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院社区 >  育英书院 >  新闻动态 >  信息正文

【东岳行动家】咱们的艾草园第3期:端午到,艾草田间的劳动诗行

时间:2025-05-30 15:34:46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端午将至,艾草的馥郁芬芳随风飘散,萦绕在乡野之间。5月28日下午14:30,同学们带着“五月五日午,赠你一枝艾”的美好期许,走进亓家滩村开展【淬炼x育英】咱们的艾草园第3期,以一堂鲜活的割艾草劳动实践活动,在田间地头书写青春与劳动的故事。

挥镰采青艾,俯拾劳动诗

走进泰山区省庄镇亓家滩村的艾草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用彩绳捆扎新采摘的艾草。据亓家滩村吴宴丽主任介绍,这批艾草即将走向市场出售。近年来,村里以艾草深加工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艾草产业。目前,已成功研发出艾柱、艾草精油、艾草香包等30多种产品,形成了集艾草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随后,在亓家滩艾草种植基地工作人员的细致示范与耐心指导下,同学们纷纷紧握镰刀,俯身于田间。他们从最基础的“握刀手势”“下刀角度”学起,全神贯注地聆听讲解,仔细揣摩每一个动作要领。尽管烈日高悬,炽热地炙烤着大地,汗水湿透衣襟,但同学们仍然拥有劳动热情。弯腰、切割、整理、捆扎,同学们的一系列动作在默契的配合中显得井井有条,完成了从“课堂学子”到“劳动能手”的身份转换。“原本以为割艾草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自己真正上手之后才发现,不仅需要用力,更要掌握技巧,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真的很不容易!”来自新言书院/淬炼商学院的刘帅同学感慨地说道,“出点汗说不上辛苦,可能更多的人每天都比这样还要辛苦地收获。”

在劳作间隙,同学们并未停歇思考的脚步,而是化身“调研小队”,积极与当地村民交流,初步了解了亓家滩村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创新产业模式。同学们思维活跃,结合自身专业知识,针对艾草衍生品开发、品牌推广等关键问题,纷纷建言献策,创新的思维火花在与乡村发展需求的碰撞中不断绽放。当百余束艾草整装待发,同学们不仅收获了传统节俗的沉浸式体验,更在劳动中触摸到劳动精神的时代脉搏——那些被汗水浸润的记忆,正通过年轻一代的双手焕发新生。

巧手裹端阳,彩蛋绘新意

1A651

与此同时,书院里粽香四溢,巧手翻飞!在育英书院酥生万物美食工坊主理人田璐璐同学的带领下,同学们纷纷投入实践。“能手”们折叶填米一气呵成,动作行云流水:“新手”们虽略显手忙脚乱,却在同伴“神助攻”下渐入佳境。粽叶馅料与欢声笑语交织,专注与协作的乐趣悄然流淌,温馨互助点燃全场热情。一个个饱含心意的小粽子便集结完毕。“这次活动让我get了新技能,真切融入了节日氛围,体会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真是其乐融融。”新言书院/淬炼商学院的姚宇杰同学分享道。

15C88

彩蛋绘制区同样热闹非凡!同学们领到艾草煮熟的鸡蛋,瞬间化身“蛋壳艺术家”。奇思妙想在草稿纸上跳跃,最终化作蛋壳上舞动的笔触——抽象的线条、灵动的色彩、传统纹样的新解。每一枚彩蛋都承载着一个独特的故事或梦想,成为青春活力与美好期冀的斑斓印记。

缚艾成花时,千丝寄端阳

“满载而归”的艾草在书院焕发新生。“门挂艾旗招百福,蒲剑悬户斩千邪”。书院艾香弥漫,手作艾草花束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开启。从最初的略显生疏,到在交流协作中手法渐熟,大家巧妙构思,将艾草高低错落组合,最终以“花式捆绑”技法完成创作。欢声笑语间,一个个承载着驱邪避瘟美好寓意、凝结着师生协作情谊的精美艾草花束相继诞生。

5 月 29 日上午,同学们手推载满艾草花束的小车,穿梭于泰科校园,将一束束带着晨露的艾草花束悬挂于学校各部门。这份源自传统的温暖与祝福,伴随着艾草的清香,“端午安康”的美好祝愿随着艾草的芬芳浸润整个校园。

“这是我过的最‘有味道’的端午节!艾草的清香、粽子的米香、彩蛋的色香,还有劳动的汗水,全都混在一起了!更重要的是,感觉自己真正‘解锁’了端午节!”来自东岳书院/淬炼商学院的张子涵同学兴奋地晃了晃手中独特的“战利品”。端午节的传统,不再停留于书本,它已化作指尖的温度、鼻尖的芬芳和心头的暖流。此时,艾草的芬芳早已超越了植物本身的属性,它成了青年学子传递文化温度、践行劳动教育的鲜活载体。

2CCE1

“咱们的艾草园第3期打板!”从校园到田间,【淬炼x育英】以一场沉浸式劳动体验,在田间垄亩间泰科学子俯身耕作,将"劳动创造价值"的箴言化作躬身实践。他们不仅触摸到传统农耕文化的温度,更在与乡村产业的深度对话中,领悟到青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使命担当。沾满泥土的双手托起的,是对劳动精神的传承,更是对未来的无限期许。值得关注的是,“咱们的艾草园”双院项目第一次带领同学们走进亓家滩村,走上田埂,走过地头,在“世外桃源”般的青山绿水间去感受、去体验、去追风。后期,育英书院将依托正在建设的紫薇花广场,与更多乡村共建起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推动教育资源与乡村发展双向赋能,构建起"以劳育人、协同发展"的师生生态圈,让我们一起以脚步丈量土地,为劳动教育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艾草清香揉进青春诗行:

23982

今日包粽子,米香扑鼻,粽叶青翠。欢笑中我指尖捏起糯米,那糯米竟如时光,黏连在指尖,依依难舍。环顾四周,欢声笑语如常,而我的心却悄然一沉——这竟是我最后一次参加母校端午活动了。低头看着手中渐渐成型的粽子,棱角分明,恰似校园时光赋予我的性格;软糯香甜,又仿佛凝结了师友情谊的温润。原来,这缕缕粽香早已将五年的点滴悄然包裹。纵使明日天南地北,无论行至何方,掌心仍会铭记今日这缕温热;而包裹着思念的小小粽子,也如一只满载的小舟,定会载着母校的印记,陪我共渡人生未来的茫茫江海。此刻,手中粽子沉甸,心亦沉甸——这小小的粽叶里,盛满了五载年华的粽香。

——汶阳书院/淬炼商学院 王晓涵

作为大一新生,这是我第一次在外过端午节,而第一次割艾草的经历更是让我难忘。当镰刀第一次切入艾草茎秆时,一股带着青草涩味又夹杂着淡淡药香的气息猛地窜进鼻尖—— 那是记忆里老家门前艾草的味道,却又比记忆中多了几分新鲜的草木气息。看着这束亲手割下、亲手扎制的艾草,忽然觉得离家的距离不再那么遥远。原来传统习俗从来不是书本上的符号,当它化作指尖的温度、鼻尖的香气,挂在宿舍门口轻轻摇曳时,这个在外的端午,也在劳动与分享中找到了不一样的归属感。

——育英书院/智能工程学院 张汝傲

作为酥生万物工坊主理人,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包粽子,实在是满溢感动与温暖。粽叶展开时,清苦的草木香混着糯米的清甜漫上来,仿佛打开了记忆里的端午时光。看着大家笨拙却认真地折叶、填馅、缠线,有人粽叶漏米手忙脚乱,有人裹出歪歪扭扭的“四角粽” 却得意扬扬 —— 传统手艺在年轻的指尖流转,竟生出别样的鲜活趣味。亲手包的粽子或许不够工整,但掌心的温度、协作的快乐,早已让这个端午变得格外香甜难忘。

——酥生万物美食工坊主理人田璐璐(五汶书院/淬炼商学院)

撰稿:淬炼商学院、育英书院

摄影:谭姝炜(五汶书院/淬炼商学院)

张子涵(东岳书院/淬炼商学院)

陈连涛(海右书院/淬炼商学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