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今年六月,纤弱的地瓜苗被轻轻栽进泥土。历经数月的阳光雨露与悉心呵护,如今薯藤已褪去青涩,地下的块根也悄悄蓄满了甜意,正好迎来采撷的时节。10月29日下午两点,【感召·一方田】“我在东岳有块田”第29期——“地瓜记”活动,在东岳农耕公园热闹开启。从讲地瓜、挖地瓜到烤地瓜,师生携手,共同演绎了一场质朴而温暖的“地瓜三部曲”,让劳动的意义在汗水与笑声中悄然生长。
一、薯田讲堂:段老师的“地瓜知识经”


垄间田埂的地瓜地旁,趣耕佳苑项目工坊指导老师段绪胜老师开启“薯田课堂”,为师生们溯源地瓜的“前世今生”。“别看这地瓜模样普通,它可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作物,而是早年漂洋过海而来的‘舶来品’。凭借耐活、高产的特性,它在华夏大地上扎下深根,曾在不少年代里成为百姓的‘救命粮’。”段老师一边说着,一边随手拔起一株带着浅泥的地瓜苗,将复杂的种植要领编成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地瓜有三喜三怕——喜温怕冻、喜光怕阴、喜松怕板!记住这几点,就能摸清地瓜的生长脾气。”
二、薯田寻宝:汗珠里的丰收喜悦



采挖环节,段老师举起锄头,向师生们细致讲解挖掘的“三大要点”:“一是看信号,二是找角度,三是留‘把手’”围拢的师生听得专注,眼中闪烁着对农耕知识的好奇,也满是对亲手挖薯的期待。“开挖!”随着段老师一声清亮的口令,期盼已久的“薯田寻宝”正式开启。原本静谧的田野瞬间沸腾,大家纷纷挥锄落向垄侧,动作小心而专注。锄落泥开,一抹抹紫红从土中闪现,不时激起阵阵欢呼:“这里有!”“看我挖的,好大一个!”大数据学院/敢当书院杨梓豪同学兴奋地丢下锄头,徒手轻刨,指尖触到那饱满的块根时,喜悦溢于言表。


田间地头,一时间仿佛奏响了欢快的“劳动交响曲”:锄起锄落的“笃笃”声、泥土簌簌的翻动声彼此应和,同学们的惊呼与笑语此起彼伏,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收获的欣喜。额角的汗珠,在秋阳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那是丰收最甜美的印记。
三、田野盛宴:土窑烤薯的智慧与香甜



劳动过后,饥肠辘辘的师生们迎来了最令人期待的“田野盛宴”——土窑烤薯。大家就地取材,分工协作:有人用铁锹在空地上挖出深坑,有人四处收集土块垒成窑炉,还有人负责捡拾枯枝作为燃料。尽管大多数同学都是第一次尝试搭建土窑,但在相互配合、不断调整中,一个个简易却结实的土窑还是顺利完工。

点燃柴火后,浓浓的黑烟从窑口冒出,呛得大家睁不开眼睛,负责烧火的同学脸上沾满炭灰,变成了可爱的“小花猫”。四十分钟后,扒开焦土,甜香裹热气漫过田野。心急的同学捧热薯就咬,绵软甘甜在舌尖散开,纷纷赞叹:“自己烤的最香!”大家一边分享着烤薯的香甜,一边不住地赞叹,欢声笑语在夕阳下格外温馨。

夕阳为薯田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师生们脸上沾着炭灰,手里捧着滚烫的红薯,笑声随着袅袅炊烟飘向远方。这场以地瓜为主题的劳动实践课,不仅让大家在翻土、流汗、烤薯的过程中,真实体味到劳动的乐趣与丰收的喜悦,更在潜移默化中磨砺了吃苦耐劳的品格与协作互助的精神,让劳动教育的种子,真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地瓜吃饱了,期待田里的白菜快快长大。我们,小雪时节见!
田间留言板:
对这次挖地瓜我期待了很久,早早准备搭窑烤地瓜。不仅体验到了劳作的快乐,更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在村里第一次把地瓜烤煳的场景,虽然烤煳了但我和我的小伙伴还是津津有味的吃着,你一块我一块,手上嘴上沾满了炭黑。如今再吃烤地瓜,想起那时珍贵的烟火气与纯粹的快乐,焦煳的印记里藏着最珍贵的童年时光。
——大数据学院/敢当书院 杨梓豪
在东岳书院的邀请下,我和异科学生参加了这次“地瓜行动”,同学们之前仅仅吃过烤地瓜,到了田间地头,在段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明白了地瓜种植及摘取方法,同学们亲自下手除瓜秧,刨土层,徒手扒地瓜,去除地瓜表面泥土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收获了喜悦,也收获了甜甜的地瓜,体验了农耕的乐趣。
——建筑工程学院 尉照硕
(书院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