张书宁同学提到,书中打破了“女强人必严厉”的刻板印象,彭蕾“和风细雨式”的管理方式让人印象深刻——她善于倾听团队声音,用温和却坚定的态度化解难题,这让大家明白,柔性管理同样能凝聚力量、走得长远。

行政管理学院/海右书院的孟嘉同学则表示,从彭蕾的视角看阿里,看到了不同于公众认知的一面:既有高速发展中的挑战,也有团队协作中的温暖,更体会到女性在企业发展中能发挥的独特价值。现场讨论热烈,大家从彭蕾的经历里,不断汲取着关于职场选择、团队管理的思考。

最后,老师们对分享会进行总结,彭蕾的职场故事不仅是个人的成长史,更为当代女性职业发展提供了启示:坚守初心、善用自身优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应对挑战,才能在职业道路上稳步前行。同时,老师们鼓励同学们将书中所学与自身实际结合,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探索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
编者礼记:教育不局限于课堂,成长发生于对话之中。学生从“听讲者”变为“参与者”甚至“组织者”。愿这样的师生互动持续生根,让每一个学期都成为学生走向更广阔世界的起点。
(书院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