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紫薇花盛开,从游共成长。全生异科导师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各类育人资源,以饱满、热情、创新的思想贯彻责任与爱,构建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不断涌现出真实、感人、催人奋进的成长故事。使“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校园文化,正在悄然在我们身边发生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师生在校园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作者简介:赵金晓,中共党员,讲师,担任智能工程学院辅导员兼就业创业办公室主任;淬炼商学院、海右书院全生异科导师;就业创业导师;兼职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和就业创业服务方面的工作,先后荣获“优秀全生异科导师”“完满教育先进个人”“就业创业先进个人”“就业创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发表2篇学生工作管理的相关论文。
一、案例背景简介
王某是泰山科技学院大数据学院的一名专升本学生,他来自一个普通的家庭,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王某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刻苦的习惯,然而,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专科进入泰科后,王某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发现自己在泰科会的东西都很有限,身边的同学似乎都比他更聪明、更有天赋。在参加完满活动时,这种自卑感让他在活动上不敢发言,甚至有时紧张到冒冷汗。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开始担心自己不够优秀,也越来越不自信。
同时,王某对未来也感到非常迷茫。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也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他曾经尝试过多参加一些活动来锻炼自己,但往往因为自己的紧张,导致发挥不好,这种无助感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
他感到自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越努力越觉得力不从心,越想逃避越觉得前途渺茫。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学习计算机专业,甚至考虑过放弃学业。
二、案例定性及分析
案例定性:他面临的核心问题是1.自卑,自信心不足;2.自我评价低,对自我认知有偏差;3.情绪状态不佳。这些问题源于他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对同学的比较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这是个一般心理问题,属于我可以咨询的范畴(因为出于爱好考取心理咨询师相关证书),并且这是个发展性问题,王某的情况反映了部分学生在面对新环境和高竞争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具有普遍性。
案例分析:
1.自信心不足:王某在泰科会的学习体验中感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足,这种感知导致了他的自信心下降。他在参加完满活动时的紧张表现进一步强化了他的自卑感,形成了一个负面循环。
2.职业规划迷茫:王某对毕业后的工作方向和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明确的认知,这增加了他的不确定感和焦虑。他试图通过参加活动来锻炼自己,但由于紧张和缺乏准备,往往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这进一步加剧了他的迷茫。
3.学习挑战:王某意识到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差距,这使他在学习上感到压力巨大,担心跟不上。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学习大数据专业,这种自我怀疑可能会影响他的学习动力和成绩。
4.恶性循环:王某的努力似乎并未带来预期的成果,这让他感到力不从心,进而产生逃避的念头。这种心态可能会导致他在学业上的进一步退步,形成恶性循环。
三、解决思路和实施方法
明确王某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后,认识到生异科导师在学校的角色是知心朋友、成长伙伴和人生导师,可以逐渐帮助王某走出“恶心循环”,给予支持。
解决思路:首先可以先与王某建立深刻的,值得信任的关系,其次通过一对一的辅导、举办王某感兴趣的活动等方式,逐渐帮助王某找回自信。最后协助王某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明确职业目标,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并提供实践机会,让他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和信心。
实施方法:
每次谈话前,需要学生自己评估下目前的状态,再加以引导
1.建立信任关系:定期与王某进行一对一的谈心谈话,谈话地点不固定在办公室,多数是在校园内散步,让王某更加容易抒发情感,解除紧张感受,倾听他的困扰和疑惑,展现出真诚的关心和理解。通过分享自身的学习和职业经历,让王某感受到我的真心支持和鼓励,从而建立起信任关系。
2.评估能力与兴趣:通过观察和交流,全面评估王某的学习能力、兴趣点和潜在优势。结合王某的背景和特点,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从而提高自信心。同时,在他感兴趣的活动(例如:陶艺活动、厨房厨艺比拼、春天拓染)中,引导他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多给他机会向大家展示,为他的自信心奠定基础。
3.设定目标:在专业课学习中,了解到他并不想继续考研深造,而是直接就业,由于他不敢表达自己并且担心就业的专业性不够等问题。鼓励他加入学校更加专业的双体系组织,这样在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同时,可以更好的锻炼自己的职场能力。陪伴着王某进行双体系面试的前期准备,中期面试以及后期双体生活。在整个过程中,及时给予王某反馈和鼓励,让他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多看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
4.职业规划辅导:帮助王某了解大数据领域的职业前景和发展趋势,引导他思考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目标。结合王某的优势和市场需求,协助他制定长期的职业规划,并提供必要的职业发展建议。但王某在双体专业领域学习后,他清晰的认识到自己不喜欢编程,学习过程非常痛苦的局面;我们针对这个局面,查找了与计算机相关的边缘岗位,确定他可以从事拥有计算机知识,但不需要编程的一系列岗位,最终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面试到了山东省法院的记录员岗位(要求拥有计算机背景)。
5.心理支持与激励:在王某遇到挫折和困惑时,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调整心态,克服困难。定期激励王某,让他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通过正面的心理暗示和激励,帮助王某建立积极的心态和信心。
6.跟踪进展与调整策略:定期跟踪王某的学习进展和心理状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指导策略。保持与王某的沟通,确保他能够持续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帮助。通过持续的关注和指导,帮助王某逐步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成长。我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在毕业后也一直持续,王某毕业后也会回母校,找我聊天沟通。
四、取得效果
经过两年的陪伴与守望,王某在职业规划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他不仅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还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人脉资源。他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对于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具体来说,小明在毕业后成功进入了法院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他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好评。同时,他也积极参与内部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五、经验和启示
本案例的成功经验在于陪伴守望、专业指导和个性化辅导。通过深入了解王某的情况和需求,制定了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和实施方法。同时,还注重培养小明的自信心和自我剖析的能力,让他在职业发展中能够独立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对于其他类似情况的学生或导师来说,本案例提供了以下启示:
1.个性化辅导的重要性: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需要根据他们的个性、背景和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指导计划。通过一对一辅导、心理支持和职业规划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自信心是他们成功的关键之一。可以通过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提供成功的经验和案例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同时,也要鼓励学生面对挑战和困难,让他们学会从挫折中成长。
3.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提供各种平台以及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或者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4.持续关注与支持: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全生异科导师的持续关注和支持。可以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主动寻求帮助和资源,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灵活调整指导策略:学生的情况和需求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导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指导策略。通过持续的观察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