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起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约一万年历史。在漫长发展中,它不仅承载着人类对美的追求,更反映了不同文明的审美与生活方式。而正如安迪・沃霍尔所言“艺术是每个人都能做的事情,每个人都能成为艺术家”。
陶艺以包容与创造性,为同学们搭建了表达个性、探索艺术的平台。故通过工作坊、展览等形式,能让更多同学参与陶艺创作,体验泥土到成品的蜕变,感受其独特魅力。故于10月24日在九河书院115开展了“以陶为媒,雕琢生活诗意”活动。

活动现场,陶土的温润气息扑面而来。无需专业基础,在工坊成员的简单引导下,参加者们纷纷上手体验——揉泥、塑形、拉坯、刻画,指尖与泥土的互动中,原本普通的陶土逐渐变成憨态可掬的杯子、灵动的小花瓶、独具个性的摆件。有的同学专注调整器型弧度,有的认真勾勒装饰纹路,偶尔的“作品变形”也引得现场笑声不断,轻松的氛围里满是创作的快乐。

张子怡同学面前的垫子上,几团陶土泛着湿润的光泽。手机平放在手肘边,屏幕停留在“捏制杯身纹理”的教程截图上。她右手捏着陶土坯,左手反复摩挲屏幕里的纹路细节,一心想把作品做得精致完美。刻杯底纹路时,她更是专注——对着教程刻一道,刻完就用指腹轻轻蹭过比对,眼里只剩下手中的陶土,连呼吸都跟着慢了半拍。


“之前总听学长学姐说社团活动很有趣,今天第一次摸陶土,才发现是真的解压!平时写作业、适应新生活总有点紧绷”参与活动的25级同学罗天然说。这场面向新生的陶艺体验社团活动,现场处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操作台旁,刚认识没多久的同学们坐在一起,手里忙着给陶土塑形。活动接近尾声时,参加者们捧着自己的“专属陶艺作品”开开心心地聚在一起相互展示。大家举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满是初次体验的成就感,不少人还在小声约定:“原来社团活动这么有意思,下次再有陶艺活动,咱们一定还要一起参加!”“以后咱们可以多来工坊玩!”

在校园文化的塑造过程中,陶艺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能够激发创造力和审美情感的媒介。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多元性。陶艺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从泥土到成品的转变,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耐心,还提升了他们的审美和创造能力。陶艺活动的开展,让艺术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通过陶艺来表达自己,雕琢出校园生活的诗意。
采写:李欣怡 肖丽娟
摄影:孙浚朔 肖丽娟
供稿:智慧DIY陶艺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