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院社区 >  九河书院 >  新闻动态 >  信息正文

【文明探索】“不一样”的黄河大集第6期:风味陕西

时间:2025-04-10 11:25:06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暮春的暖阳掠过九河书院的飞檐斗拱,在入海庭院的草地上织出光影。4月9日中午14:00,九河书院【文明探索】“不一样的黄河大集第6期——“风味陕西”活动在入海庭院举行。以黄河文明为脉络,聚焦陕西民俗与美食文化,通过组队+闯关+沉浸式体验的形式,带领12队参赛者穿越千年时光和千里距离,感受三秦大地的历史积淀与人烟气息。

五关竞技,趣享秦风

此次“不一样”的黄河大集共设计五大挑战,紧扣陕西文化符号,既有历史的厚重,又不失游戏的灵动。12支参赛队伍通过随机抽签组成固定PK阵营进行两两PK,在每一关卡中共同角逐象征着输赢的“贴纸积分”,每一个PK阵营中获胜的队伍将获得油泼面“豪华配菜”大奖,其余队伍则收获标配版油泼面,在合作与竞技中共同品味陕西美食的豪迈与温情。

第一关“秦声雅韵”——方言大挑战

陕西方言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密码。工作人员随机抽取“咥饭”“克里马擦”等特色方言,两队选手抢答解释翻译,率先答对三题则获得胜利。“本次抽到的题目是‘么麻达’!”“这题我会,我在电视剧里听过,是‘没毛病’的意思!”现场笑声与掌声交织,参赛者不仅比拼反应速度,更在解读中感悟陕地方言背后的生活智慧

第二关“秦鞠击缶”——蹴鞠保龄球赛

陕西作为古代蹴鞠发源地,蹴鞠文化源远流长,球体通常由藤条等植物茎秆编制而成,错综复杂的花样和纹路处处透露着古代手工艺人的智慧。瞄准、发射,参赛者们全神贯注,将蹴鞠球踢向排列成行的“保龄球瓶”。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因力道与角度的把控变得妙趣横生,队员们也连连为精准的命中而喝彩。

第三关“长安飞羽”——踢毽子接力赛

在每一个陕西孩童的记忆中都有一段关于踢毽子的集体记忆,各类羽毛组成一只小小的毽子,承载着那段天真活泼的童年岁月。在本关,每队的队员都需要完成10次踢毽并进行接力,最先完成的队伍则为获胜。参赛者或轻盈跳跃,或手忙脚乱,现场氛围紧张又欢乐,比赛的输赢在此刻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大家仿佛都回到了孩提时代一只毽子就能玩一整天的欢乐时光。

第四关“关中听鼓”——蒙眼敲鼓对决

陕西西安的鼓乐起源于唐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陕西的鼓既有刚劲激昂的安塞腰鼓,又有曲目丰富的行进鼓乐。来到本关,两名参赛者各站一角,蒙眼转五圈后根据队友指引敲击场地中央的鼓。东岳书院/大数据学院钟奇睿的同学说到:“眼前一片黑,全凭队友的声音找方向,这种信任感太奇妙了!”在方向感与团队协作的考验下,有人跌跌撞撞绕圈徘徊,也有人一击即中,戏剧性的场面令观众忍俊不禁。

第五关“秦地蹲趣”——筷子夹球挑战

如果你去往陕西关中地区,会发现这里的居民在休息时间喜好蹲在板凳上,民间也流传着陕西八大怪之“板凳不蹲坐起来”的有趣风俗。本关卡便是还原陕西“蹲起来”的习俗,参赛者蹲坐凳子上用半米长筷夹取光滑的塑料球,率先夹取完毕规定数量的队伍获胜。选手们屏息凝神,围观者加油助威,传统习俗与现代竞技的碰撞令人耳目一新。来自汶阳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初凤琦同学对此环节印象深刻:“蹲着用长筷子夹球,体验一把陕西人的日常,最后的那碗油泼面更是吃在肚里,香在心里。”

以文塑旅,赓续文明

结束所有的关卡挑战,热辣鲜香的油泼面也出炉了,新鲜的蔬菜搭配陕西特色的“裤带面”,放一勺色香味俱全的辣子,这不仅是对胜利者的犒赏,更让所有人品味了到陕西饮食的粗犷与温情。

【文明探索】“不一样”的黄河大集系列活动自推出以来始终以传承弘扬黄河沿岸九省文化与民俗为出发点,创新游戏形式、活化地域文化。让书院学子们通过沉浸式的游戏体验,在互动中感知历史,在竞技中传承文明,在团队合作挑战中发扬“滔滔不绝、奋勇向前”的黄河精神,唤醒书院学子们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与守护。

黄河奔涌不息,文明历久弥新。结束了这场别开生面的“风味陕西之旅”,下次再跟随九河的脚步出发去“古韵三晋”!

陕西,这颗镶嵌在黄河巨龙中游的“古朴明珠”,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次我作为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负责人,以“传承黄河文明,体验民俗精粹”为核心理念,巧妙设计五道文化关卡,将传统的方言、蹴鞠、飞羽、听鼓、饮食等陕西文化融入竞技游戏,让参与者在形式新颖的互动中触摸古老的历史脉络。

——海右书院/艺术传媒学院 李京阳

撰稿:敢当书院/行政管理学院 刘峻华

摄影:汶阳书院/建筑工程学院 靳湛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