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秋佳节赏月团圆,泰科的学子们与全生异科导师相聚在一起,共度佳节。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月饼,分享着各自家乡的中秋习俗,导师们不仅带来了各式口味的月饼,还精心准备了关于中秋文化的小讲座,让同学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更深入地理解了这一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意蕴和历史传承。
郑雯玺:月满中秋,饼承情谊
(大数据学院/海右书院)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值此中秋佳节来临之际,郑雯玺老师组织了一场温馨的中秋月饼制作活动,旨在通过亲身体验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加深学生们对中秋文化的理解与感悟,增进师生间的情谊。

活动当天,各式各样的月饼原料整齐排列,从经典的豆沙、莲蓉到创新的冰淇淋、巧克力口味,一应俱全。同时,模具、手套、围裙等工具也准备得妥妥当当,只待师生们大展身手。

郑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以及月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让学生们对这一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轮到学生们动手实践时,现场顿时热闹起来。大家纷纷穿上围裙,戴上手套,化身成为“小小糕点师”。有的同学负责调配彩色冰皮,将糯米粉与果蔬汁融合成粉蓝、浅紫、嫩绿等清新色调;有的同学则将豆沙、莲蓉等馅料揉成均匀的小球。

在制作过程中,大家相互交流,互帮互助。“我的冰皮太黏了怎么办?”“试试撒点熟糯米粉!”有的学生小心翼翼地称量原料,有的则专注地包着馅料,还有的兴奋地尝试着用模具压出各种形状的花纹。每当有学生成功制作出第一个月饼时,都会引来周围同学的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整个工坊充满了欢声笑语。经过一番努力,一盘盘形态各异、香气扑鼻的月饼终于出炉了。

学生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洋溢着满足和自豪的笑容。师生们围坐一起,展示自我、增进友谊,品尝着自己制作的月饼,分享着彼此的对文化传承的感受与收获。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师生们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而美好的中秋佳节。
欧阳东升:中秋月圆至,师生情意浓
(大数据学院/育英书院)
2025年9月24日,中秋佳节前夕,欧阳东升为异科同学们准备了丰富的月饼、饮料和零食,让大家感受到了节日的温暖。欧阳老师表示,希望同学们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能感受到家一般的关怀。同学们纷纷表示,收到老师的月饼特别开心,也祝老师中秋快乐。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美味的月饼,欢声笑语回荡在房间里,温馨的氛围弥漫开来。

活动中,欧阳东升老师热情地与大家交流,真诚地表示,同学们在学习生活里,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别一个人扛着。学习上要是碰到难题,生活里有烦恼,或者对未来感到迷茫,都可以随时找他。他要是在同学们问的领域不太擅长,也没关系,他认识不少各个领域的优秀老师,肯定能帮大家找到能答疑解惑的人。他还提到,为人处世也很重要,给大家分享了一些小技巧。比如和人交流要真诚,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学会倾听,这样能更好地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欧阳老师亲切地为大家打开精心为同学们准备的月饼、饮料和零食,师生们一起举杯共饮,现场氛围十分融洽。

活动中,还邀请了两位特别的老师。郑栋赟老师毕业于韩国明知大学韩国语言文学专业,是文学博士,他主教延世韩国语以及TOPIK专项指导,主要研究中韩词汇、语法对比等。他还在会上分享了很多关于留学的事情,从留学申请的流程,到国外的学习生活体验,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另一位王玉茜老师毕业于湖南大学教育学专业,她不仅是跆拳道中级教练员、大众一级裁判员,还是跆拳道黑带。王老师还热情地表示,同学们若对跆拳道感兴趣,都能来找她请教。
今天的见面会,就像一盏明灯,点亮了同学们对新异科导师的好奇与憧憬,也让大家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满怀期待。相信在老师们的悉心引领下,同学们定能在专业领域乘风破浪,收获优异的成绩。
郝丽君、张文洁、程菲菲:月满中秋情意浓,共创佳品味无穷
(智能工程学院/敢当书院;淬炼商学院/敢当书院;淬炼商学院/敢当书院)
桂香浮动,秋意正浓。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2025年9月24日晚,郝丽君、张文洁、程菲菲三位老师于敢当书院106教室带领异科学生开展“月满中秋情意浓,共创佳品味无穷”冰皮月饼制作活动,20余名不同专业学生齐聚体验传统文化,共迎中秋佳节。

活动伊始,张老师简要介绍了中秋节的起源和及月饼的文化内涵。随后,郝老师现场演示了冰皮月饼的制作流程,从揉制饼皮、包入馅料,到压模成型、包装封口,一步步细致讲解,同学们跃跃欲试,纷纷戴上手套,投入到亲手制作中。
尽管许多同学是第一次接触月饼制作,但大家热情高涨、默契配合。智能的同学们精准计量配比,淬炼的同学们巧妙设计造型。不同特长在制作过程中相得益彰,各色思维在面团与馅料的交融中碰撞出有趣的火花。一个个精巧的月饼逐渐铺满托盘,晶莹剔透的冰皮包裹着各式馅料,豆沙的绵密、莲蓉的香甜、奶黄的醇厚,再配上各式精美的花纹图案,让人爱不释手。现场香气四溢,气氛温馨热烈,同学们纷纷与自己制作的月饼合影留念,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

活动尾声,同学们将成品分装成盒,部分赠与师长分享喜悦,部分与同窗共品劳动成果。李祺同学表示:“以前中秋只是吃月饼,这次自己动手做,才发现传统文化离我们这么近。和不同专业的同学一起合作,也让我感受到了跨学科的乐趣和温暖。”程老师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同学们在体验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不同学科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月圆人团圆,饼香情更浓。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体验了亲手制作月饼的乐趣,更搭建了一个跨学科交流的平台,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协作中增进了解,在交流中碰撞思想。今后,全生异科导师们将继续创新活动形式,为学生成长营造更多元、更包容的文化氛围。
孔丹、王伟:速看!提前陪孩子们过中秋啦
(大数据学院/海右书院;通信工程学院/五汶书院)
“这个豆沙月饼太好吃啦!”9 月 30 日,距离中秋假期开启已近在咫尺,海右书院从游会客厅内却热闹非凡。大数据学院异科导师孔丹和通信工程学院异科导师王伟提前与学生相聚,在分发月饼、共品美味的同时,也和大家畅聊生活趣事,为有专升本升学困惑的学生排忧解难。

书院里,暖色调的环境温馨宜人。异科导师将一盒盒包装精美的月饼递到学生手中,笑着说道:“提前祝大家中秋快乐!希望这小小的月饼,能让你们在校园里也感受到节日的氛围。” 同学们接过月饼,脸上洋溢着喜悦,迫不及待地打开品尝,互相分享着不同口味的口感。

品尝月饼的间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起了生活里的各种趣事,从最近看的有趣视频,到校园里遇到的暖心瞬间,氛围轻松又欢乐。而当谈及专升本升学时,一些学生流露出压力与困惑。异科导师耐心倾听,结合自身经验和对升学政策的了解,为大家分析情况、给出建议,“升学之路确实有挑战,但只要找准方向、踏实努力,就一定能有所收获。” 导师的话语,给了有升学打算的学生不少鼓励与信心,有学生听完,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还主动和导师探讨起复习计划。

这场提前的中秋相聚,不仅让学生们在假期前感受到了温暖的关怀,也让师生间的距离更近,更帮助有升学困惑的学生缓解了压力,以更积极的心态迎接接下来的学习与生活。
牛磊、李贺、王楚然:月满情浓话中秋,异科师生共团圆
(大数据学院/汶阳书院;大数据学院/五汶书院;智能工程学院/育英书院)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为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陪伴学生成长,让学生切实感受家的温暖,在异乡找到家的归属感。9月24日中午大数据学院全生异科导师牛磊、李贺老师和智能工程学院全生异科导师王楚然老师在汶阳书院103室一起举办了“情暖中秋,共话成长”为主题中秋师生座谈交流会。
手中月饼甜,心中情谊暖。活动伊始,牛磊、李贺、王楚然老师向同学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节日祝福,并送上精心准备的月饼等中秋心意,送上一份真挚的祝福。

在“话中秋”环节,师生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同学们踊跃发言,纷纷结合自己的家乡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分享了在校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师生们在一起谈学习、讲生活、话人生,重温传统文化,师生们你一言我—语,座谈会的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大数据学院/汶阳书院的的陈相旭同学说:“我们家中秋会一起做兔儿爷灯笼,晚上提着灯笼逛夜市。”李伟佳同学也分享了中秋家乡习俗,“中秋节,在我们家乡有中秋祭月活动,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导师们则结合自身经历,鼓励大家在大学期间多交流、多探索,在异乡也能收获温暖与成长。现场时而传来阵阵笑声,时而响起共鸣的掌声,温情在师生间静静流淌。
金秋佳节寄相思,师生共聚话团圆。尝月饼、谈学习、聊生活、话成长,座谈会在一片温暖的气氛中圆满结束。此次中秋座谈会既是节日的祝福,更是导师关怀学生的生动体现。让异科师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增进了解、凝聚情谊,使同学们感受到泰科大家庭的温暖。
石小冬、杨晓楠、王鹏凯:非遗手作映明月,师生共话中秋情
(建筑工程学院/汶阳书院;智能工程学院/海右书院;建筑工程学院/敢当书院)

中秋佳节来临之际,9月28日,全生异科导师石小冬、杨晓楠、王鹏凯携异科学生开展了一场以“传承中秋习俗,共叙师生情谊”为主题的文化体验活动。学生在异科导师的指导下,沉浸式体验手工DIY灯笼、趣味猜灯谜、共品团圆月饼等活动,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学生们围坐桌前,有条不紊地开启灯笼制作。学生们跟着石老师学习固定灯笼框架,指尖捏着纸条慢慢调整弧度,确保灯笼骨架周正,再穿好挂绳、装上灯芯,一盏盏独一无二的手工灯笼渐渐成型。智能工程学院学生李旭超捧着刚做好的灯笼,灯芯亮起时,纸上的玉兔仿佛有了灵气:“从框架到灯芯全是自己动手,特别有意义,我要把这盏灯笼带回家,留作中秋纪念。”杨老师组织学生们猜灯谜环节同样热闹非凡,百余条涵盖诗词、历史、科学知识的灯谜挂满细绳,学生们三五成群、互相探讨,答对者还能收获月饼、书签等中秋小礼品,现场掌声与笑声此起彼伏。

“中秋不只是吃月饼,更要让学生们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王老师表示,此次活动将传统手工工艺与节日习俗相结合,既为远离家乡的学子营造了“家” 的氛围,也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吴梅花:中秋月饼传情,师生暖心话团圆
(淬炼商学院/五汶书院)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近日,五汶书院红色决策展览馆内暖意融融,全生异科导师吴梅花带着精心准备的中秋月饼,与同学们相聚于此,一场充满温情的中秋送祝福活动在欢声笑语中拉开帷幕,用浓浓的师生情为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增添了别样的温暖。

活动伊始,吴梅花老师的目光始终温柔地落在学生身上。“马上要中秋了,知道你们很多人因为学习、备考不能回家,特意准备了月饼,希望能让你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她的话语朴实而真挚,手中捧着的不仅是包装精美的月饼,更是对学生们满满的牵挂与期许。“大四是你们人生中重要的节点,不管是求职还是升学,遇到困难都可以随时找我聊,老师永远是你们的后盾。”一句句贴心的叮嘱,像秋日里的暖阳,驱散了学生们心中的迷茫与疲惫,让现场的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了如家人般的关怀。

随后,最受同学们期待的“月饼挑选”环节正式开启。“我最喜欢流心奶黄馅的!”“这个豆沙月饼看起来好细腻,我要选这个!”同学们兴奋地挑选着自己心仪的口味,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有的同学还主动帮身边的小伙伴推荐口味,书院内满是青春的活力与节日的喜悦,每一份月饼都承载着满满的幸福。

活动最后,吴梅花老师与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开启了温馨的互动谈心时光。同学们纷纷敞开心扉,分享自己近期在学习中的收获与困惑,有的同学提到备考过程中的压力,有的同学诉说着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迷茫。吴老师耐心地倾听着每一位同学的心声,结合自己的经验,为大家答疑解惑。

此次中秋送月饼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在异乡感受到了节日的温暖与家的归属感,更彰显了全生异科导师制度下师生间的深厚情谊。吴梅花老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育人初心,让关怀与温暖浸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为同学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了更多力量与温暖。
姬梦梦、王鹏凯:月满书院暖人心,共制冰皮月饼迎中秋
(建筑工程学院/汶阳书院;建筑工程学院/敢当书院)
9月25日晚,汶阳书院203活动室内灯火通明、暖意融融。姬梦梦老师和王鹏凯老师带领异科学生齐聚于此,以“亲手制作冰皮月饼”的方式迎接中秋佳节,在面团与馅料的交融中,传递团圆温情,感受传统节日魅力。
活动开始前,姬老师和王老师早已将提前准备好的冰皮预拌粉、莲蓉、豆沙等馅料,以及印着玉兔、桂花、“中秋”字样的模具整齐摆放,顿时浓浓的节日氛围扑面而来。“冰皮月饼不用烘烤,更易操作,也能让大家更快感受到动手的乐趣。”老师们一边分发一次性手套,一边向学生们讲解制作要点,从揉面的力度、冰皮与馅料的配比,到包馅时如何避免破皮,每个步骤都细致叮嘱。

随着老师们的示范,同学们迅速投入制作。有的同学小心翼翼地将揉好的冰皮压成圆片,裹入香甜馅料;有的在捏合月饼边缘时遇到“小难题”,老师们便手把手指导,耐心纠正手法;还有同学发挥创意,将不同颜色的冰皮搭配组合,尝试做出渐变效果的月饼。活动室内笑声不断,原本互不熟悉的异科学生,在协作制作中逐渐熟络,不时交流技巧、分享家乡中秋习俗,热闹又温馨。

“第一次自己做月饼,虽然一开始包馅总漏,但在老师和同学帮忙下终于成功了!”闫国政同学举着刚脱模的玉兔造型月饼,脸上满是成就感。姬老师也参与到制作中,与学生们唠起中秋传统:“中秋吃月饼象征团圆,咱们今天一起动手,就是把‘团圆’的意义落到实处,也希望大家在校园里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两个多小时后,一个个造型精致、色彩鲜亮的冰皮月饼陆续完成。师生们捧着自己的“成果”合影留念,不少同学表示要把月饼带回宿舍与舍友分享,让这份亲手制作的心意跨越距离传递团圆。


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体验了手工制作的乐趣,更以异科交流为纽带,拉近了师生距离,让传统节日文化在互动中得以传承,为即将到来的中秋增添了别样温暖。
编者礼记:从亲手制作冰皮月饼到非遗手作映明月,从师生共话中秋情到跨学科交流促成长,每一场活动都凝聚着导师们对学生的关怀与期待,也让学生们在异乡找到了家的归属感。这些活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师生情谊的深化,让泰科的校园在这个金秋充满了浓浓的爱意与温暖。未来,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活动,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书院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