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下午,【瞻岩同阅计划】大咖传记阅读第41期:阅读与骑行中的生命教育实践,在瞻岩书院HELLO会客厅(Y1-103)开展。本次聚焦朱永新教授的《拓展生命长宽高》一书,从镜湖骑行体验出发,在涟漪中感悟,于书页间思考,开启了一场骑行与阅读中的生命教育实践。
镜湖骑行:在涟漪中感悟生命的维度


活动伊始,同学们依次穿戴好救生衣,登上水上自行车,在镜湖平静的波光中展开了一场水上自行车骑行体验。脚踏板带动齿轮轻响,水轮划开清澈的湖面,泛起一圈圈向外扩散的涟漪。湖光水影间的动态画面,仿佛将书中关于生命“长度、宽度、高度”的哲思,具象地投射到了这片流动的天地之间。



蹬动踏板,是向前的力量,如同生命长度的延伸,需要持续不懈的努力,控制方向,在水波中保持平衡,则是对生命宽度中应对变化与挑战的微妙隐喻,每一次小小的偏航与调整,都像是成长的印记。骑行中,不时听到同学们的交流:“这边水波有点急,慢一点!”“对,稳住方向,我们一起用力!” 笑声在湖面上荡漾开。骑行不止于身体的运动,更是一场阅读的引入,置身于自然的水域之中,在动态的平衡与协作里,书中所阐述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行动中拓展生命”等理念变得可触可感。身体的律动与心灵的感悟在涟漪中共振,同学们在亲水的骑行中,用身体丈量着生命的韧性与可能,用心灵体会着关于生命维度的鲜活注解。
多维对话:在骑行与阅读中探寻生命长宽高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每个人的旅程都有起点和终点,然而我们无法预知和控制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尽情拓宽生命的宽度。带着水上骑行的体悟,同学们移步至瞻岩书院HELLO会客厅(Y1-103),走进了20分钟的自主阅读时光,大家沉浸于书中关于丰富人生体验、提升生命质量的深刻思考中。



“长寿不等于赖活着”,但在卷健康、卷自律的过程中,一部分人渐渐变成了人形打卡机。瞻岩书院发展导师谢玉烨以“如何平衡学业、兴趣与休息,避免被焦虑裹挟?”一问为切入点,引导大家思考生命长度的意涵。海右书院/淬炼商学院何春慧通过“时间区隔”的方式将任务安排在不同的时段,既能够保证专注力,又能避免因任务重叠而产生的焦虑情绪。“适当的休息与兴趣探索绝非虚度光阴,而是为生命注入活力的必要过程。这种张弛有度的生活方式,就像为生命增添了“浮力”,让我们在追求学业成就的同时,也能保持心灵的弹性与活力。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让学习与活动相互促进而非彼此消耗。”

“社交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如何建立有价值的关系?”,生命的宽度在于心与心之间的真挚联结,是用温暖与善意照亮他人生命旅程的过程。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当个体通过社会参与、利他行动和情感联结超越自我局限时,便能创造更为丰富的社会价值与精神世界。”拓展生命宽度的本质,是在与他人建立深厚情感纽带的过程中,实现共同的精神成长。新言书院/智能工程学院于志洋分享道:“社交的意义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大家共同完成的过程中,这种共同创作和努力的过程使社交变得有意义。”

“生命的高度体现为人在精神层面的超越与成长,通过持续的自我完善、人生价值的实现以及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最终抵达心灵的自由与崇高之境。”朱永新教授在书中写道。“如何在现实压力下,依然坚持自己的成长方向?”大家从这个问题出发,开始了生命高度的探索。新言书院/大数据学院蒋玉彬谈道:“我特别认同书中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维度这句话。就像我们今天的活动,重要的不是在水上骑了多远,或者读了多少页书,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对生命的新理解。”真正的生命高度不在于外在成就,而在于内心始终保持向上的力量,在现实的土壤中依然执着地追寻理想的光亮。
在这场生命的思考与讨论,如同镜湖的水波,在同学们的心中持续回响。镜湖的涟漪归于平静,同学们用行动丈量生命的可能,用心灵感知成长的温度,带着心中被点亮的生命热忱与思考,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拓展生命的长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