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新闻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院社区 >  书院新闻 >  信息正文

【全生异科导师】236期|巧手织文脉,烟火抚人心

时间:2025-04-07 23:18:18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编者按:汉服礼仪展演重现中华服饰千年风华,艾草锤手作传递中医智慧匠心;烧烤烟火中凝聚青春情谊,扭扭花编织绽放创意灵感;围炉火锅烹煮生活温度,香蕉派制作甜暖学子心扉。以青春活力为纽带,架起书院间交流的桥梁,让传统与现代共舞,让教育回归生活的温度。

刘冰琪、包鑫、王怡佳:师生共做古法香锤,唤醒传统文化生命力

(通信工程学院/东岳书院;淬炼商学院/汶阳书院;淬炼商学院/五汶书院)

3月21日,汉韵重缝工坊内艾香袅袅,锤声轻扬,包鑫、王怡佳、刘冰琪三位老师携异科学生共聚一堂,在古法手作中探寻中医智慧,以指尖的温度唤醒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学生们跟随指导,从挑选艾草开始,亲手揉搓叶片,将晒干的艾草反复压实成团。“艾团要紧而不散,才能让药效随拍打缓缓释放。”王怡佳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包裹锤身时,学生们以棉线细细缠绕固定。刘冰琪老师笑言:“缠绕棉线像在给艾草锤‘把脉’,力道松了容易散,紧了又失了柔韧,分寸之间全是学问。”鑫老师采纳学生建议,为艾草锤系挂绳,添了几分雅致;王怡佳老师缠绕棉线时偶遇瓶颈,在学生的协助下共同破解难题;刘冰琪老师则穿梭于各组间,现场演示“拍八虚”——轻叩肘窝、腋窝等八处穴位,讲解“春拍肝经,疏泄调达”的养生之道。

随着艾草锤陆续完工,工坊内响起此起彼伏的轻快锤声。学生们依刘冰琪老师的指导,以锤代手,循着经络拍打肩颈、腰背。现场更有人将艾草锤轻晃于鼻尖,让清香提神醒脑,称其为“可握在掌心的春天”。包鑫老师总结道:“工业化时代,手作的意义不仅在于造物,更在于让年轻人在一针一线中理解‘匠心如灸’的专注力。”

任紫璐、王铭玉:师生“趣”话会,解锁新话题

智能工程学院/东岳书院;通信工程学院/汶阳书院)

3月21日,任紫璐、王铭玉在东岳书院121党团活动室举办了一场氛围感拉满的全生异科导师座谈会。活动现场布置温馨,精致的糕点错落摆放,色泽诱人的水果与整齐排列的饮品相映成趣,瞬间营造出轻松愉悦的交流氛围。

 

座谈会上,师生围坐一团,亲切交流。学生们热情分享学习上遭遇的“拦路虎”,如竞赛中的知识断层难题,生活里的小困扰,以及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迷茫等。导师们则秒变“贴心大朋友”,不仅耐心倾听,还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结合自身丰富的经历和专业知识,分享当年的“独家秘籍”,为学生们答疑解惑,给出实用的建议。

这场别开生面的“趣”话会,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不仅解开了同学们心中的困惑,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开启了全新的沟通大门。在欢声笑语中,新话题不断涌现,师生情谊也愈发深厚。

李洪泽、徐曜:海右庭院香满溢,烧烤串起师生情

(大数据学院/海右书院;行政管理学院/汶阳书院)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强团队凝聚力,数理教学部教师李洪泽和网络与信息管理中心徐曜两位老师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烧烤活动。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享受到了美食的乐趣,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在烧烤过程中,同学们纷纷展现出自己的烧烤技艺,热油与炭火的相遇发出“滋滋”的声响,各种食材在烤架上翻滚,香气四溢。大家精心地翻动食材,精准地撒上盐、孜然、辣椒粉等调料,每一串烧烤都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烧烤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增进交流的平台,更在无形中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点燃青春,共享欢乐时光。这次烧烤活动不仅让他们享受到了美味的食物,更在实践中学习到了许多生活技能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赵秀丽、侯晓东:青春炽热,指尖生活--扭扭花手工绽放创意与欢乐

(艺术传媒学院/海右书院;艺术传媒学院/海右书院)

3月26日,艺术传媒学院/海佑书院异科导师赵秀丽、侯晓东携手8名异科学生齐聚海右书院110室,共同沉浸于一场别开生面的编花体验活动中。

活动现场,五彩绚丽的扭扭棒被整齐陈列,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为同学们提供了极为丰富且充满创意的创作素材。在创作过程中,只见同学们手指灵动,熟练地摆弄着手中的扭扭棒,或轻盈地拧转、或巧妙地弯曲、或细致地缠绕,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专注与巧思。那些原本平淡无奇的扭扭棒材料,逐渐幻化成一朵朵栩栩如生、姿态各异的花朵形状。

期间,老师与同学们积极互动,彼此交流制作技巧,热情分享独特创意。当遇到棘手难题时,众人齐心协力、集思广益,共同攻克难关。一时间,欢声笑语在活动场地的每一个角落回荡,交织成一曲和谐欢快的乐章。

此次扭扭花制作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在繁重紧张的学业之余,拥有了一片能够放松身心的惬意天地,尽情沉浸于手工创作的无穷乐趣之中,有效舒缓了学习压力;也极大地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并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与协作精神。孟缘等同学在活动结束后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他们对传统手工艺术有了全新的认知与感悟,也愈发懂得用心去欣赏生活中那些平凡而美好的事物,收获颇丰。

宋家斌、张晨阳、李宁:点钻成画,点“靓”青春底色

(智能工程学院/瞻岩书院;大数据学院/海右书院;大数据学院/海右书院)

沉浸于艺术的海洋在艺术中寻找宁静,在点钻贴钻中感悟生活的美好!如果有热爱,请尽情挥洒创意;假若有情感,请用心倾诉其中。

近日,宋家斌,张晨阳,李宁带领学生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体验——“点钻成画,点“靓”青春底色钻石画手工DIY活动。30余名师生齐聚海右书院,开启了一场美妙的视觉与文化盛宴。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动手制作钻石画,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促进学生间的的友好互动,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生活氛围。活动总共设置了三个环节,大家千万别错过!

一、燃动热场——钻石画介绍

活动当天,阳光明媚,活动室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老师们的精心筹备下,活动现场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钻石画底图、钻石粒、点胶笔等DIY材料,等待着学生们的到来。活动伊始,张晨阳老师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钻石画的起源、特点以及制作技巧,并现场演示了如何正确粘贴钻石,确保作品的美观与牢

二、艺术诠释——为画贴钻,赋予灵魂

在三位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同学们纷纷拿起手中的材料,开始了自己的钻石画创作之旅。他们或低头专注地挑选钻石,或仔细地将钻石粘贴在画布上,每一步都充满了耐心与细致。在创作过程中,同学们不仅享受到了动手制作的乐趣,还通过交流心得、分享经验,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一幅幅精美的钻石画作品在同学们的巧手下逐渐成形。这些作品不仅色彩鲜艳、图案生动,更蕴含着同学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有的学生选择了寓意吉祥的图案,寄托着对家人健康平安的祝愿;有的则选择了风景画,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有的男同学甚至选择了造型可爱的图案,希望可以当作礼物送给女朋友。

活动现场,不少学生表示,这样的DIY活动不仅让他们学到了新技能,还让他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提升了生活的品质。他们纷纷表示,希望老师们能够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为大家提供更多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机会。

三、圆满落幕——畅享未来

宋家斌老师表示,此次钻石画手工DIY活动的成功举办,是老师们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丰富同学们文化生活的重要举措之一。璀璨指尖,绘梦生活钻石画手工DIY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艺术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同学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放松和创作的乐趣,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光。未来,异科导师们将继续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这样的活动机会,让学生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段绪胜、牛磊:与春前行,播种春日希望

智能工程学院/敢当书院;大数据学院/汶阳书院)

春意渐浓,万物生长。3月19日下午,东岳书院农耕基地内一片热火朝天,段绪胜和牛磊与学生们一起参与春耕劳动实践活动中,亲手翻土、施肥、播种、浇水,体验种植快菜与西蓝花的全过程。这场别开生面的“田间课堂”,将劳动教育与自然教育深度融合,让泰科学子在泥土芬 芳中感悟生命成长的力量。

从课本到土地,劳动教育走出新路径。活动伊始,智能工程学院全生异科导师段绪胜老师在田垄边为学生们讲解种植技巧。

汗水与笑声交织,00后学子感悟劳动真谛。师生们轮流挥动铁锹,东岳书院的朱宝辉同学说:"坚硬的土层下藏着松软的沃土,就像努力之后总会有回报。"活动过程中,不少学生额头沁出汗珠,运动衫沾上泥点,但笑声始终在田间回荡。

生命教育融入成长。汶阳书院的赵明宇同学蹲在菜畦旁,小心翼翼地将种子撒入刚挖好的浅沟,“以前只在生物课本里见过种子结构图,今天终于亲手触摸到真实的生命起点”。

这片承载着青春汗水的土地,正悄然孕育着属于这个春天的希望。“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这场春日耕作播撒的不仅是蔬菜种子,更是泰科师生们一颗颗热爱生命、尊重劳动的赤子之心。

王晓、邱栋、梁文倩:春日植趣共筑身心放松“绿”洲

智能工程学院/海右书院;智能工程学院/敢当书院;智能工程学院/九河书院)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植树节来临之际,校园里也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为了让学生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王晓、邱栋及梁文倩在海右书院110房间精心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多肉DIY活动,为春日的校园增添了一抹独特的绿意。

温暖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摆满多肉植物的桌子上,一盆盆形态各异、憨态可掬的多肉仿佛在向同学们招手。老师早早地为活动做了充分准备,不仅准备了丰富多样的多肉品种,还准备了精美的木制花盆、种植工具以及营养土。导师们热情地向同学们介绍着每一种多肉的特点和养护方法,从叶片的形状到生长习性,从浇水频率到光照需求,事无巨细,让同学们对这些可爱的小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随后,多肉DIY环节正式开始。学生们兴奋地挑选自己心仪的多肉植物,每一株多肉都像是他们心中的宝贝。有的学生挑选了叶片毛茸茸的熊童子,那模样好似一只只小熊掌,萌态十足;有的则选择了叶片带有漂亮纹路的玉露,在阳光的折射下,玉露呈现出迷人的光泽。选好植物后,学生们在导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拿起花铲,铲起肥沃的土壤放入花盆中,然后轻轻将多肉植物栽种进去,再用小石子在土壤表面进行装饰。整个过程中,学生们的眼神专注而认真,仿佛在完成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

在种植过程中,异科导师穿梭在同学们中间,耐心地给予帮助和建议。他们手把手地教同学们如何正确使用工具,如何把握种植的深度和间距。导师们的悉心指导,不仅让同学们顺利地完成了多肉DIY,更让大家感受到了师生之间浓厚的情谊。

经过一番精心的装扮,一盆盆独具匠心的多肉盆栽呈现在大家眼前。这些盆栽不仅是同学们创造力的结晶,更是他们在春日里收获的一份美好回忆。参与活动的同学纷纷表示,这次多肉DIY活动让他们暂时忘却了学习的压力,在与多肉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同时,通过与异科导师的互动,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此次植树节多肉DIY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手工制作,更是我校全生异科导师制育人模式的生动实践。在春日的校园里,带领学生们在绿意中放松身心,在实践中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为同学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了一抹温暖而明亮的色彩。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承载着同学们美好期许的多肉植物将茁壮成长,陪伴着大家度过更多美好的校园时光。

张凤梅、孙汉文、孙静雯:围炉共飨暖 谈笑启新章

(通信工程学院/五汶书院;通信工程学院/五汶书院;智能工程学院/敢当书院)

3月14日,五汶书院的轻食厨房内洋溢着温馨而热烈的气息,全生异科导师张凤梅、孙汉文、孙静雯与学生们围炉共聚,携手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火锅盛宴。从精心择洗、巧妙切配到细致调味、热情烹煮,学生们全程沉浸其中,这场由师生共同打造的火锅之约,不仅烹煮出了生活的浓浓烟火气,更沸腾着师生间深厚的温情与无言的默契。

活动伊始,洗切配菜的环节成为了团队协作的“试炼场”。在欢声笑语中,玉米被切成了均匀的块,土豆被削成了薄薄的片。随着锅底渐渐沸腾,学生们亲手制作的肉丸、精心搭配的时蔬拼盘逐一入锅,他们纷纷感慨:“原来,劳动的成果比火锅本身更加滚烫、更加令人满足!”

火锅蒸腾的热气中,老师们以“新学期关键词”为引子,悉心倾听学生们对于学业规划的憧憬、实践方向的思考。当学生们提及心中的困惑时,老师们则以生活趣事为喻,巧妙引导:“就如同这锅鸳鸯汤底,只有包容并蓄,才能熬出最鲜美的滋味。”活动渐入尾声,学生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让他们掌握了生活的技能,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困惑,进一步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这场火锅盛宴,不仅让学生们体验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满满获得感,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现了价值的引领。它在五汶书院的春日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了师生共同酿造的温暖记忆。愿这热腾腾的火锅,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泰科亦是家”,在泰科这片热土上自由快乐地学习成长。

孙万悦:蕉香满溢,友趣相投

(大数据学院/敢当书院)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大数据学院/敢当书院全生异科导师孙万悦匠心策划,在敢当书院106举办了一场“蕉”个朋友——香蕉派制作活动。

活动伊始,全生异科导师孙万悦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制作香蕉派所需的食材,如香蕉、蛋挞皮、鸡蛋等,以及具体的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同学们各个迫不及待地想要一展身手。将食材分发到位后,大家迅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有的同学负责将香蕉去皮,压成细腻的香蕉泥;有的同学小心翼翼地将蛋挞皮剥开;还有的同学专注地打鸡蛋,为后续给香蕉派刷蛋液做准备。大家有条不紊,配合默契,欢声笑语回荡在活动现场。

随着制作工序的推进,一个个香蕉派逐渐成型。同学们将香蕉泥均匀地铺在蛋挞皮上,然后对折,用叉子在边缘按压出漂亮的花纹,使其既美观又能防止馅料溢出。紧接着,他们用刷子轻轻地给香蕉派刷上一层金黄的蛋液,放入预热好的烤箱。

在等待香蕉派烤制的过程中,同学们相互交流着制作心得,分享着自己对香蕉派味道的期待。当烤箱“叮”的一声响起,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活动现场。同学们纷纷围上前去,取出自己亲手制作的香蕉派,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满足。

此次“蕉”个朋友——香蕉派制作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体验到了动手制作美食的乐趣,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与团队凝聚力。同学们在活动中收获了快乐,学到了实用的生活技能,更在相互协作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活动结尾,同学们纷纷打卡拍照,希望能够多多参与此类活动。

编者礼记:师生携手同行,在实践中深刻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团队合作中锻造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泰科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以文化为桥梁,共同构筑温馨的记忆,谱写青春的华章。

(书院部整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