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紫薇花盛开,从游共成长。全生异科导师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各类育人资源,以饱满、热情、创新的思想贯彻责任与爱,构建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不断涌现出真实、感人、催人奋进的成长故事。使“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校园文化,正在悄然在我们身边发生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师生在校园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作者简介:尚佳硕,讲师,中韩学院韩语教师,现任智能工程学院、五汶书院全生异科导师。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陪伴。在异科之路上,我将一路相随,伴你们在成长的航道上扬帆起航,向着梦想乘风破浪 !
在2022年那个秋意渐浓的时节,我的身份发生了一个转变,我被聘为了第二批全生异科导师。这是一个充满新挑战与新机遇的角色,然而我自己也还在不断摸索与适应之中。当我开始着手与我的异科学生们取得联系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这些学生里有一位比较特别的主人公,他是一名专升本的退伍军人,他姓王,我们暂且叫他小王。对于我的联系,他表现出了极大的警惕性。这是因为“异科导师”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崭新又模糊的概念,他根本不理解这到底是什么角色,于是自然而然地将我误认成了那种掌握他们个人信息的不良骗子。
当时,疫情的阴霾还未散去,其带来的影响依然笼罩着人们的生活与学习。许多学生被困在了校外自己的家中,无法像往日一样正常地在校内活动与学习。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我只能通过线上的方式去跟我的异科学生们进行沟通交流。
我在网络这一端热情而耐心地与每一位学生聊天,试图打破那由陌生和误解建立起的隔阂。而与此同时,这些学生之间却悄悄地在班级聊天群组里互通消息、交流看法,想要通过种种线索和细节来判定我到底是不是真的骗子。
我完全没有想到在屏幕的那一边,学生间还进行着这样一场特殊的“鉴别”活动。不过,我始终秉承着真诚相待的态度,真心地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规划,用温暖而诚恳的话语跟他们在线上互动。或许正是我的这份真诚打动了他们,他们心中的怀疑渐渐消散,慢慢地认可了我的身份。而这些有趣的小插曲,都是他们后来跟我聊天的时候说起的。
小王是一个让人一眼就能注意到的学生,他的个子很高,就像校园里一棵挺拔的白杨。小王有着特殊的经历,他曾经入伍服役,这段军旅生涯在他身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即使已经退伍,他身上依旧带着非常明显的军人风范。这不仅仅体现在他笔挺的身姿、坚毅的眼神上,更体现在他日常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
学校的篮球比赛那可是充满了热血与激情的舞台,而小王总会在这个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活力与风采。只要有篮球比赛,人群之中总能看到他那高大而矫健的身影。他在球场上就像一颗耀眼的明星,奔跑、跳跃、投篮,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感和节奏感,仿佛一首激昂的战歌在他的肢体舞动间奏响。
除了篮球比赛,我作为他们的全生异科导师,也组织了不少丰富多彩的全生异科活动。对于这些活动,小王每次都是第一个积极报名参加的。他的热情高涨得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焰,无论是充满创意的文化交流活动,还是需要团队协作的实践项目,他都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在活动中,他那从军队里带出来的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精神,也总是能够感染到身边的每一个同学,就如同军旗飘扬在队伍前方引领方向一般。他积极且活跃的身影,就像是一枚火种,点燃了周围人参与活动的热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迅速融入了这个丰富多彩的校园环境,老师和同学们无不对他竖起大拇指,他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校园中备受瞩目的存在。
然而,就在大家都习惯了他在校园众多活动中的频繁出现时,突然之间,他就像一只归巢的鸟儿,渐渐从大众的视野中销声匿迹了。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活动现场,再也难觅他的踪迹;热闹非凡的社团聚会里,也看不到他那阳光般的笑容。作为他的全生异科导师,我察觉出了这种明显的转变。心中满是疑惑与担忧的我,主动与小王取得了联系,试图探寻他究竟发生了什么。
经过真诚而深入的一次谈话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小王深知学历对他未来的重要性,且专升本在校时间只有两年,所以他制订了一个的目标--一年后考取法律硕士(法硕)。因为他所面临的是跨专业考试,要知道,跨专业考试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意味着他需要涉足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而这个领域里海量的知识点就像无数待征服的小山峰般横亘在他的面前。无论是纷繁复杂的专业理论,还是细致入微的专业案例,都是他必须要学习和背诵的内容。
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他对自己的时间进行了严格而紧凑的规划。每天除了不得不去上的课程占用的时间之外,剩下所有的闲暇时间他都毫不犹豫地奉献给了图书馆。他总是会找到图书馆角落里那个最安静的座位坐下来,而后便沉浸在法硕备考资料的海洋里。夜晚,当校园里的灯光一盏一盏地熄灭,图书馆的闭馆音乐缓缓响起,他才会不紧不慢地收拾好自己那堆积如山的书本,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
在这长达一年多充满艰辛的备考历程中,他将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其中。那些密密麻麻写满知识点的笔记本,摞起来高高的法硕教材,每一本都被他翻阅得页面都有些卷曲,封面也磨出了岁月的痕迹,这些都是他努力付出的无言见证。
终于迎来了考试。考试结束后,他深知自己的成绩并没有达到那种令人惊艳的高分水平,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分数也顺利地越过了分数线。这本该是苦尽甘来的时刻,是他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然而命运却给他设置了一道意想不到的关卡。在最终关键的面试环节,因为种种原因,他被残酷地刷了下来。这个结果将他长时间以来努力构建的美好愿景瞬间击垮。这个曾经在军队里都未曾退缩的他,眼中满是深深的沮丧和无尽的失落,整个人仿佛被抽走了灵魂一般,往日那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自信和活力消失得一干二净,犹如陷入了无尽黑暗的深渊,难以自拔。
看到小王如此消沉的状态,我知道自己作为他的全生异科导师必须要做些什么。我第一时间找到他,与他促膝长谈。我告诉他:“如果把人生看成一条河流,那么专升本就是这个漩涡和浅滩,而这次失败不过是河流中的小礁石,虽然会暂时阻碍前行的脚步,但绝不能阻挡你一往无前的决心。而且你是一名军人,军人有铁一般的意志,不会被轻易打倒!”听我说完,他沉默了一会,似乎在思考我的话,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了他自退伍踏入校园后的一幕幕,从初入校园时在各种活动里大放异彩到下定决心备考后默默付出的坚持,这些品质都是他最宝贵的财富,是他内在力量的源泉。虽然这次在法硕之路上遭受了重大挫折,但这绝不是他人生的终点,而是通向更广阔未来的一个转折点。在我的积极开导和鼓励下,小王眼中渐渐又有了光芒,说:“老师,我确实受到了很沉重的打击,但是您说的对,我是一名军人,我不能因为这一点挫折就一蹶不振,这只是一个转折点,没什么大不了的!”。“对,越挫越勇,永不放弃!”我们相视一笑,我知道,曾经的小王又回来了。
之后,小王把目光投向了大学生西部志愿者计划。他如同一位在黑暗中重新找到了方向的行者,满怀希望地踏上了新的征程。报名之后,他比任何人都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环节,精心准备各项所需的材料,以自己最饱满的热情应对每一轮严格的选拔。他心中充满着对祖国大西部的向往和憧憬,那颗曾经在军队服役时就火热的报国之心再次燃烧起来,渴望在西部那片广袤而富有生命力的土地上重新找到自己奋斗的价值与意义。
皇天不负有心人,小王最终凭借自己的优秀素质和坚定不移的决心成功入选了大学生西部志愿者计划,并且有幸成为了我校被选中的仅有的3个名额之一。如今,他正在新疆的图木舒克市这片充满风情和活力的土地上勤劳而开心地工作着。
即便已经毕业,即便他远在大西北工作,小王却始终没有忘记在校园中的导师。他依旧常常主动与我联系,通过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描述,我仿佛身临其境的看到了大西北的壮丽画卷。他会兴致勃勃地讲述图木舒克市那雄伟壮观的胡杨林,在阳光的照耀下如同金色的海洋般耀眼;他会介绍那边的交通工具除了汽车外,还有骆驼和鸵鸟;他也会提到当地那些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同胞,他们那载歌载舞的庆祝方式充满着生活的热情与欢乐;他会开玩笑说同为东八区的我们,当我这边已经夜幕降临,他那边太阳依旧高高悬挂;还有工作中的各种趣事,他的自豪之情透过电话都能深深感染我。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王在校的第二学年,他做出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举动。他介绍自己的女朋友加入到我所在的部门--中韩学院学习。他的女朋友在他的影响下,在中韩学院里积极进取,努力适应学院的生活节奏和学习模式。无论是在丰富多彩的韩语课程学习上,还是在具有挑战性的跨文化交流项目中,她都展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和适应能力。待他们毕业两个月后,小王已经抵达新疆,而他的女朋友即将奔赴韩国攻读研究生学位。
在异国他乡,距离加上对未知的担忧,小王对女朋友充满了牵挂和担心。毕竟,韩国对他而言是一个遥远且充满陌生感的国度,他对那里的留学情况知之甚少。于是,他开始频繁地向我咨询有关韩国留学的各种注意事项。我能感受到他话语中的焦急与关切,他就像一位即将送孩子远行的家长,满心都是对爱人远行安全与生活的担忧。我也尽我所能给予他帮助,将自己所了解的关于韩国留学的情况,包括学习方面的一些经验,像是如何更好地适应韩国的教育体系、如何与教授和同学进行高效的沟通等;生活方面的一些小窍门,例如如何寻找合适的住所、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尴尬等棘手问题一一为他解答。
在我的帮助下,小王对女朋友前往韩国读研的担忧逐渐减轻。而他的女朋友到了韩国后,也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学业上不断进步,在韩国的研究生学习生活顺利地展开着。小王和他女朋友这一路走来,从学校到不同的地区,虽然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们积极应对、互相支持,在不同的舞台上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他们的经历就像一首充满力量的交响曲,奏响着成长与奋进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