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编者按:时光跌跌撞撞,季节来来往往。邀一位智者,聚三五好友,引数位门生,话天地百家。一个土陶小泥炉,一张铁丝网。一壶沸腾的茶,一团燃烧的炭。书院“围炉夜话”是我校创新实施的一项专项活动,旨在通过此活动将企业大咖、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知名校友们的时光故事慢慢碾碎,细细道来,望这些经验、感受能够启迪泰科学子们日后生活。
10月16日晚,学校在海右书院(Y6-106),开展了第十三期“书院围炉夜话”活动。本期“书院围炉夜话”邀请到的嘉宾是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喜教授,他以“教育文明新形态”为题与在场的师生进行了分享与讨论。参加本次活动的嘉宾还有中共中央党校课题组成员,他们分别是中共中央党校王红续教授、教育部语用所原副所长韩其周、民政部智惠乡村服务中心乡村文化专项办公室副主任方伟、《新远见》总编辑郭晓东、中国超越之路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关克宇、李青。我校书院部部长白军彭主持活动。
围炉实况:“围炉”上新,谈教育新形态
活动伊始,刘德喜教授提出了“教育文明新形态”的分享主题。他表示,这个主题是针对当前中国教育问题,自己所在的中央党校课题组正在研究的课题,也想借这个机会与泰科的师生们共同讨论。刘德喜教授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教育,然而目前不论是教育部统管的社会教育还是党校统管的主题教育,本质上都是以精英教育为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教育复兴是根本。未来,不同年龄段的人在同一个课堂里都能获得知识,才是教育文明新形态的课堂。刘教授以中西方教育的对比为引,分享了他对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见解。
交流环节中,现场同学提出了中国所坚持的教育在未来的几年中会被西方国家模仿吗,书院制的模式是不是一种好的选择的问题。刘德喜教授回应道,带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必将发光发亮,但中国所坚持的教育制度未必会被西方模仿,我国现有的教育制度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或许会被西方国家借鉴,但未必会被完全模仿,其根本在于中国与西方各国国家制度不同。书院制的模式在当今的中国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选择,中国现如今需要发扬带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刘教授高度肯定了泰山科技学院作为华东唯一的全员书院制大学在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教育发展上做了很好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有鲜明的教育改革时代意义。
秋风拂面,凉爽宜人,围炉煮茶,欢聚一堂,像一家人一样,无论大小,暂不论师生,畅谈教育之道。在书院制的泰科,师生们感受着教育新形态中的春风。
围炉大咖:刘德喜教授
刘德喜,1982年和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获法学博士学位。1992以来在中共中央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战略研究所和国际战略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和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共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围炉茶思:
第一次参加书院主办的围炉夜话活动,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更收获了许多感动.通过刘德喜教授的分享,我了解到了教育文明新形态这一新概念.同时在围炉中,书院的家文化深深温暖了我,使我鼓起勇气向大家分享了自己接受教育的经历,并向刘教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在交流中 ,我认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未来教育的重要性,也为自己在教育文明新形态的时代背景下,能够在书院制学校中接受完满教育而倍感自豪。
--海右书院/远景学院 吕尚锟
本次参加书院联合部主办的围炉夜话活动,是中央党校课题组的刘德喜教授为我们传授知识与交流。教育文明新形态这一新主题,通过刘教授的分享,我学习到了教育方面的知识。白老师也向我们讲述了他的童年故事,使我深有感触。在围炉活动中,白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书院所推行的家文化,也深深温暖了我们,同学们也向刘教授提出了自己所困惑的问题,刘教授给出了相应的答案,我们也在从中学到了更多。在本次交流中 ,明白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使中国教育的未来生机勃勃,感谢如家一般的书院给了我们交流与学习的机会。
--新言书院/艺术传媒学院 徐天雨
作为书联新来的干事,我很荣幸参加了这次围炉夜谈的活动。通过和其他干事们一块坐在桌前参加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了书联的家的文化,也再一次体会到了那句“让新来的干事在书联感受到家的感觉”的真正含义。在这次活动中刘德喜教授分享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心得并对各个同学疑问进行了解答,通过刘教授的分享,我逐步认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未来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同样的,在教育文明新形态的时代背景下,我为能够在泰山科技学院的完满教育下进行学习而骄傲。
--汶阳书院/ 智能工程学院 陈立煜
供稿:书院部
撰稿:郭馨泽 安聪然
图:刘佳文 邢佳悦 周子航 王仁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