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新闻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院社区 >  书院新闻 >  信息正文

189期|全生异科导师:创意手工,匠心独具

时间:2024-12-05 22:51:29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编者按:这一系列由不同学院导师组织的创意和文化活动,展示了师生一同在跨学科学习、动手实践和文化传承方面的积极探索和过程。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还提升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合作。

姬春燕、王发群、葛鑫:超轻创意粘土,体验艺术新碰撞

(艺术传媒学院/海右书院;大数据学院/汶阳书院;大数据学院/汶阳书院)

近日,为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艺术传媒学院全生异科导师姬春燕与大数据学院全生异科导师王发群、葛鑫共同策划并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超轻粘土创意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们在学习之余得到放松,同时激发创新思维,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

活动在温馨愉悦的氛围中拉开序幕。姬春燕导师以其丰富的艺术经验和独特的审美视角,为学生们介绍了超轻粘土的基本特性和创作技巧。她鼓励学生们大胆想象,将个人情感和创意融入作品中,让每一块粘土都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随后,王发群和葛鑫导师则从大数据和计算机科学的角度,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将科技元素融入艺术创作中,为传统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在导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迅速投入到创作中。他们或独自沉思,或结伴讨论,将一块块平凡的粘土塑造成形态各异的艺术品。有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展现出了学生们对美的独特追求;有的作品则融入了科技元素,让人眼前一亮,感受到了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活动过程中,导师们不时穿梭于学生之间,解答疑问,提供建议,并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受益匪浅,也进一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随着一件件精美的作品陆续完成,活动也接近尾声。在最后的展示环节,学生们纷纷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仿佛在这一刻,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此次超轻粘土创意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放松身心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所带来的无限可能。正如姬春燕导师在活动结束时所说:“艺术是心灵的窗户,科技是创新的翅膀。只有当我们敢于打破界限,勇于尝试新事物,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收获了成长与快乐。他们纷纷表示,将把这份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创新的追求带入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

李晓婧、梁兴悦、金童欣秋日里的文化馨香

大数据学院/育英书院;淬炼商学院/汶阳书院大数据学院/东岳书院)

在繁忙喧嚣、节奏飞快的现代生活中,一股寻求心灵慰藉与文化回归的潮流悄然兴起。近日,位于五汶书院的红色决策展览馆内,一场别开生面的香囊制作活动温情上演,不仅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也为凉爽的秋日增添了一抹浓郁的文化气息。

此次活动由全生异科导师李晓婧、梁兴悦、金童欣携手一群热爱传统文化的异科学生共同举办,旨在深入探索香囊这一古老手工艺品的制作奥秘。香囊,这一自古以来便承载着中华民族驱邪避疫、祈福安康美好愿望的传统配饰,以其内填充的艾草、薰衣草、丁香等天然香料,散发出芬芳宜人的气息,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民俗情感。

活动中,导师们首先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香囊的历史渊源和象征意义,让大家深刻感受到这一传统手工艺品的文化底蕴。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香囊制作活动特别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使用了环保材料和创新技术,使得香囊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和实用需求。一些香囊还配备了可调节的挂绳设计,无论是挂在包包上还是放置在宿舍内,都显得既美观又实用。

随着一个个色彩斑斓、香气四溢的香囊在学生们的巧手中诞生,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与喜悦之情。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不仅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激发了他们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香囊虽小,却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智慧与情感。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份传统技艺,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闫秋梅张琪张丽:“泥”趣横生,匠心独具

(淬炼商学院/汶阳书院;大数据学院/九河书院;通信工程学院/汶阳书院)

在泥土的温润与匠心的巧思中,平凡无奇的泥巴被赋予了千姿百态的生命。2024年11月20日,汶阳书院120迎来了一场非遗文化盛宴,闫秋梅与张琪老师携手,引领学生们踏上了一场与“泥”的浪漫之约,共同探索泥塑艺术的无穷魅力。

活动伊始,面对眼前的一团团泥巴,学生们或踌躇不前,或手足无措。然而,在工坊负责人的耐心引导与热情帮助下,这份初见的羞涩很快被对泥塑的好奇与热情所取代。学生们纷纷放下顾虑,勇敢地与泥巴“亲密接触”,一场关于创意与塑造的奇妙旅程就此展开。

随着指尖的舞动,泥巴在学生们的手中逐渐塑造成形。从最初的生疏到后来的熟练,大家从依赖道具到自由发挥,创作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泥塑。有的精心雕琢出活泼可爱的小螃蟹,有的则塑造出憨态可掬的大象,欢声笑语中,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心。

在玩转泥塑的瞬间,想起来小时候玩的甩泥巴游戏,这是80后,90后的童年玩的游戏,在那个资源相对匮乏的时代,这个游戏以其特殊的形式为我们带来了快乐和放松,通过甩泥巴能够放松心情、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鼓励在适当的场合尝试甩泥巴的活动,享受其中的快乐和成长泥塑艺术。

此外,在工坊负责人的推荐下,学生们还体验了纸塑这一独特艺术形式。他们将一张张金灿灿的锡纸作为画布,以刻刀为笔,勾勒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像。在锡纸的映衬下,这些作品更添了几分闪耀与灵动,让学生们的笑容更加灿烂。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泥塑真是太有趣了,下次还想来体验!”“非遗文化就应该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我要把今天的经历分享给室友们!”这些真挚的话语不仅是对泥塑艺术的赞美,更是对非遗文化传承的期待与呼唤。

作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之一,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精髓。让我们在欣赏泥塑作品的同时,也向那些默默守护和传承这一艺术的工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愿泥塑艺术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继续绽放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份来自泥土的温暖与力量。

孙通:跨界探索服装的创意设计

智能工程学院/育英书院

11月8日,秋意正浓,阳光温柔地洒在汶阳书院的屋檐上,这是一个充满创意与活力的活动。来自智能工程学院的全生异科导师孙通与异科学生组成了一个团队,共同投入到服装设计的创作中。这次活动,如同一场跨越知识边界的奇妙旅行,让这些平日里专注于各自领域的学子,有机会在服装设计这一共同爱好上碰撞出绚烂的火花。

在汶阳书院这个充满文化底蕴的空间里,我和我的异科伙伴们共同经历了从灵感迸发到设计定稿,再到亲手制作的全过程。我们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同时也不忘借助科技手段提升作品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了我们对美的追求和对创新的执着。

在准备过程中,我们深入讨论了设计理念,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决定以“融合与创新”为主题,旨在通过服装展现不同学科的精髓和现代设计的巧妙结合。我们选择了环保材料,如有机棉和再生纤维,以体现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设计上,我们融入了几何图案和流线型剪裁,旨在创造出既时尚又实用的服装。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有的同学负责图案设计,有的负责剪裁,还有的负责缝制。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启发,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让我们对服装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验。

最终,我们的作品在创意节上惊艳亮相时,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这是对我们努力的认可,那份由内而外的喜悦和成就感难以言表。这次经历不仅让我们收获了宝贵的创作经验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也让我们对服装设计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热爱。

张磊:小雪节气书香浓,书道传承绽芳华

(建筑工程学院/五汶书院)

2024年11月13日小雪节气临近,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建筑工程学院全生异科导师张磊与建筑工程学院的异科学生们,走进了热闹非凡的雪落集市,共同设立了一个别具一格的书道传承摊位。此次活动,他们有幸五汶书院院长共同挥毫泼墨,演绎了一场关于书法艺术的精彩盛宴。

雪落集市,作为一个汇聚了各式手工艺品、美食与文化的交流平台,一直以来都是同学们热衷的打卡之地。而今天,建筑工程学院全生异科导师张磊与学生们的书道传承摊位,无疑为集市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文化韵味。摊位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书法工具,从毛笔、宣纸到砚台,一应俱全。五汶书院院长与同学们共同挥毫泼墨,创作出一幅幅气韵生动、笔力遒劲的书法作品。他们的笔触间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引得围观师生纷纷驻足欣赏,赞叹不已。

学生们在师和院长的指导下,也纷纷拿起毛笔,尝试着在宣纸上留下自己的墨迹。虽然他们的笔触还略显稚嫩,但那份对书法的热爱与执着,却让人感受到了书道传承的希望与未来。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岳锐祥表示:“以前只是觉得书法很美,但今天真正动手尝试后,才深刻体会到了书法的魅力。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

活动现场,建筑工程学院全生异科导师张磊耐心地向观众讲解书法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及创作技巧。他表示,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通过书法,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感,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融入其中,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随着活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同学被吸引到了书道传承摊位前。他们或驻足欣赏,或亲手体验,都沉浸在了书法的世界里。建筑工程学院学生魏姝敏感慨地说:“在这样的日子里,能够感受到如此浓厚的文化氛围,真是太难得了。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

活动结束时,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他们不仅学到了书法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建筑工程学院学生赵壮壮感言:“今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将这份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此次书道传承活动,不仅加深了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也进一步推动了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同学们加入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来,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编者札记:在全生异科导师的带领下,能够激发更多学生对创意手工的兴趣与热情,鼓励大家动手尝试,无论是作为减压的方式,还是寻找生活乐趣的途径,都能在这一过程中发现自我,享受创造的乐趣。

书院部整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