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茶思编者按:时光跌跌撞撞,季节来来往往。邀一位智者,聚三五好友,引数位门生,话天地百家。一个土陶小泥炉,一张铁丝网。一壶沸腾的茶,一团燃烧的炭。书院“围炉夜话”是我校创新实施的一项专项活动,旨在通过此活动将企业大咖、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知名校友们的时光故事慢慢碾碎,细细道来,望这些经验、感受能够启迪泰科学子们日后生活。
人工智能会替代人类工作?最先替代掉的是什么?人们又该如何应对?11月8日上午,学校在海右书院盲点靶场(Y6-106)展开了第19期“书院围炉夜话”活动。本期“书院围炉夜话”邀请的是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员,美国中国工程师协会会员,复旦大学微电子研究院客座教授曹伟勋。他以“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做好自己”为主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分享。活动由通信工程学院胡承忠教授主持。
围炉实况:人工智能新时代,人类当如何做好自己
活动伊始,胡承忠教授对曹伟勋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他邀请了师生分享了自己对人工智能的看法以及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做的打算。汶阳书院/通信工程学院董展礴同学分享了自己对人工智能影响的优劣分析,并结合所学专业,提出了自己对未来时代下人工教育领域的思考与困惑。曹教授对董展礴的疑惑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曹教授说:“比如你想学工业机器制造、PS等软件,这些东西受人的因素很大。中国在软件开发方面受到了很大的技术限制,因此要想在软件开发方面有显著的成绩,那么就需要我们对自己定好位,打好基础,将一门课程学精。但是,需要我们自己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现在已经日趋完善,能带给人类的好处也越来越多,我们应该接受人工智能的好处。
随后,曹教授以师生的分享为线索,以“兴趣”二字为关键词进行分享。曹教授谈到:“像德国、美国等技术发展前沿的国家,他们就是喜欢软件开发,就是喜欢创新设计,有专门技术开发的研究,因此,在软件开发等方面就为较为突出的成绩。在想要干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自身应该注意我们对此有没有兴趣,兴趣是第一动力。如果你对此,毫无兴趣,那么结果注定是不会成功的。”曹教授强调,兴趣之外,应该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那就是适不适合。就比如你自己对数学本就不开窍,像高级讲座,深层次的学术研究根本就无法融入,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硬逼自己在这条道路上死磕到底呢?也许,你是喜欢数学,但是你要知道,有些人他生来就是这块料,就是适合这条道路。那我们如果选择了这条路,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们又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吗?因此我们更应该去找到自己所擅长的,选择自己所擅长的。
交流环节,师生积极互动。通信工程学院教师高兆申提问:“智能时代下,学生们就业也有很多困难,针对学生的就业问题有何建议?”针对这个问题,曹教授回应到:人的一生很有限,光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就已经要花时间了,但你又做别人擅长的事情,时间就不够了。我们是比不过那些别人兴趣爱好的事情,完完全全是靠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做事,我可以一天用18个小时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喜欢的人才会去深度学习,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擅长的事情。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有不同适合的赛道。但兴趣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长,不仅要自己感兴趣,但还要适合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把事情做好做精。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爱好,这样才会有人生追求,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起来,虽然必须需要有爱好,但要以完成学业的基础上为目的。在大学要有充分的精力,在大学忙忙碌碌才会觉得生活丰富。学生要在学好理论课的同时,也要创新。随后,九河书院/通信工程学院杨佳鑫提出:以后想从事人工智能研究方面的工作,那么现在需要学习哪些专业知识?曹教授回应道:“你的出发点还是想着学什么知识,其实要看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知识还是要自己抓,不是学校来灌输,你自己喜欢哪就学哪,千万不要踏入机器就可以完成的工作领域,那你就把自己给“杀死”掉了,要看哪些工作是只有人可以完成的,好多工作你步入不了,因为有很多工作都是机器可以完成的,人只有100年的时间,但是机器永远都不累,机器可以跨界,人是不可以的,不要以灌输的方式来学。胡承忠也非常认同此观点,他说到:“中国的学生都是在学习,而别的国家,就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应要实践。”
人工智能研究与实践发展的日益加快对推动世界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数次的围炉讨论话题中,不同行业的大咖分享也都提到了智能时代下的行业新相。百家观点,百家不同,但相同的是大家都认识到,人们必须客观的看待智能时代所带来的“双面”影响,在自身的行业中寻找到独属于自己的“生存技能”,机器替代的是重复的劳动、简单的生产,但那些“经验”“情感”“选择”中的创造性人类法则,智能尚无法替代。
围炉大咖:曹伟勋
曹伟勋教授分别于1986和1989年获得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和硕士学位。是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员,美国中国工程师协会会员,任复旦大学微电子研究院客座教授。曾荣获无锡市海外领军人物称号以及“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称号、“奠基未来,感动无锡”十大教育人物称号。
曹伟勋教授拥有20多年无线通信系统芯片设计和丰富的国际化创新公司管理经验,他在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所——德国弗朗霍夫研究所师从MP3发明之父Dieter Seitzer教授,从事数字广播通讯卫星芯片的研究设计,并于1998年获得德国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在创建比特实验室之前,他先后在德国西门子公司和美国硅谷的芯片设计公司工作,其间参与设计并在1997年成功完成了世界首款GSM手机单芯片HiGOLD项目;世界首款高性能ADSL通讯芯片项目;世界首创多模数字射频芯片的设计与实现项目。
曹伟勋教授是中国中小学人工智能物联网科技与创造力教育的开拓者和引领者,2007年创立了面向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人工智能物联网未来教室——比特实验室,遍及中国三十个省市数百所中小学,学生们通过比特实验室独特的AI积木化编程设计课程与生动有趣的成长型学习模式,谱写着创新教育的新篇章。
围炉茶思:
人工时代慢慢降临,虽然我们不知道人工智能会发展成什么样,但我们应该依然在当下做好自己,人工智能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工智能让人更注重外在,人也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以至于人工智能逐渐替代人的价值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更应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更需要对人工智能有更深的理解,体现自我的价值。
——新言书院/行政管理学院 王永泽
通过参加此次的围炉夜话活动,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未来择业的重要性,听了胡承忠教授的讲解,让我更多的了解到了关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我认为这次活动对我将来的发展有很多帮助。让我对将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和理解。
——汶阳书院/大数据学院 杨卓凡
供稿:书院部
撰稿:付明璟
图:邢佳悦 于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