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下午,由书院部主办,瞻岩书院、五汶书院承办的“相约书院·校长共膳”第14期:行囊里的星光与勇气在敢当书院102筳脉·师生共膳厅举行。集团副总裁张亮,学校领导耿献文、谢承红、丁海奎、曾广晟等,五汶书院名誉院长王冬妮以及特邀嘉宾、有关职能部门、单位负责人,教师和毕业生代表参加共膳活动。他们从“星光驿站”出发,清点行囊,寻找那些被我们小心收藏的点点星光,汲取那份支撑我们昂首前行的磅礴勇气。
巡游:成长记忆



“乘客您好,欢迎乘坐成长号专线,本车由粉笔匣·启航站开往毕业证·摘星站。”晚宴正式开始前,20余位异科师生们共同搭乘校园摆渡车,开启了一段满载成长仪式的巡游旅程。当车辆缓缓驶过瞻岩书院、五汶书院和九河书院时,来自下里小学的学生李骏琪在首站“纸飞机·童梦站”上车,以一篇《少年中国说》在本车厢按下成长印记,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当年那个背着书包、怀揣梦想开始求学之路的自己。



沿途经过“练习册·励行站”(东岳书院、汶阳书院),泰安市第一中学学生李欣悦通过抛物线的表达式把大家带到了紧张的高中阶段,向上延展的轨迹,不仅勾勒出知识的深度,更标记了青春奋力一搏的方向,仿佛让人望见无数个灯火通明的夜晚,低头是题海,抬头是未来,最终在人生的坐标轴上交出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


五汶书院力量举联盟主理人宋芳烨(新言书院/智能工程学院)穿着举重服在“毕业证·摘星站”(育英书院)登上车厢,讲述了第二届泰山·大学生大力士挑战赛中的力量勋章。“海右站,到了!”钓鱼大赛乘客带着鱼篓里的“战利品”在“毕业证·摘星站”(海右书院)上车,并按下了来自大自然的成长印记。前方敢当书院舞狮队的同学们已等候在终点站“毕业证·摘星站”(敢当书院),舞狮结束后,这张初始纯白的纸张在巡游过程中渐渐斑斓,每站上车的学子以手印为笔,将童年纯真、少年热血与青春理想层层叠印,最终汇聚成绚烂的“人生彩卷”。母校赋予的底色永不褪色,而未来的画卷正待书写,每一处站点都是一页青春注脚,每一次停靠都在诉说光阴的故事。大家共同将这张代表生命成长的作品,粘贴在共膳厅入口处“生活大学录取通知书”上,准备前往“人生新航线”登船口!


毕业季的风,吹动了行李箱的滚轮,也吹动了在场每一位毕业生心头万千的思绪。有人踌躇满志,有人依依不舍,也有人站在人生的新站台前,带着一丝对未知的探问:“这次出发,我的行囊里,该准备点什么呢?”一段《行囊的变化》视频敲开了在场师生们的心门。



校长助理丁海奎作为生活大学“学长”,将母校的期许凝练为毕业生行囊中的双翼:“‘星光’是书院里浸润的家国情怀,是师长言传身教的品德之光,是你们在社团、赛场、异科互动中闪耀的才华。‘勇气’是走出舒适圈的果敢,是直面质疑的坚定,是为理想孤注一掷的少年意气。”以崔君君同学摘得国家奖学金时的钻研韧劲,张淑慧同学从“单维竞争者”蜕变为金融新锐的格局成长,曹海鹏同学用镜头让《行路》斩获泰山杯一等奖的创意火花,晁震同学退伍后以专业前 5% 续写的军人坚毅,田智廣团队在机房熬出的全国竞赛奖牌,石路艳从舞蹈零基础到《泰山谣》舞台的蜕变勇气等生动范式,诠释泰科学子挑战自我边界的精神特质。随后,校长助理丁海奎将行囊中承载着“星光”与“勇气”的礼物,洒向了在座的每一位毕业生。
馈赠:星光勇气





“我宣布,晚宴正式开始!”校长耿献文宣布晚宴开始,并祝福毕业生前程似锦,欢迎常回母校看看。随后,来自远景学院《商务礼仪》课程的34位服务生同学将熟悉的泰科味道带到每一位师生面前,这份来自学校食堂的经典味道,记录着我们在小泰共同的回忆。大艺团声乐分团杨孝祯(九河书院/智能工程学院)和乐燃指上吉他社,将水木年华的《启程》旋律织成一张温柔的网,毕业生们和身边一路相伴的老师、同学、挚友,分享着那些藏在食堂烟火气里的点滴故事。在小泰的岁月里,我们的成长如奔涌星河,每个追梦瞬间、每次勇敢尝试和温暖互助,都化作繁星,汇聚成照亮前路的璀璨光芒。

行囊里的一张纸、一支笔、一枚徽章……都承载着每位毕业生的独家记忆,这些记忆不仅仅是珍藏,更是指引后来者的灯塔。来自汶阳书院/艺术传媒学院的马鑫妍作为西部计划毕业生代表,带着一张社团报名表分享了她“行囊”里的故事,从电竞选手的万人直播间欢呼,到模特大赛选手含泪的“原来我也可以”,大学四年的生活中,用镜头与热忱记录下的无数完满瞬间仿佛历历在目。“我想把这份‘搭台’的热情和能力,从校园的‘社团星球’,带到西部的广袤土地上,为那里的发展、那里的孩子和乡亲们,也搭建起属于他们的‘梦想舞台’。”这位曾经的“梦想搭台人”将带着泰科烙印的“行囊”奔赴西部,而这份“行囊”中最珍贵的,正是那簇在泰科四年里始终跃动的火种,如今更成为她前行路上最坚定的力量。

2025届高质量就业毕业生代表吴海松(九河书院/智能工程书院)以“行囊”里的荣誉证书开始了他的“星光故事”。从怀疑自己到底是否能胜任岗位,到用泰科里的视频日记照亮自己的教师梦,从第一次登上讲台的紧张,到一次讲了三十页教材。作为将在黄冈科技职业学院开启人生新篇章的新晋教育工作者,正将泰科的星光折射成荆楚课堂的虹彩。

“在我泰科生活的三年里,有两年的时间是与我的毕业生们一起度过的。”淬炼商学院毕业班辅导员薛姗用三年时光陪伴两届共408名毕业生书写青春故事,从传授求职技巧到倾听心灵回响,从推荐工作岗位到唤醒成长潜能,薛姗老师用行动诠释着育人真谛。在这三年中,她见证着学子们将“扎根的孤勇”和“破土的锐气”装进行囊,而现在他们也将带着这些装满成长记忆的行囊继续前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星辰,我的使命就是帮他们擦亮自己的光芒。”而她为学子们擦亮的那片星光与积蓄的勇气,正是行囊中最恒久的行路灯火。

九河书院/行政管理学院毕业生柴羿成,分享了一件陪伴他度过大学三年时光的“行囊”里的物品:话筒。这只普通的话筒陪伴他完成了从胆怯到自信的蜕变,成为突破自我的精神象征。“回望最初的我,对开口这件事不由自主的感到怯懦,当我一次次举起手中的话筒站上挑战自我的舞台,话筒成了我心中的阿贝贝让我忘却胆怯,我从颤颤巍巍地握着话筒向前走,到今天的从容自信,手中的话筒仿佛与我融为一体。”这只“时光话筒”已成为他向上的信念,也让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图腾。
攻略:前辈心语


一支笔可以写就未来,一张纸也能折成指引方向的星,每位毕业生的故事都是后来者行囊里最珍贵的地图。五汶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李文童以一曲《传奇》带领师生们告别熟悉的校园,走入“生活大学”。


“这四年,阿姨天天在窗口看着你们,从刚来时连菜名都认不全,到现在都能跟阿姨唠上几句家常了。”食堂阿姨金宗菊作为“生活大学”的学姐,用质朴的语言诉说着对毕业生们的不舍,并分享了做饭过程中的用火用电安全攻略。来自九河书院/行政管理学院的校友王昊作为从泰科校园走出的第一批学生,分享了自己从求职迷茫到最终进入中国建设银行工作的经历。刚入学时学校仅有瞻岩、五汶、九河三个书院,如今已变成理想中大学的模样,毕业后也在孟伊凡老师推荐下作为优秀校友赴三亚度假,度过了忙碌工作生活中最惬意的一周。在“生活大学”中历练出的心得,将求职路上那份自我调适的韧劲,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即将启程的学弟学妹。


来自瞻岩书院/智能工程学院的全生异科导师仲伟进,回顾了与学生们共同度过的981个日夜,这位陪伴见证学生成长的“生活大学”学长,在临别之际最挂念的是大家初入职场的安全线,向毕业生们传授了签订就业合同时的注意事项。毕业生家长代表王春花讲述了孩子常世龙(九河书院/智能工程学院)在泰山科技学院两年间从内向怯懦到阳光自信的蜕变历程,并以“生活大学”学姐的身份嘱托了大家从遵守校规校级到遵守法律法规。“生活大学”的第一课在一声声“Cheers”中敲响,生命本就是一场传奇,每一次遇见与离别都在诉说着它的奇妙,站在“生活大学”的新起点上,敢当书院发展导师王康与五汶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李文童共同将大家迎入“生活大学”,在新的生活里,做新生。
启航:新生之约



当最后一缕暮色融入星光,轻轻拆开桌上附着“生活大学攻略卡”的时光行囊盲盒,从一人食的烹饪秘方,到“早点回家”的暖心叮咛;从智斗“小强”的从容,到初入职场的小贴士……大家无私分享的生活锦囊,都将成为我们行囊里最实用的装备。



在轻柔的旋律中,毕业生与师长们执锦囊为信,交换故事与叮咛,34束追光倏然点亮会场两侧,远景学院《商务礼仪》课程的服务生们踏着《我们的明天》旋律列队登场,今夜所有从容的优雅,皆因有他们托起星光,大家一同将心中的祝福化作歌声,唱响这首属于我们的歌,唱给闪光的现在,也唱给充满希望的《我们的明天》!




歌声悠扬,情谊绵长。毕业不是终点,而是我们以“新生”姿态,昂首阔步迈向“生活大学”的起点,那些装满锦囊的行囊将被背往五湖四海,而今晚的星光永远烙印在出发的坐标上,以新生之名,赴生活之约。
行囊里的力量
作为毕业班全生异科导师,我见过我的异科学生们在竞赛中未能取得理想成绩垂头丧气,也见证他们凭借坚持和努力去将奖杯捧起。对我来说,“星光”就是他们深夜在办公室和我聊他们未来规划时眼里的光,那份“勇气”则是那个曾经不敢发言的学生最终站在答辩台上的坚定。此刻,与其说是不舍,不如说是欣慰,他们不再是需要我时时叮嘱的孩子,而是带着韧劲整装待发的“新生”。愿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继续写好他们未来的故事。
——毕业班全生异科导师周艳翠
我在瞻岩书院做了三年的勤工助学,在书院里管设备、打扫房间、协助学生会举办活动,后来我想换种方式体验书院的生活加入了瞻岩书院学生会主席团。要说行囊里最珍贵的东西,不是别的,是那段在书院实实在在的每一天,是每天值班时巡查书院的认真,是组织活动时处理突发状况的运动的大脑,这些都成了我面对新挑战的底气。我的行囊里的“勇气”大概就是我选择离开繁华、去更需要我的地方做点事的决心,巴盟或许偏远,但我们现在的繁荣不也是先辈们用时间和鲜血建立起来的吗,哪里奔流的河水需要有人守护,那里八百里河套需要黄河水的灌溉。是泰科教会了我“担当”,那么我就带着这份担当,去那里扎根,当一个实实在在的守河人。
——汶阳书院/智能工程学院王景琪
今天听大家分享行囊里的故事,心里那份关于“成长”的共鸣特别强烈,我从短视频“门外汉”到站上领奖台,甚至参与组织颁奖的过程,仿佛又重温了一遍泰科赋予我的勇气蜕变。我想行囊里的“星光”就是那张唯一印着自己头像的工作证,它记录着每一次突破自我的微光,一次次从陌生到站上台的尝试,就是塞进行囊最真实的勇气。而这个工作证不再仅是通行证,更是这场属于我的“毕业狂欢”里最珍贵的纪念品。
——汶阳书院/淬炼商学院张永康
(瞻岩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