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由远景学院与育英书院共同策划,模拟联合国社团主办的新学期首期会议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模联代表们聚焦“全球青少年电子设备使用时长限制与权益保障”为核心议题,从指尖方寸屏幕到着眼青年发展,代表们跳出个人视角,以全球眼光和国际化的议事规则,探讨了青少年电子设备使用的利与弊。
此次参会,模拟联合国社员同与远景学院2025级新生共同解锁“代表”的一天。模拟联合国社团指导老师谭彭馨、指导嘉宾徐芳菡老师特邀出席本场会议。

本次会议共有中、美、俄、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电信联盟、互联网治理论坛以及以维尔福(Valve)集团为首的游戏公司等派出代表出席。

前期各代表材料准备结束,书记员张倚航宣布会议开始,书记员赵子晗随即进行代表点名,各国家代表和国际组织依次回应,确认参会国家。
寻找共同合作,力求迈向共识

正式议程中,各方代表依次宣读立场文件,明确各自核心观点;在自由磋商环节后,各方围绕“限制时长是否影响青少年信息获取权”“如何平衡技术发展与权益保障”等关键问题展开交锋。

自由辩论环节,不同立场的代表各展风采。以中英为首倡导“限制青少年电子设备使用时长”的正方阵营提出“因地制宜”方针,要求推动多方共治,针对社会、家庭、青少年各个方面加以规定与约束,强调“网络是双刀剑,限制并不代表制止”,并呼吁各国与国际组织对青少年给予生活、心理方面上的更多的专注与焦点;世界卫生组织代表则引用《青少年健康指南》数据,指出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会导致睡眠障碍与社交能力退化。
反方阵营迅速反击,逻辑层层递进

美国代表们认为,限制使用时长会阻碍青少年数字素养提升,违背“技术普惠”原则;维尔福集团代表从产业角度出发,提出“通过技术手段优化内容而非限制时长”的解决方案,建议开发青少年专属内容审核系统。
中立方的观点则为辩论注入理性思考
俄罗斯代表提出“分区域差异化施策”的建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差异较大,不能用统一标准限制使用时长,应结合地区实际制定方案”;互联网治理论坛代表则强调“多方协同治理”,“政府、企业、家庭需形成合力,而非单一依赖时长限制,比如企业完善家长监管功能,家庭加强使用引导,才能真正实现权益保障”。


表决阶段,各方进一步细化责任、力求全面,强化引导和协同管理。值得关注的是,国际电信联盟代表提出成立“全球青少年数字发展监督委员会”,由成员国、青少年代表、教育专家、心理专家等就各成员国提出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估,不仅仅将“使用时长”作为评估标准,这一提议使本次大会议题逐步从“是否应该管理”深化至“如何科学、有效且人道地进行管理”,凝聚了多项关键共识。


会后,会议指导徐芳菡老师高度赞扬了全体参会同学热情投入的态度,赞叹新生同学与老生初次搭配的默契,并期盼未来在模联舞台上见到代表们使用英语进行辩驳;社长张彤同学就各代表团草案书写用语、辩论表达提出优化意见。本次大会通过代表的角色,同学们极大地提升了对国际事务的理解能力、公开发言的自信、谈判磋商的技巧以及文件撰写能力。

最后,徐芳菡和谭彭馨老师对本次模拟联合国大会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复盘指导。指出此议题的挑战在于平衡各方利益,调和不同文化价值观,并最终找到一条:既能有效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又能充分保障其数字时代发展权的智慧之路,这要求代表们必须超越简单的限制与否的二元争论,提出创新、全面且具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同时,高度肯定了各位代表敢于“抢麦”,大胆发声的勇气及灵活运用的知识储备。
用全球视角分析问题、用理性思维尊重差异、用专业表达传递观点
新“声”力量,未来已来。从辩驳开始,或许,我们手中的这份从“屏幕时间”到“成长时间”的会议文件,最终将会绘就出一片蓝色远景的美好未来。
撰稿:海右书院|远景学院 张 彤
来源:模拟联合国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