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紫薇花盛开,从游共成长。全生异科导师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各类育人资源,以饱满、热情、创新的思想贯彻责任与爱,构建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不断涌现出真实、感人、催人奋进的成长故事。使“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校园文化,正在悄然在我们身边发生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师生在校园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作者简介:刘子钰,男,中共党员,任职于学生工作处,建筑工程学院、汶阳书院全生异科导师,汶阳书院加减雕塑工坊指导老师。作为全生异科导师,与同学们一起并不是单箭头输出,而是师生互为风景的旅程。 就像紫薇花开的秘密,向下扎根,向上共长,才是最美的绽放姿态。与一群爱折腾、敢破界的“成长合伙人”,一起从游,把迷茫酿成故事,去找寻与世界交互的最佳方式。
丝丝凉意,携着翦翦微风,把柿树染成了橙,把晚霞染上了红,校园里充斥着不可言说的温柔与浪漫,透过树叶的缝隙,仿佛看到一年前那个爱回家哭鼻子的小女孩。四季流转,现在这写不尽诗情的校园中,仿佛到处都是洒落在她身上的暖阳,映射着她最美好的模样。微风吹拂明湖,片片涟漪,耳畔是风穿过树梢的低语,诉说着她在校园中她的诗歌。
还记得10月19日第一次派对见面会的初见,我努力地与各位同学沟通,尝试去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还记得为数不多的三位女生中她坐在最前面,但依旧挡不住她羞怯的脸庞,自我介绍时依旧彰显他“吃货”的本质,给大家介绍起了家乡的美食。从那天起,便开始了我们“异”起从游的故事。
一次抱怨 拉近距离
从10月9日的朋友申请,到14日的第一条消息,没想到第一次聊天是在凌晨的两点,聊天开始的篇章竟是和我工作相关的抱怨,“老师,我们宿舍楼上每天晚上太吵了,几乎半夜天天敲东西,跟搬家一样,现在声音还特别大,根本睡不着。”,随即而来的一条乌黑的视频伴着叮叮当当的响声。第二天早上看到消息,安抚了一下他的情绪,“醒醒吃个早饭美美的开启新的一天吧”,睡到12点的他完美地错过了当天的早八,朦胧的回着我“好像该吃午饭了”。秉着有投诉、必解决的原则,周六下午我便来到学校处理,跟楼上学生了解情况后进行沟通。晚上他欣喜的给我发着消息“你真厉害诶,今天果然不吵了,很安静”,被他夸的我仿佛也成就满满,我的欣喜与成就不仅是解决了问题,而是我们好像拉近了距离,他好像对我有了信任。
一次关怀 融化内心
从那开始,他就时不时地跟我分享着她的日常,“老师,我今天去镇上吃了煎包,超级好吃了,你吃过没”“老师,你看我新做的美甲好看吗”,她经常还会给我发一些她做的美食和烘焙,我们之间的互动开始逐渐多了起来。可慢慢地我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为啥经常分享的地点总是在家里呢?怎么没有校园的美好时光呢?慢慢了解他没有参与任何的学生组织,每天除了上课出去玩就是在宿舍里摆烂,每天过得浑浑噩噩,负能量比较严重,我开始不断地给他积极的心理暗示,给他分享校园中美好的生活,引导她去参与各种完满活动。直到有一次,她开始向我倾诉家庭的琐事,她带着些许忧愁的语气对我说:“老师,我姥姥最近身体不太好,现在在医院治疗。我最近自己的情绪也不太稳定,因为我从小就是姥姥照顾长大的,所以我真的很想回去照顾她。”我能感受到她心中的担忧和不易,于是我们聊起了她小时候与姥姥姥爷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为她提供积极的情绪价值。我们的聊天也越来越勤,感觉她把我当成了能信得过的朋友。这些日常的小互动让我对她性格和需要有了更多了解,去做好她心灵上的引路人和支持者。
一次路过 找到交互
11月的一天我们在汶阳书院结束活动,一起走着回去,他突然发现书院里竟然有化妆间和瑜伽室,我带他进去参观了一下,那时的她仿佛很感兴趣一般,当天晚上我们聊了起来,她向我讲述起了她高中时的故事,“其实我当时没想考大学,上了一年当时我就没有再上下去,我去学了化妆考了化妆师,还学了瑜伽考了全美瑜伽导师资格证,我高考其实是裸考。”当时我还跟他打趣到我说“裸考都能上岸你这学习能力可以啊,”引得一阵笑声。发现她的特长后,我觉得需要为她提供感性的支持,12月14日汶阳书院时尚学堂第三期上,她化身朋辈导师,带领大家领略美妆中,有关眉毛的小心思。虽然有些羞怯,但在她的擅长中,她开始与世界交互最好的彼此。
一次交流 走进内心
在大一的第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之际,她因身体原因做了手术,这场手术不仅让他在学业上落下了很多课程,还让他内心感到极度的痛苦和困扰。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她不得不申请了缓考。她的成长是被包围着爱的,从小到大,她基本上是在姥姥姥爷的陪伴下长大的。然而,寒假过后,家中年迈的老人病情突然加重,最终不幸离世。这件事对她的打击是巨大的,让他感到无比的悲痛和失落。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未来,在寒假结束,新学期开始后的某一天,手机里突然弹出来一条她的消息:“老师,我每天在学校里都感觉无所事事,找不到任何意义,我真的不想再继续上学了,我想退学。”看到这条消息的我,内心充满了惶恐和不安。究竟是什么让她产生了这样的念头?我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担忧。我把她从宿舍里叫了出来。我们一起来到了书院里,在庭院里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我们聊了起来。我试图了解她内心的真实想法,试图找到她产生退学念头的根源。
在交谈的过程中,我试图让她感受到我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在书院里逛着,书院里有许多功能房,每一个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用途。我提议说:“我们不如一起创办一个工坊吧!你看,这些功能房都有各自的特色,我们也可以建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小屋。你来做这个工坊的统领,发挥你的创造力和领导力。”
我记得,在我说完这些话后,她的眼中闪烁着光芒,但同时也带着一丝质疑。她问我:“真的可以吗?我真的可以做到吗?”我微笑着回应她:“当然可以,只要你愿意尝试,愿意付出努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起初其实我心里也是没底的,一个天天不愿意下楼,一个月有半个月都嚷嚷着回家的I人,能干好吗,当时我已经感觉到后期我的压力,但是很难想象她对这件事情的热爱,从那天起,我们开始筹备工坊的落地,从名字到策划,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一次次与书院老师的沟通,一版版的策划书与审批表,真的去尝试去做好,能感受到他想让项目急切落地的心情。在做了工坊主理人以后组织活动、写策划、做活动、站在台上跟同学们去讲述,去天天缠着我跟我说老师为我们这周办个活动吧,从三月到现在,虽然只有14次活动,虽然活动不大,但是我觉得我们也是一种成功一种胜利。每一次活动前对摊位的精心布场,活动前一起熬到十二点去准备第二天的物料,没我长罗东后的组织复盘。他的变化让我感到心理的慰藉,从一个想要放弃的学生,变成了一个有目标、有担当的青年。工坊的成立不仅为他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也让他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向和动力。通过这个过程,她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在逆境中寻找机会,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她找到了与世界交互的点,并乐此不疲地向前冲。
“异”起从游 故事还在继续
落叶满地,一年的时光仿佛显得那么局促,我们也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我们的工坊有房间啦,仿佛已经看不到去年那个爱哭鼻子只愿待在宿舍里的那个小女孩的影子,而是站在台上为我们去讲述她的故事的那个女生,我想我们的故事是每一次活动的共创,是在场域中的一次次同频共振,是每一次的交互与陪伴。我们应该去帮助学生去找到与世界交互的最佳方式,找到自己擅长,并且愿意不知疲倦持续努力的方向。前几日,我们工坊的活动终于办在了庭院里,有了属于我们活动的专属喷绘,结束后她说“好紧张,老师,我们这次是不是办得不够好啊”,我笑着对她说:“悦颖,在我心里这已经是最好的活动了。”我们超越自己的成功,就是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