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新闻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院社区 >  书院新闻 >  信息正文

【黄河文明探索】第3期:红色黄河魂

时间:2025-11-19 18:55:00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92534

这不是一堂课,而是一次温暖的回溯。在入海庭院,我们共同走进一个关于黄河信仰与粮食的故事,触碰那段用“一粒米”诠释家国的岁月。11月14日,九河书院入海庭院。一场题为“红色黄河魂:粮食与信仰”的主题活动悄然开启。没有枯燥的讲述,只有微短剧的光影、纪录片的真实、运粮情景模拟的沉浸,与一首民谣的温柔回响。在这段时光里,种下一颗信仰的种子。

一碗稀饭的无声告白

71BDA

这份告白将从一部7分钟的微短剧《种子稀饭》开始。“一碗种子稀饭,喝下的是今天的生机,还是明天的希望?”紧凑的剧情、真挚的演绎,以及真实的追问,让庭院的空气瞬间变得凝重。九河书院行政管理学院的荆久:“我们平时不怎么重视的粮食在当时如此重要,我们能赢来这一切真不容易啊。”那一刻我们懂了,粮食,既是生存保障,更是一份最沉甸甸的信仰。

那些饿着肚子的背影

50FE3

短片中的艰难选择犹在眼前,而历史中,有人用生命为“坚守”写下了最深刻的注解。九河书院发展导师杨双双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两位“送粮人”的感人故事:红军邓可运运送军粮,自己饿昏也粒米不沾;淮海战役数百万群众冒死支前,以小车推出胜利。他们用生命与行动,共同诠释了何为纪律、奉献与人民伟力。“我们也应该向邓可运英雄一样,要勇于奉献勇于牺牲!”育英书院/淬炼商学院的张颖眼眶泛红,她坦言今天的“黄河弯”文化体验日活动让红色历史从文字变成了有温度的记忆。

纪录片里的生命线

5657E

通过《国宝档案》20190508黄河魂——吃饱才能打胜仗纪录片片段。珍贵的历史影像、详实的史料记载,将波澜壮阔的历史现场生动还原。育英书院/淬炼商学院学生柴嘉欣说:“战争中最重要的不仅是弹药,粮食物资也同等重要!这样才能赢得胜仗!我要从今天开始更加珍惜每粒粮食!”大家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中,感受到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粮食,其实每一粒都链接着前方的胜利与后方的牵挂。

我们亲历,这次做一回“支前”的人

最紧张的时刻到来——我们化身"支前小队",3分钟的“挑粮运粮”情景模拟体验点燃了现场氛围。学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化身“支前小队”,快速完成分拣、装袋任务,在运输环节最为紧张,为避免敌人的发现,团队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十分谨慎,小心翼翼敢当书院/行政管理学院马浩翔与九河书院/大数据学院刘博文、海右书院/淬炼商学院的学生李子丹队伍率先将粮食送到指定位置,完成任务!结束后汶阳书院/大数据学院学生骆红说“这短短10分钟,让我们组真切地触摸到了那份"身后即前线"的紧迫与艰辛。”。

当民谣响起,我们接过了那颗“种子”

黄河流域作为华夏农耕文明发源地,粮食生产与储备始终是文明存续的关键,历史上黄河沿岸的治河、屯粮、支前等事迹,本质都是“粮食与信仰” 的体现。活动尾声,《支前民谣》缓缓响起:“最后的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民谣声落,庭院无声,却仿佛有万千回答在风中回响。:历史并非遥远的往事,信仰就藏在一粒米、一辆推车、一次选择里。当感动化为沉思,当聆听转为行动,红色的基因便在此刻,完成了它最有力的传承。

(书院部供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