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院社区 >  海右书院 >  新闻动态 >  信息正文

【海右故事汇】打开情绪的匣子,与陶新华院长一起遇见成长的N种可能

时间:2025-10-24 19:54:19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秋意渐浓,温暖相逢。10月23日至24日,海右书院名誉院长陶新华教授与书院师生携手同行,共赴成长之约。在心理调适课堂上拆解情绪谜题,于围坐共膳时漫谈日常趣事,沿岱庙红墙探寻千年文脉,在阅读演绎中让文字跃然眼前——这趟旅程,让陪伴的力量在每一次交流中流动,让成长的温度在每一次思考里沉淀。

情绪开箱,压力解码

10月23日下午14:30,在海右书院106盲点靶场,陶新华教授以“积极乐观,成就未来——积极的压力应对与管理策略”为主题,为45名全生异科师生带来了一场温暖而有力的心理精品课。

随着考研、考公等重要节点的临近,不少学生面临压力与焦虑。陶院长从“积极乐观的原理”“积极乐观的通道”“自我暗示的方法体验”三个维度出发,结合苏东坡被贬仍创美食、写佳作,以及卖豆腐老人凭乐观心态战胜胃癌晚期等鲜活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压力是成长催化剂”的观点。他强调:“真正的积极,不是逃避困难,而是直面现实,并在其中找到意义与方向”,打破学子对压力的负面认知。

为让理论落地,陶教授现场指导“身体扫描放松法”:引导师生保持坐姿,双脚与肩同宽,通过交替感知双腿重量、深呼吸放松关节,将注意力聚焦身体,快速缓解紧张情绪。同时,他分享“积极幻想”技巧,鼓励学子想象考研成功后的场景,以正向心理暗示激发学习动力。现场学生积极参与,纷纷提出自己在备考、人际、未来规划等方面的困惑。陶院长一一回应,耐心点拨:“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可控因素,把成功归功于自身努力”。整场讲座不仅是一场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为学子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注入了一份从容与力量。

味至心处,发酵成长

下午17:00,海右书院“友邻饭局”第7期在海右书院114温馨开启。陶新华院长与书院全体教师、学生会成员围坐一堂,共同动手制作打卤面。

“你们可知道,眼前这碗面,曾是一粒麦种的生命旅程?”陶院长从“感恩生命”的饮食观出发,娓娓道来:“从麦苗生长、麦粒成熟,到磨面成团、制作为面——我们吃下的不仅是食物,更是另一个生命的延续。”

席间,陶院长以“美食疗愈”为引,将话题延伸至学习与成长。“就像做饭需要耐心,学习也需要持之以恒。”他鼓励学生在专注学业的同时坚持体育锻炼,“运动能促进大脑神经元生长,但关键是要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让新生长的神经元被有效利用。”这番话语引发热烈讨论,大数据学院/东岳书院的惠宇航同学当场立下目标,要从每天背诵十个单词开始践行。提及学生会团队协作,他提出七日激励法:“美好的体验和积极的激励都有七天的最佳效果期,在这个周期内开展合作,往往能事半功倍。”

这些深入浅出的分享,让在场的师生受益匪浅。瞻岩书院/大数据学院的王凯宇同学感慨道:“院长让我们看到,原来一日三餐中蕴含着如此深刻的生命哲理。而他将运动、学习与心理健康相结合的建议,也为我们打开了成长的新视角。”

一碗打卤面,暖了胃,更暖了心。这场融合美食疗愈的共膳,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次情感的流动与心灵的靠近。在烟火气中,书院的“家文化”悄然生长,成为学子记忆中那一碗“有温度的生命面”。

文脉寻根,古今对话

10月24日上午9:30,陶新华院长与师生一行前往岱庙,开展了一场融合历史、文化与哲思的研学之旅。

作为泰山文化的重要载体,岱庙不仅是一座古建筑,更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典籍。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漫步于碑刻林立的天贶殿前,驻足于千年古柏的荫蔽之下,感受着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脉动。

陶院长在参观过程中不时与学生们交流,从建筑形制谈到礼制文化,从碑文内容引申至人生哲学,鼓励学生们在行走中思考,在观察中感悟,将文化内化为精神的力量。

一场岱庙之行,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也深化了他们对传统与现代、个体与时代关系的理解。文化,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可触可感、可思可悟的生命体验。

思维闯关,剧情演绎

下午14:30,“泰山故事会”大咖阅读计划第30期在远景学院202博雅图书室精彩上演。本次活动以《零售心理战:7-11便利店创始人自述》为共读书目,通过“介绍、阅读、演绎、分享”四大环节,打造了一场沉浸式、互动式的阅读体验。

活动伊始,五名学生代表分别就书中“用户心理”“极致服务”“创新思维”等核心话题进行导读,点燃了全场的思考火花。随后,现场展开了一场特别的互动,博雅图书室化身便利店,同学们面对“拿到第一份工资的实习生”“准备告白的大学生”“海右书院陶新华院长”等不同身份的顾客,分析这些人群的潜在需求。

“理解他人,要从放下自己的预设开始。”陶院长在点评道,“最好的服务,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世界。”这番话让在场的同学们深受启发。同学们纷纷结合自身经历,畅谈对“便利”“服务”“创业”等概念的理解。有人从7-11的“单品管理”中看到精细化运营的智慧,有人从铃木敏文的经营哲学中感悟到“站在顾客立场思考”的重要性。

最令人期待的环节莫过于书籍盲盒剧本演绎。各小组根据抽取的书籍片段,即兴表演了便利店经营中的经典场景。秦硕同学小组演绎的《雨天的陈列》,生动再现了7-11对顾客需求的敏锐洞察。剧中,店长将雨具和三明治移至门口,面对店员的不解,他解释道:“雨天顾客行色匆匆,要把最需要的放在最显眼处。”惠宇航同学饰演的顾客因商品摆放与店员产生误会,这段表演将“站在顾客立场思考”的经营哲学展现得淋漓尽致。刘俊航同学小组带来的《ATM的豪赌》,则呈现了7-11发展史上的关键抉择。面对董事“便利店做金融太冒险”的质疑,饰演铃木敏文的罗荣基同学坚定回应:“顾客最需要的是便利。能方便取钱,就是最大的便利。”这场辩论将创新理念生动诠释,赢得满堂掌声。

陶院长在观看完整场表演后,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他指出“人容易记住故事,不太容易记住道理”,建议学生用更生动的故事演绎来传达商业理念。他进一步引用7-Eleven通过提供ATM、复印等“便利性附加值”成功案例,阐释其不以低价为核心、而以服务致胜的商业模式。

这场持续两个多小时的活动,在热烈的讨论中渐入尾声。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书中内容的理解,更在院长的引导下,将书中的智慧与心理学知识、日常生活融会贯通。阅读不再只是文字的传递,而成为连接理论与实际、书本与生活的桥梁。

两天的系列活动在掌声与回味中落下帷幕。从心理课堂到共膳时光,从文化现场到情景演绎,陶新华院长用智慧与温情,为海右学子搭建了一个个连接自我、连接他人、连接世界的桥梁。每一次对话,都是成长的契机;每一次相聚,都是“家”的延续。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海右书院继续以文化人、以情动人,与每一位学子共同书写更多属于“家”的精彩篇章。

(海右书院/新言书院 供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