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方素色手帕,半朵牡丹初绽,针脚还带着初学的生涩,却绣进了王晓涵同学(新言书院/大数据学院)整个童年的温度。手帕边缘的丝线意外松脱,在书院的“小泰裁缝铺”里,鲁绣传承基地牛玉叶老师的飞针走线间,残缺处生长出了新的花蔓。王晓涵说:“原来每一处断线,都可以成为新故事的起点。”这份源于修补的感悟,触发了“绣辰”十月师生集体生日会的灵感——在书院这个温暖的“裁缝铺”里,每个年轻人生命中的“脱线”时刻,都将被时光的针脚温柔绣进成长的图谱。

绣,是鲁地千年的指尖技艺,是成长的隐喻,也是时光的叙事。10月30日,海右书院106盲点靶场内,一场以“绣辰”为主题的“爱在书院”师生集体生日会第35期温情启幕。百名师生寿星齐聚,以丝线为笔,以时光为布,共同绣制属于青春的温暖故事。副校长丁海奎,校长助理武浩然参加活动。
飞针走线之间,故事从断点处新生

现代舞《织梦》以充满张力的肢体语言拉开序幕,舞者们如丝线般交织、穿梭、舒展,以当代艺术的韵律诠释着“绣”的灵动与生机,为这场以传统手艺为魂的生日会注入了时代的呼吸。


随着古筝声悠然响起,鲁绣非遗传承人牛玉叶的委托代表韩秀青与鲁绣工坊主理人刘芸婷(海右书院/大数据学院)执针共绣,“绣辰”二字在绣布上渐次浮现。八位故事绣娘静坐于绣架前,针起针落间,缠枝纹缓缓舒展,以其绵延不断的意象,暗喻着生命成长的生生不息与祝福的恒久绵长。
大屏幕上,祝福视频将温暖缓缓铺展——书院家人们的殷切祝福、辅导员老师的鼓励寄语,全生异科导师们温暖陪伴,还有同窗挚友真挚的笑脸,那些熟悉的声音与面容,编织成一张密密的温情之网,将学子们生活中的“脱线”时刻温柔缝补——那些第一次离家的不安、某次考试的失利,都在时光的针脚下绣进生命的图谱。十八岁,二十岁,每一个生辰都是一次修补与成长,脱线处不再是缺憾,而是岁月赐予的独特勋章。
百人编织祝福,指尖疗愈释放压力


从观绣到亲身参与,生日的祝福在指尖静静流淌。海右书院旅梦手韵项目工坊的主理人刘宁(敢当书院/大数据学院)引导寿星们开启了一段特别的体验:“指尖绕着线慢慢编的时候,手里的织物也会一点点变厚,就像把心里的小情绪,都慢慢揉进这团软乎乎的线里”。艺术疗愈在丝线的穿梭间悄然发生。


线团在指尖缠绕,手腕灵巧转动,舒缓的音乐营造出宁静的氛围。丝线的每一次穿梭,都是情绪的安放;每一个结扣的系紧,都是压力的释然。渐渐地,形态各异的织物在手中成型,工整细致的针脚见证着按部就班的踏实,自由随性的编织藏着不被定义的鲜活。这不仅是手工制作,更是一次心灵的安顿与疗愈,让每一位寿星在丝线富有节奏的穿梭间,寻得专注的宁静与创造的力量。
非遗梆子献礼,烛光摇曳共许心愿


指尖的细腻余温尚未散去,故事绣娘黄松如(汶阳书院/淬炼商学院)与久屿华裳项目工坊指导老师王静媛共同完成的京剧脸谱绣品惊艳亮相。这幅融合了鲁绣细腻针法与国粹戏曲神韵的作品,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将京剧的铿锵精神绣于绣布之上。

随后,泰山本土非遗汶河梆子剧团带来的曲目《一家人欢天喜地》响彻会场,汶河梆子剧团以其扎根于齐鲁大地的热辣与喜庆,用最质朴的乡音为寿星们送上祝福,将欢庆的氛围推向高潮。


梆子声歇,温情续接。烛光摇曳中,全生异科导师杨文钰与陈美含(海右书院/艺术传媒学院)将绣制的生日蛋糕图案徐徐展开。针线在绸缎上勾勒出蛋糕的轮廓,糖霜化作细密的针脚,蜡烛则是点点金线,这件独特的绣品将生日的甜蜜永恒定格。

在《生日快乐》的温情旋律中,百名寿星共同闭目许愿。烛光摇曳,映照着一张张虔诚的脸庞,时光在这一刻仿佛静止,唯有愿望在心底悄然生长。

丁海奎与师生们一起吹灭蜡烛,向大家致以生日祝福,并借“慈母手中线”的意象,回顾师生共同编织美好生活的点滴。“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牵挂”,他呼吁同学们向父母道声感谢,道一声:“我们长大了,在学校很好,请你们放心。”话语间传递出感恩与成长的温度,也映照出泰科校园里绵长的人文关怀。
吴贝贝,26岁带娃上泰科,是学子亦是母亲

生日的甜蜜尚在唇齿间留香,一份独具匠心的惊喜又将现场点燃。校长助理武浩然、海右书院综合办主任王琛将绣球奋力抛向翘首以盼的人群,每一道划破长空的弧线,都承载着对学子们接住好运、把握机遇的深切祝福。

王琛老师将绣球传递给了一位特殊的学生——五汶书院/行政管理学院的新生吴贝贝,一位带着孩子求学的26岁母亲。吴贝贝分享到:“每天早上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她都会跟我说一句,妈妈加油。是孩子的鼓励和学校师友们的无私帮助,给予了我前行的巨大勇气。”她也分享了彭鸿斌博士在泰山科技学院第47期敢说·泰科Talks演讲秀中的寄语:“现今中国人大多数都比较焦虑,很多年轻人也躺平,甚至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谈恋爱,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孩子。我希望十年以后我们能够不经过刻意努力,自然而然的成为全中国大学毕业生中拥有幸福完整婚姻和子女最多的大学。”这番话让她更加坚信,个体的选择与坚持同样可以书写不凡的人生。“泰科给了我勇气,这里是我们梦想起步的地方,但绝对不是我们终止的地方。”她坚信自己能在这里实现专升本的目标,并祝愿所有同学都能在泰科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这一刻,会场化作欢乐的海洋。绣球所到之处,激起阵阵欢呼与笑语,伸出的双手接住的不仅是一份幸运,更是书院对学子们的美好祝愿。这份互动的喜悦,让整个生日会充满了动态的美感,也将师生之间的情感连接得更加紧密。
情感链接成网,温暖绣制成长针脚
热烈的浪潮过后,一份跨越时空的牵挂悄然抵达。海右书院名誉院长陶新华通过视频送来殷殷嘱托:“我们都是爱的果实,在成长发展的路上走到一起。愿你们都能成为更大更饱满的果实,奉献社会。你们都是国家的栋梁,在未来辉煌的人生中,一定能够收获更加美好的果实,让世界因为你们而更加灿烂。”这份寄语如秋日暖阳,温暖着每个学子的心房。

随后,故事绣匠郑万荣(汶阳书院/行政管理学院)与辅导员国希共同展示了寓意富贵的牡丹绣品。在灯下熠熠生辉的牡丹,以其从容绽放的姿态,象征着历经一针一线积累后,生命所能达到的丰盛与华美。

生日会的终章,由所有寿星共同谱写。彩色丝线在空中互相抛掷,连接起想感谢的人、给过彼此温暖的人、在书院最想连接的人。这些丝线编织成一张温暖而坚实的情感之网,网住的是辅导员深夜的陪伴、同窗鼓励的眼神、师长谆谆的教诲。

这张网,是书院给学子最珍贵的礼物:它无声地诉说着,成长路上的每一处跌撞,都会被温柔地接住;生命的每一处“脱线”,都能在爱的针脚下绣出新生的花蔓。

灯光渐熄,丝线收拢,但“绣辰”的温暖已深深绣进每个年轻生命的纹理。在这个收获的季节,两百余个年轻的生命共同完成了一件最美的绣品——那是以时光为布、以成长作线、以爱为针的,永远鲜活的“绣辰”。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校园的广阔与未知曾让我心中充满忐忑。然而,这场生日会让我真切触摸到了温暖和归属感,师生共同参与丝线编织的温馨场景,再到烛光摇曳中齐声唱响的生日歌,每一个细节都浸透着书院家一般的温暖。我深刻地感受到,成长路上那些因陌生与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断线”与不安,在这里都被无声地关注并温柔缝补。这份来自书院的深切关怀,不仅化解了我初来的拘谨,更让我对未来的大学时光充满了笃定的期待。
——汶阳书院/淬炼商学院 黄松如
这场生日会,是我离校前最珍贵的馈赠。手工疗愈时,指尖专注让对未来的迷茫暂时退场,内心满是久违的安定;辅导员的真挚祝福,更像一束光,将大学时光的点滴温暖尽数编织。身份或许会从学生变为行者,但书院给予的这份温柔与力量始终未变,往后无论走向何方,这份暖意都会成为我笃定前行的底气。
——新言书院/淬炼商学院 李想
手工疗愈环节让我体验到专注带来的内心安定。在毛线的反复穿梭中,纷杂的思绪逐渐沉淀,手中的坐垫也随之成型。正如指导老师所言,“织物的增厚是情绪的安放”。此次活动让我领悟到,“绣”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修心之道。生命的每一处缺憾,都可在耐心与善意中,被温柔修补,重焕新生。
——五汶书院/艺术传媒学院 苏鹏慧
(海右书院/新言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