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新闻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院社区 >  书院新闻 >  信息正文

【全生异科导师】237期|青团巧手承春韵,创意市集塑新风

时间:2025-04-21 22:53:17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编者按:清明风起,万物生辉。在春意盎然的时节,让艾草清香与创意火花交织,在传统美食中品读春味,在现代工艺里镌刻春光,于方寸书签间定格春色。这不仅重现了清明时令的民俗记忆,更以年轻化表达激活非遗基因,让文化传承可见、可触、可感。

陈雯婧:手作青团香,春意正悠长

(建筑工程学院/瞻岩书院)

在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的季节,清明节的脚步渐渐临近。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与情感,于327日在育英书院113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团制作活动。

活动伊始,陈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清明节吃青团的习俗。她详细讲解了清明节的起源、意义以及青团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青团,作为清明节的传统美食,承载着人们对祖先的缅怀与敬意,也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陈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们对这一传统习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大家对即将开始的青团制作充满了期待。

随后,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开始了青团的制作。此次制作采用的是青团预拌粉,这种预拌粉使用起来方便快捷,能让学生们更专注于青团的造型与馅料搭配。学生们围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现场一片热闹景象。

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两种馅料:豆沙馅和肉松咸蛋黄馅。豆沙馅甜而不腻,细腻绵软,是传统青团的经典选择;肉松咸蛋黄馅则咸香适口,近年来颇受年轻人喜爱。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偏好选择馅料,制作出独一无二的青团。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有的学生将青团捏成小巧精致的圆形,有的则拼接做出花瓣形状,让青团看起来更加美观。陈老师在旁耐心指导,帮助学生们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每个人都能成功制作出青团。

经过一番努力,一个个绿油油、香喷喷的青团终于制作完成,让人垂涎欲滴。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咬上一口,软糯的青团皮包裹着香甜的馅料,在口中交织出美妙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学会了制作青团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魅力与内涵。通过亲手制作青团,学生们更加理解了清明节背后的文化意义,也增进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们会将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延续下去,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杨乐、刘众一:青团蕴春色,巧手承古韵—共塑清明文化记忆

智能工程学院/育英书院;建筑工程学院/育英书院

3月28日的汶阳书院庭院里,春阳为木桌镀上一层金边,杨乐、刘众一与二十余名学生围坐其间。瓷盆中青翠的艾草面团与十余种馅料交错铺陈,蒸笼腾起的热气裹着笑语,将清明习俗浸润为一场充满生机的春日实践。

活动以自主探索的形式展开,师生们纷纷化身“春日厨艺家”。建筑工程学院的学生专注于面皮的柔韧度测试,指尖翻飞间记录下不同揉捏力度对口感的影响;智能工程学院团队架起电子秤,严谨测算馅料配比,却在面粉飞扬中闹出“白眉少侠”的趣事。传统豆沙、咸蛋黄旁,辣条肉松、芒果椰香等新奇组合渐次登场,更有跳跳糖馅料在蒸制后引发小小“爆破”惊喜。刘众一老师将玫瑰花瓣嵌入面皮,以行动诠释“寒食禁火不禁创意”的跨界灵感,学生们的创作热情随之高涨。

面团在掌中幻化出无限可能。四色螺旋纹青团如春藤盘绕,牙签轻划的窗棂纹路复刻书院古韵,绽开的花瓣造型则暗藏流心彩蛋。杨乐老师捧起一枚裂口的青团笑称“留春之作”,反倒激起更多天马行空的尝试。当蒸笼揭开时,翡翠色团子间点缀着琥珀黄、樱花粉的创意作品,艾香混着奶香漫溢庭院,人群中漾开一片惊叹的涟漪。活动接近尾声时,蒸笼余温未散,有人捧着青团轻嗅艾草清香,有人小心地将作品装入食盒准备带回宿舍。暮色浸染庭院之际,几个围在桌边的身影仍在热切讨论,指尖划过面案上残留的粉痕,仿佛已勾勒出下次春日之约的雏形。

这场脱胎于古籍却扎根于烟火的文化体验,让清明食俗从历史中轻盈落地。当指尖的面粉与蒸腾的热气模糊了师生界限,当严谨的专业精神碰撞不拘一格的创造力,那些绽放在青团上的斑斓色彩、氤氲再庭院中久久未散的艾草香气,恰使泰山科技学院“完满教育”的深意不言自明——文化传承未必宏大,亦可藏于一捧青团的柔软褶皱,存于共制春味时的会心一笑。

田翰宇、聂鑫磊、赵璐宁:“喵爪多肉摊”火爆出圈—师生携萌宠开启治愈系集市体验

通信工程学院/五汶书院;艺术传媒学院/五汶书院;艺术传媒学院/海右书院)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3元撸猫+免费送多肉啦!”

4月9日晚20:00,田翰宇聂鑫磊、赵璐宁邀请书院部宋晓滢、张晓、王星及通识教学部李玮老师共同携异科学生团队,共同策划并举办了“萌宠+绿植”跨界活动,为行走的黄河大集增添了一抹亮色。师生一齐带着自家英短金渐层和长毛三花猫开设“喵爪多肉摊”,以“三元撸猫+免费送多肉”、“三元买多肉免费撸猫”的创新模式吸引大量同学围观,短短两小时内多肉植物几乎售罄,而两只超高颜值、温顺的“招财猫”更是成为全场焦点,吸引了无数目光。

萌宠经济+多肉热浪

创意摊位引爆人气,集市还未开张,“喵爪多肉摊”前便围满了同学。摊位上整齐摆放着几十种不同品类的多肉植物,同学们只需支付3元即可享受5-30分钟撸猫服务,并免费任选一盆多肉;若购买多肉,则能获得同等时长的免费撸猫机会。从桃蛋到生石花,价格也十分亲民,而真正的“流量密码”则是慵懒趴在板凳上的两只猫咪——金渐层“KK”和三花猫“公主”。来自海右书院/淬炼商学院李子丹说:“这种组合太划算了!我超级喜欢小猫它的毛好软,好舒服啊,太治愈了。

活动现场,来自新言书院/行政管理学院的邢佳悦同学在现场卖力吆喝着,与田翰宇老师配合负责向同学介绍摊位规则及多肉品种,聂鑫磊和赵璐宁老师则引导同学与猫咪互动。“KK”和“公主”展现出极强的“猫德”,配合大家合影还主动贴贴撒娇。“它们平时就亲人,今天特意梳了毛剪了指甲来‘上班’。”赵璐宁老师和大家介绍:两只猫都接种疫苗并定期驱虫,性格非常温顺,大家不用担心被挠被抓,可以放心大胆撸!”

师生携手+实践成长

摊位的背后是师生情感的流露,晚上10:00,仅两小时摊位上的多肉已被抢购一空,“没想到有这么多同学都喜欢养宠物,大家这么支持,来着敢当书院/大数据学院王思涵同学聊到:晚上在这摸摸猫、聊聊天茶,一天的疲惫都消散了。作为书院的老师,能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大家带来一点放松和快乐,就是最有意义的。”聂鑫磊老师说

喵爪多肉摊,我们撸的不是猫,是书院生活的温度!"作为全程参与活动的学生,最让我惊喜的是这个小小摊位带来的多重体验。聂老师和赵老师像朋友一样和我们分享养猫心得,田老师则变身"多肉专家",教我们如何培育这些小生命。大家因为喜欢猫咪聚在这里,原本不认识的人也能笑着分享撸猫感受。

——新言书院/行政管理学院 邵贝贝

特别感动的是邢佳悦学姐的热情招呼,她不仅帮我们和猫咪拍照,还主动介绍不同多肉的养护技巧。这种师生、生生之间的自然互动让人感受到书院的温暖。边喝茶边轮流抱猫,像临时开了个‘减压派对’。当KK趴在我膝盖上打呼噜时我真的太幸福了,希望还有下次机会,我要带猫条来‘贿赂’公主!在茶香与猫毛齐飞的夜晚,在书院感受美好和生活的诗意。

——敢当书院/大数据学院 王思涵

活动结束后,仍有同学询问下次营业时间。从“云吸猫”到线下互动,“喵爪多肉摊”精准捕捉了同学们的情感需求,以“萌力”串联起书院的温度,充分展现了师生朋辈互动的生动实践。

李梓毓、刘洋、宗昊明:温馨相聚书院中,春日火锅进行时

大数据学院/东岳书院;智能工程学院/育英书院;行政管理学院/海右书院)

随着春天的到来,李梓毓、刘洋、宗昊明老师在东岳书院厨房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火锅活动,让我们们在忙碌的学习之余,享受了一顿美味的火锅大餐,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快乐。

3月16日下午2点30分,同学们准时在营地教育中心集合,准备前往东岳书院厨房开展火锅活动。他们脸上洋溢着期待和兴奋的笑容。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踏上了前往市场的旅程,开始了火锅食材的大采购。

采购完毕后,同学们满载而归,一同前往东岳书院厨房。厨房内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各种烹饪设备一应俱全,为火锅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学们迅速分工明确,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工作。

洗菜组的同学们细心地清洗着每一片菜叶,确保食材的干净卫生;切菜组的同学们则手法娴熟地将各种食材切成薄片或小块,为火锅的美味打下基础;刷锅组的同学们则负责清洗餐具和火锅器具,确保用餐环境的整洁与安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各种食材很快就被处理得井井有条,为接下来的火锅盛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当一切准备就绪,老师开始炒制火锅底料。那浓郁的香气瞬间弥漫在整个厨房,引得同学们纷纷围拢过来,眼巴巴地看着锅中的底料逐渐变得红亮诱人。随着底料的炒制完成,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火锅的烹饪。

火锅沸腾起来,整个厨房都弥漫着诱人的香气。同学们纷纷拿起筷子,夹起自己心仪的食材,放入口中。那一刻,所有的等待和努力都化作了口中的美味和心中的满足。他们边吃边聊,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快乐,整个厨房充满了欢声笑语。

饭后,同学们并没有忘记保持环境的整洁。他们自觉地拿起扫帚、拖把等清洁工具,开始打扫厨房。有的同学负责清理桌面上的残渣和垃圾,有的同学则负责拖地、擦窗等细节工作。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厨房很快便恢复了往日的整洁和明亮。最后,同学们还将锅和盆子刷得干干净净,确保下一次使用的方便与卫生。

这次活动培养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准备食材和烹饪火锅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挑选和处理食材,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烹饪技巧和方法。这些经验和技能将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总之,这次火锅活动是一次难忘的集体盛宴。它不仅让同学们在学校感受到了温暖和快乐,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和沟通,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份美好的回忆将一直伴随着他们,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田美琴、王玉鑫、李文春:走花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建筑工程学院/汶阳书院;淬炼商学院/汶阳书院;大数据学院/汶阳书院)

4月2日下午,田美琴、王玉鑫和李文春相约异科学生于汶阳书院开始了一场制作鲜花书签的活动,这次主题为:“一起走花路”。虽然参加活动的同学都是男生,但是活动中,各位同学都积极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制作出了一个个精美书签。

“走花路”是这次活动的主题,寓意着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如同花朵般绽放,充满希望和美好。

学生们在制作鲜花书签时的认真又恰好映衬出了这样一句话:“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希望同学们无论未来遇到多少挑战,都要保持一颗细腻的心,珍惜每一份美好,这种共同制作花朵书签的传统不仅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为毕业季增添了一份温暖和美好。

光永星、张兴文、张兆臣:从方寸之间到心灵深处:微景观的力量

智能工程学院/海右书院;大数据学院/汶阳书院大数据学院/五汶书院

为了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同时增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异科导师光永星、张兆臣以及张兴文老师联合策划,以微景观创作为活动载体于4月2日在海右书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灵交流活动。

张兴文老师作为心理咨询室的资深成员,对学生们的心理状态有着深刻的洞察。他坚信,通过设计和制作小型而精致的自然景观,可以显著提升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对于学生群体,这种影响尤为显著。

活动伊始,张老师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微景观的历史背景及其制作过程。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聆听张老师的讲解,对即将开始的创作活动充满了期待和热情。

学生们展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他们利用手边的基础工具,巧妙地构思并制作出了一个个精美的微景观。从苔藓的精心布置到沙砾的细致摆放,每位同学都将自己的独特创意融入到了作品之中。

学生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创作过程中,他们不仅展现了对自然元素的敏锐感知,还体现了对细节的精心雕琢。每一个微景观都是他们内心世界的映射,充满了个性和想象力。

学生们不仅热情高涨地投入到自己的作品创作中,还积极地与老师们展开了友好的竞争,比较谁的作品更加美观和富有创意。现场气氛活跃,学生们主动向老师提出建议,“老师,您应该把苔藓放在后面,沙砾放在前面,这样可以营造出小河的效果。”“老师,您的景观层次感更强,我还需要再调整一下。”

在大家欢声笑语中,此次微景观制作活动,得到完满结束,此次活动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微景观的相关知识,更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和心灵的放松。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也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许文梦李臣逯倩倩DIY毛线挂件,体验指尖跃动的艺术

行政管理学院/海右书院;建筑工程学院/五汶书院;艺术传媒学院/海右书院)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增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许文梦、李臣与逯倩倩老师联合策划并举办了一场DIY毛线挂件活动。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断,师生们齐聚一堂体验编织乐趣,用灵巧的双手编织出一个个充满创意与温情的毛线挂件让学生们在学习之余得到放松

活动伊始,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制作技巧,许老师通过分步讲解现场示范及视频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了毛线编织的基本技巧。许老师说:“挂件虽小,却需要耐心和细心。”同时鼓励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加入自己喜欢的小装饰,让挂件独一无二。随后,李老师分享了一些关于汽车的小故事,为活动增添了知识性和趣味性。

在创作环节,同学们纷纷拿起花环和毛线投入到创作中,不同学科背景的思维在指尖交织碰撞。有的同学选用蓝色毛线编织出未来可期”主题挂件;有的用红色毛线勾出寓意“平安出行”主题挂件;还有的同学巧妙融入串珠铃铛等装饰元素,让挂件更显灵动。

活动现场气氛温馨而热烈,导师们也纷纷加入到挂件的制作队伍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创意、分享技巧。在编织花环遇到难题时,师生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师生协作的温馨场景成为活动亮点。

活动尾声,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毛线挂件在师生们的巧手下诞生。学生们纷纷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表达一件宝贝在自己手里诞生的喜悦。这些挂件或简洁大方,或夸张有趣,无不体现了制作者的独特创造力和个人风格。

此次DIY创意活动不仅学生们放松身心,感受创作的快乐,更是搭建了一个跨学科交流的平台。逯老师在活动总结中表示这不仅仅是一次手工活动是一次生动的跨学科实践教育,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亲身体验了知识融合的力量这正是当代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欢乐的氛围中收获了知识、技能和友谊,更体会到了跨界合作的价值与乐趣,这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

编者札记:当青团的艾香漫过窗棂,春日的校园迎来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盛宴。师生们既能在青团制作中揉捏千年春味,于鲜花书签里封存诗意春光,又可在"喵爪多肉摊"遇见毛茸茸的治愈力量,更借毛线编织体验触摸手作温度。

(书院部整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