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院社区 >  瞻岩书院 >  新闻动态 >  信息正文

瞻岩书院学生组织总结会:灯火下的“家”年华

时间:2025-06-20 09:44:22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当六月的风拂过书院,也悄然翻过一学年并肩奋斗的篇章。6月19日下午,瞻岩书院2024-2025学年学生组织总结会在青春乌托邦(Y1-106)温情启幕。师生们共同回望一路走来的成长足迹,细数那些为热爱俯首耕耘的日夜,也点亮对未来的共同期许。

故事分享:以亲身经历诠释团队力量

灯光渐暖,一个个鲜活的亲历片段,正缓缓铺陈开来,师生们围坐一堂,卸下工作的忙碌,拾起记忆的碎片,开始了一场关于“我们”的真诚讲述。以最真实的笔触,诠释着瞻岩人心中共同的答案:何为成长,何为团队,何为“我们在一起”的力量。

社区服务部李吉康(育英书院/智能工程学院)分享了从“被部长打电话催促监工”到“主动提前到场”的心态转变。“其实最初我是特别发怵借物资‘该找谁借、怎么说’,但是现在我能独自借来很多摊位架,甚至觉得乐在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乐享社区’书院步行街第24期:行走的黄河大集前一晚,到海底盐田发现成堆的椅子和帐篷,学校摆渡车和三轮车都堆满了,我和伙伴们从地下一个个搬上来,虽然累但不觉得苦,因为我知道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团队的力量能激发热情、鼓舞斗志,只要心在一起,书院一定会越来越好”。

综合事务部徐安甲(育英书院/智能工程学院)强调“细节决定成败”,讲述了综合事务部门作为书院枢纽在物资管理中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我们部门主要负责物资采购、整理等工作,深刻体会‘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失误就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我们工作中始终严谨细致,确保准确高效,而正是在每次活动中我们变得越来越团结,我为自己是瞻岩书院学生会的一员感到骄傲,未来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品牌推广部王雨(育英书院/智能工程学院)回顾了从“新闻稿无从下笔”到“文字被更多人认可”的成长轨迹,“我的主要工作是新闻稿的撰写,记录书院点滴,刚开始接触这份工作时让理工科的我特别头疼,但是一次次的反复练习,让我也觉得好像这件事情也没那么困难了,甚至当通过我们的新闻稿让更多人看到并认可瞻岩书院,我觉得特别开心和自豪,未来希望用键盘敲击继续书写书院的篇章。”

文化培育部贾淑婷(敢当书院/行政管理学院)以校长共膳和“乐享社区”书院步行街活动为切入点,描绘部门从“慢热融入”到“跨部门协作无间”的蜕变;视觉传达部赵曼(敢当书院/行政管理学院)则通过活动拍摄、海报设计等过程,展现技术提升背后“视觉语言需用心表达”的深刻认知。

在学生会成员的故事分享中,“团队协作”“家的温暖”“自我突破”成为高频词,这背后是大家共同熬夜筹备活动时的互相打气,是遇到困难时毫无保留的支持,是每一次任务完成后,看到自己比昨天更进步一点的那份踏实感。

工作回顾:以数据复盘勾勒工作全景

故事分享的余温还未散去,各部门便用实实在在的数字、亲历的挑战和未来的打算,向大家汇报了这学期走过的每一步:做成了哪些事、遇到了哪些坎、接下来想怎么做得更好。

社区服务部杨宜洁(敢当书院/行政管理学院)以“60次大扫除”“步行街自由易物区规划”等数据,展现部门在场地维护与活动执行中的扎实工作,并分享了在“向上!UP!第8期:书院里的成长风味”中的团队凝聚力提升经历;综合事务部陈斌(瞻岩书院/建筑工程学院)从“80余类物资管理”到“50余场活动保障”的数据出发,提出了“物资管理数字化”的改进方向。

 

文化培育部部长何嘉庆(新言书院/行政管理学院)讲述了“40余场活动策划”和“50余篇方案撰写”的过程,点赞部门成员从“需部长带领”到“独立筹备活动”的成长;品牌推广部部长任奕坤(五汶书院/艺术传媒学院)交出了亮眼的宣传成绩单:51篇新闻稿(阅读量2.3万+)、22条抖音视频(浏览量6.8万+),将创意与努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宣传成效;视觉传达部部长郑国钦(新言书院/大数据学院)则直面“团队协作不足”“视频创新性弱”等问题,分享成员从“零剪辑基础”到“独立完成作品”的突破。

瞻岩书院学生会各部门不仅展示了数据背后浸透的汗水与努力,也坦率地亮出了工作中遇到的瓶颈,这份既有沉甸甸的成绩,也不回避难题的分享,让大家心里更有底,不仅看到了过去一学期的成长足迹,也为接下来往哪儿使劲、怎么改进,点亮了一盏清晰的灯。

回响力量:在团队温度中拾取前行的底气

学生会主席吕欣平(海右书院/大数据学院)以相约书院·校长共膳第14期:行囊里的星光与勇气活动为例展开总结。“考试周出席人数超统计量”“半小时完成场地收拾”等细节,印证了学生会全体成员的归属感与执行力。“回顾一学期,综合事务部队伍从初期的松散一步步走向坚实壮大,文化培育部伙伴们独立策划活动的能力日益娴熟,视觉传达部的视频剪辑速度和宣传效果也不断提升,团队之间的“搭把手”已成为大家工作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学生会副主席英舒焱(东岳书院/大数据学院)通过观察到的微小瞬间折射在瞻岩书院一年以来的回忆,并表示:“希望这份对微小瞬间的珍视和对同学需求的敏锐,能像星光一样继续照亮学生会的服务之路。未来的日子,请继续用心倾听、用情回应,让瞻岩书院的每一份成长足迹里,都保留着团队传递出的温暖回响”。

导师寄语:在共话担当中凝结坚守与默契

瞻岩书院发展导师刘润泽以“乐享社区”书院步行街活动中,团队成员从“手足无措”到“自主统筹”的蜕变,鼓励学生抓住机会锻炼表达能力,“每一次试错都是成长,未来走出瞻岩时,带走的不仅是工作经验,更是独当一面的底气”。

瞻岩书院发展导师谢玉烨从品牌推广部最初的生涩撰写到如今的流畅表达,视觉传达部镜头捕捉从稍显犹豫到逐渐笃定,活动组织也从最初的摸索走向了有序与担当出发。“无论未来去到哪,都要记得瞻岩永远为你们留着一盏灯。这里是你们成长的起点,也永远是你们随时可以回来汲取力量的‘家’,常回家看看!”

“从最初在104见面会上那张承载着百人期待的“全家福”,到今天灯火下依然坚定前行的身影,这份坚守,格外珍贵。”瞻岩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孟伊凡细数了一年来瞻岩书院学生团队成员们的成长轨迹:从最初的“不愿来、叫不来”,到如今“一天不来办公室就难受”的深深扎根;从青涩陌生,到面对步行街突发状况时,本能般伸出手的默契与担当。“这一年,你们带走的,不仅是日益精进的能力,更是‘瞻岩人’这份在并肩作战中淬炼出的、遇事能扛、遇难敢上的‘底气’与‘情义’。”

灯火映照下,瞻岩书院本学年的并肩奋斗画上温暖句点。师生共聚“家”年华,回望来时路,清晰看见成长的深刻印记:青涩褪去,换来“独当一面”的从容,化作“深深扎根”的归属。瞻岩书院的故事,因为每一个“家人”的成长与坚守,而永远温暖闪亮。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