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非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世代先人的智慧与情感,是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生动见证。我们将带您走进数字油画DIY、黏土制作、艾草锤制作及扎染艺术等创意手工活动的现场,感受那些指尖上的非遗魅力。
刘欣怡:趣绘精彩,艺享生活|“数字油画DIY”活动圆满结束
(行政管理学院/海右书院)
近日,行政管理学院异科导师刘欣怡成功举办了一期别开生面的数字油画活动,吸引了众多异科学生的积极参与。此次活动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升大家的艺术修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异科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活动于在海右110从游会客厅拉开帷幕。现场,指导老师刘欣怡首先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数字油画的特点和操作步骤,包括如何使用特制的数字画布、如何根据编号填充颜色等。数字油画的特别之处在于其清晰的轮廓和编号设计,即便是绘画新手也能轻松上手,享受创作的乐趣。
在刘欣怡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学生们纷纷拿起画笔,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旅。他们有的低头沉思,规划着每一笔的位置和颜色;有的则挥笔自如,尽情释放自己的创造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幅幅生动有趣的数字油画作品逐渐呈现出来,它们或细腻温婉,或大胆奔放,无不彰显着学生们的独特个性和艺术才华。
刘欣怡老师表示,此次数字油画活动是她为异科学生量身定制的一次艺术实践课程。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与力量,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未来,她还将继续组织类似的艺术创作活动,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机会。
此次数字油画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行政管理学院的异科学生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和心灵洗礼,也为学院的文化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热爱艺术、勇于探索的学生们定能在各自的领域里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路娟、苏燕、白雪艳:信手“黏”来,随心所欲
(智能工程学院/汶阳书院;智能工程学院/东岳书院;智能工程学院/海右书院)
超轻粘土作为一种集陶土、纸粘土、雕塑油泥、橡皮泥等优点集于一身的最新手工创作材料,泥塑的自由塑形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帮助我们发现美、体验美、表现美,提升色彩感知力和想象力。来自智能工程学院的路娟、苏燕和白雪艳老师带领淬炼商学院、大数据学院和行政管理学院的异科学生们在瞻言书院的造物空间举办“信手‘粘’来,随心所欲”的超轻粘土DIY主题活动。
活动开始前,路娟老师科普了一下超轻粘土的成分:主要是运用高分子材料发泡粉(真空微球)进行发泡,再与聚乙醇、交联剂、甘油、颜料等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物理混合制成,是一种新型环保、安全无毒、自然风干的手工造型材料,同学们完全可以放心创作。
随后苏燕老师展示了自己事先创作的粘土画,简要介绍了一下制作方法,鼓励同学们大胆动手制作。现场气氛热烈,有的翻阅操作手册寻找灵感,有的网上搜索参考案例,大家积极交流探讨想法,制作中互帮互助,欢声笑语不断。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一步步的揉、搓、捏、贴等动作,制作出了一个个或可爱、或奇异的手工作品。
白雪艳老师担任起了学生们的“助手”,帮这个同学团几个小球,帮那个同学捏几朵花瓣,忙的不亦乐乎。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帮助,场面十分火热。同学们纷纷表示,参加超轻粘土手工活动不仅舒缓了压力,还在沉浸式创作过程中度过了一段舒适快乐的时光。
通过此次超轻粘土手工活动,不仅激发了参与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释放压力的平台,找到了舒缓情绪和释放压力的新途径。
刘冰琪:攒个养生局,一起制作艾草锤
(通信工程学院/东岳书院)
9月25日下午,通信工程学院全生异科导师、创意写作学院教师刘冰琪带领异科学生走进东岳书院汉韵重缝工坊,结合工坊布艺技能,和学生一同制作艾草锤。
在刘冰琪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动手制作艾草锤。学生们按照老师的示范,先将艾草倒在纱布,挑出叶梗,以免在使用过程中扎伤皮肤。接着,学生将木棍放在艾草中间,并用皮筋绑紧。之后,再用彩色布料包裹在最外层,并预留出部分棉绳进行缠绕固定。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遇到了不少挑战,在老师的鼓励下,不断尝试,终于完成了自己的艾草锤。制作完成后,学生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成果。他们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学到了健康养生的知识,还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有的学生还表示要将自己制作的艾草锤送给家人使用,传递健康与关爱。
柳桂雪、程菁菁:由“染”而生,布里生“花”
(建筑工程学院/海右书院;智能工程学院/东岳书院)
为了引导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我国的非遗传统文化艺术,加深对于扎染艺术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建筑工程学院异科导师柳桂雪、智能工程学院异科导师程菁菁在海右书院举办扎染体验活动,师生共同探索非遗文化的魅力。
活动开始,柳桂雪老师先为大家讲解了扎染的起源以及制作过程。扎染源于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染色技艺。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将纯棉的方巾用皮筋绑好,将绑好的方巾放入提前准备好的染料中浸泡5-10分钟,最后将方巾放入清水中清洗干净,直到水变清后,拆掉皮筋,将其晾干。
经过一番精心制作,原本洁白的棉布上开出了蓝白相间的花、一张张花纹各异的方巾展现在大家面前。扎染的魅力,在于其不可复制的自然美,每一抹色彩的深浅变化,每一线条的曲折流转,都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完美邂逅。
此次扎染体验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用双手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作品,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还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苏燕、路娟:与“泥”相遇,“陶”乐无穷
(智能工程学院/东岳书院;智能工程学院/汶阳书院)
陶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8000年左右。中国人早在这个时期就发明了陶器,通过烧制粘土制成。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瓷逐渐发展成为瓷器,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27日,异科导师苏燕、路娟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关于陶艺的主题活动,共同制作了陶艺作品,大家不仅了解的陶艺的制作过程,同时也锻炼了自己,收获最满意的作品。
首先分发给学生对应的材料和工具,异科导师苏燕详细讲解了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同学们开始了制作。一开始都感觉无从下手,经过讲解后,同学们慢慢都找到了思路,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看着同学们认真的表情,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然后,制作工程中遇到问题,异科导师路娟随时进行指导,最后同学们都在一步一步的进行自己的创作。有的同学制作过程中没有思路,异科导师帮助其探索方向。有的同学制作到中间又坏了,然后重新制作,鼓励学生耐心完成作品。学生说:”老师,我一定要做一个最完美的!””老师我的一定是最特别的!””老师,我们做了一个组合体!”同学们都在欢声笑语中,完成自己的首次基础陶艺作品。
大家基础陶艺做完之后,经过一星期的风干,又继续对原色陶艺进行上色。同时对毛坯又进行了仔细的修剪,保证自己的作品更加的完美。有的同学给它刻上了梅、兰、竹、菊的字样,有的给它做了色彩搭配。
本次的陶艺沙龙活动,在大家的欢笑声中接近了尾声,同时也取得了非常完满的结果。大家都收获很多,自己学会了认真、耐心的工作,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帮忙,同时也学会了赞赏别人的美。最后大家都有了一个完美且漂亮的陶艺作品。
赵国靖、汪二董、周雨童:领跑新学期,一起“趣”研学
(大数据学院/东岳书院;智能工程学院/东岳书院;大数据学院/东岳书院)
“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泰山石敢当习俗是我国流传久远、影响广大的传统民俗文化,其以泰山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乃至日本、韩国、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居住区。石敢当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精神寄托,深刻诠释着勇敢、正义与守护。
为进一步了解泰山石敢当信仰习俗,迎接新学期,9月20日,异科导师通识教学部/东岳书院赵国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东岳书院汪二董、通识教学部/东岳书院周雨童带领学生共同前往泰山石敢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园进行研学活动。师生受到泰山石敢当文博馆馆长、泰山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卢宏刚先生的热情接待。
首先,师生参观了汇聚全国各地、造型各异的泰山石敢当石刻,并在传承人老师的演示下观摩了拓片制作技艺。通过参观,同学们更加深刻地领会了非遗理念、作品的创作历程,了解石刻文化的演变以及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发展之路。
随后,师生来到泰山螭霖鱼繁育中心,参观这一栖息在泰山脚下的珍稀物种。他们体型小巧,背部呈现墨绿色,腹部银白,犹如水中的淡水精灵。泰山螭霖鱼对水质要求极高,喜欢生活在低温、清澈、多岩石的溪流中,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通过实地观察,同学们对这一稀有物种有了更为清晰地认识,对生态多样性的理念有了更直观地感知。
接下来,师生前往泰山板栗园,同学们环绕在千年栗树王的树下,亲身体会板栗采摘的乐趣,感受丰收的喜悦。板栗不仅是一种食材,更是民俗的灵感来源。从传统的糖炒栗子到各种创新的板栗菜肴,每一口都是对农耕文化的再生产。走进泰山板栗园,亲手体验采摘的乐趣,传承古老的农耕文明,感受与大自然的交互,不仅是一次味觉的享受,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最后,师生共同观看了泰山皮影戏第六代传承人范正安老师的现场表演。82岁高寿的范老师热情洋溢地为大家表演了《泰山石敢当》这一经典曲目,彰显了正义、担当、勇敢的石敢当形象。泰山皮影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融民间戏曲、音乐、美术为一体,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人物形象大多取材于泰山文化和民间传说,演出剧目以《泰山石敢当》系列为代表。泰山皮影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人文内涵,被誉为“泰山文化活化石”。
在研学的道路上,我们不仅仅是学习者,更是探索者和实践者,每一步都承载着梦想与希望,每一次体验都是成长的印记。
泰山石敢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作为我校的美育实践基地,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和广阔的实践场域。通过研学实践活动,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泰山石敢当信仰习俗,更能深刻理解非遗的内涵与价值,肩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
未来,异科师生将继续融合历史文化、美育实践、非遗体验等多元内容,通过扩展第二课堂、组织实践研学,提供高质量的特色地域文化体验活动,带来同学们实现从课本到实践的高质量融合。
编者札记:这些创意手工活动,不仅让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也让更多人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并爱上这些古老而美丽的技艺。让我们携手共赴这场创意手工与非遗文化的邂逅之旅,共同见证传统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的璀璨绽放吧!
(书院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