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新闻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院社区 >  书院新闻 >  信息正文

【全生异科导师】216期丨紫薇花开:少年烦恼—停不下的行为

时间:2025-03-08 18:04:10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编者按:紫薇花盛开,从游共成长。全生异科导师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各类育人资源,以饱满、热情、创新的思想贯彻责任与爱,构建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不断涌现出真实、感人、催人奋进的成长故事。使“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校园文化,正在悄然在我们身边发生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师生在校园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作者简介:张玉娇,硕士研究生,讲师,现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大数据学院、汶阳书院全生异科导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初级心理催眠师,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成员,泰安市心理学会会员。主要负责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擅长用认知疗法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累积开展心理咨询达300小时,任职期间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得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指导学生在山东省心理健康活动月、挑战杯学术竞赛中获得省级奖项。

“为什么我们会越陷越深,想戒瘾却戒不掉呢?”戒瘾之所以困难,就是因为心瘾随时会触发强烈的内心冲动,这种欲望一旦得不到满足,身体和精神就会遭受巨大的痛苦,如不及时干预,可形成恶性循环。

下面分享一个与异科学生交流的心理辅导案例,通过引导同学探索自我潜能,走出手机成瘾行为,塑造健全人格。

一、案例简介

2021级大二学生小王同学,男,20岁,平日里外向,活泼开朗,情绪稳定,与班级同学关系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近半年来,小王同学开始出现状态不佳,焦虑,失眠等情绪问题,近一周加重,出现心慌、偶尔发抖,半夜惊醒。学生自述高考后的暑假,独自一人在家,空虚无聊,玩手机游戏、看短视频,连续看手机时长最长达20小时。那时候觉得非常开心,经历高考磨炼,终于可以放纵自己。入校后开始军训,无法长时间看手机,开始出现一段时间焦虑、不知所措,但因为有事情做,一段时间后症状缓解。进入学习阶段后,还是会经常黑白颠倒玩手机游戏、看视频,不舒服的症状未出现。进入大二考虑自己要着手准备英语四级考试,想控制玩手机的时长,但状态非常不佳,开始难受,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寒假返校后,学生感觉身体虚弱,精神状态不佳,想通过自制力加以控制,但开始出现心慌、发抖等症状,只有翻看手机,上述症状才缓解,但自己的精神状态变得越来越差,课上经常犯困,变得不爱说话,与同学关开始冷淡,学习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小王同学去医院检查身体后,主动与我交流,寻求帮助。

二、问题及分析

(一)评估与诊断

学生出现上述身体不适症状已有一年时间,反复出现常见关注手机、玩游戏的不良行为,当控制不良行为时,就开始出现戒断反应,无法控制,对自身生理和心理产生了较多影响,但学生对其行为有较强的的自我认知,积极前往医院接受治疗,寻求专业帮扶,说明该生的不良成瘾行为定义为一般成瘾行为。

(二)不良成瘾行为源于爱的缺失

之所以成瘾,心理学家给出的解释是成瘾者的背后都有亲密关系的缺失。小王同学是从外省来山东读书的学生,一年回家两次,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聚少离多,对其的关心较少,长时间亲密关系的缺失,是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一大原因。

(三)无意义感导致目标缺失

追求人生价值与意义是我们自身的一种需求。如果我们每天无所事事,我们就会陷入一种迷失状态中。小王经历大一的适应,进入大二,高考的目标已达成,新的目标还未建立,在这一阶段极易引发手机游戏的成瘾行为。

(四)成瘾是减压的一种方式

成瘾的本质是错误的自我疗愈,成瘾物正好会给人带来安静与放松的体验,可以适当地减轻人的压力,小王同学在高考洗礼后,将报复性玩手机、看短视频作为一种休息和充实自己的方式,错误的减压习惯是学生无法摆脱不良成瘾行为另一重要原因。

(五)戒断反应的阻碍

许多人下定决定与不良成瘾行为隔离时,开始出去生理、心理和精神层面的不舒服感觉,为了让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及时中断,会再次陷入不良行为中,循环往复,不得停止。

三、辅导思路和方法

成瘾行为像是一个魔鬼,吞噬你的心灵,最终将你推入无法自拔的深渊。在了解到小王同学烦恼后,决定与学生一起克服当前的手机成瘾行为,主要临床治疗和心理辅导出发,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引导学生走出成瘾行为,重塑健康积极生活状态。

(一)坚持临床治疗,辅助心理辅导

在接诊具有躯体不适案例前,都需要排除个体躯体疾病。小王同学在寻求心理辅导前,前往医院检查身体,督促学生坚持吃药,定时复查,辅之心理辅导,双重干预效果显著。

(二)建立信任关系,制定戒瘾计划

1.建立关系,认识成瘾行为。本次心理帮扶持续时间为10周,作为心理老师和异科导师的双重身份,我与学生用2周时间,建立牢固的信任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当前的手机成瘾行为,认识当前行为和状态。

2.分析问题,确定戒瘾阶段。了解学生性格、家庭环境、宿舍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帮助学生分析手机成瘾背后的心理原因。学生从原来的开朗活泼,到现在的内向不善言谈,父母对其爱的缺失,人际关系的疏离,戒断反应的存在,都成为学生无法克服手机成瘾行为的原因。学生具有强烈戒瘾行动,积极寻求专业帮助,现在处于戒瘾阶段的行动期。

3.明确问题,确定改变目标。根据与学生讨论发现成瘾背后的心理原因,确定改变目标。具体目标包括心灵世界管理目标、身体健康管理目标、情绪管理目标、家庭关系目标、人际关系目标和其他目标。

(三)根据阶段目标,实施戒瘾计划

1.第一阶段:克服因手机成瘾行为导致的羞耻感,这些负面感受会阻碍个体执行计划实现心理管理目标;

2.第二阶段:通过定闹钟、记事本提醒等方式每天坚持锻炼,合理膳食,早睡早起,同时要远离会导致手机成瘾行为的环境、个体等,比如舍友喊你一起玩游戏要学会拒绝、传递过来的短视频尽量选择不看、将手机中相关的APP卸载等,回归线下交流模式,避免因多度线上聊天唤醒手机依赖。

3.第三阶段:掌握一种解压方式,积极参加学校的完满活动,尤其推荐团体类、体育类活动,用运动的方式消耗能量,倒头就睡。空虚无聊时可通过锻炼、正念放松、深呼吸、与同学聊天等缓解压力。

4.第四阶段:坚持每周与家人联系,表达对父母的情感,主动分享学校生活,重新建立与父母的感情联结。

5.第五阶段:积极参加班级宿舍活动,主动结交朋友,找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舍友可以监督学生,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对手机成瘾行为说“不”。

6.第六阶段:发掘自身潜能,找寻自己擅长和热爱的事情,提升自我效能感,用积极能量克服成瘾行为,同时做好大学期间的生涯规划,充实大学生活。

(四)坚持五项步骤,预防戒瘾复发

1.第一步,停下来,看一看,听一听。如果处于复发的边缘,请立即停止可能导致复发的状态;

2.第二步,面对你的问题。回到手机成瘾行为状态前,立刻处理遇到的危机和问题;

3.第三步,重新树立你的目标。提醒自己,要达到目标,戒瘾很重眼,鼓励自己坚持下去;

4.第四步,利用你的支持系统。必要情况下,可以寻求老师、家长和朋友的帮助;

5.第五步,从你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从中吸取教训,以便在未来有所帮助。

四、辅导效果

经过10周的心理咨询,学生的手机成瘾行为已基本消除,学生在辅导员老师的帮助下建立大学四年的生涯规划,并制定详细计划表,用学生的话说“老师,我是一个自制力差的人,为避免自己再次重蹈覆辙我需要抓紧每分每秒”。忙碌的生活,学生也取得些许成就,遇到问题主动与父母分享,拉进与父母间的关系;利用自己专业知识,与宿舍同学开启一项创业项目;每天坚持锻炼。在最后一周的咨询中,学生分享感悟说:“要感谢这次的经历,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发掘自身潜能,遇见更好的自己”。为期10周的心理咨询,驱散成瘾阴霾,收获有价值的大学生活,笑脸又重新回到学生的脸庞,青春的活力再一次出现在这个少年身上。

五、经验与启示

1.生理症状与心理问题的冲突。有些心理问题的出现常伴发生理症状,面对此问题,首先要解决个体身体不适。如果一味采用心理辅导,可能延误躯体疾病治疗。

2.爱的找回是问题解决关键。成瘾行为的产生是我们情感失去链接,爱的丧失可能是父母的问候,也可能是师生、同学关系陷入低谷,导致学生爱的补给减少,开始从周围事物中寻求爱的安慰。作为心理老师,此时我们需要帮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容易获得的“爱”需要付出代价。爱是相互的,主动给予父母爱的问候,缓和与父母的关系,积极主动与同学朋友建立好的关系,都是找回爱的好方式。

3.积极价值观塑造健全人格。人生的无意义感是成瘾的一大因素,老师们要帮助学生做好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人生目标,为实现目标需要付出哪些努力。当成瘾行为来临时,及时关注自己的目标,用内部动力克服外部行为。

4.关注当下用心感受生活“要专注于当下,要活在当下”。当我们把节奏慢下来,用心学去感知,静下心感受,世界也会变得很不一样。

在《无限可能》中的自我成长的经典公式:方法*行动=力量。这个公式的解读是:知识方法不是力量,它只是具有转化成力量的潜力。做得好远远胜过说得好。行动的结果会为你发出最响亮的掌声,行动起来,克服成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