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话语暂歇,心灵的交流便有了别样的可能。9月24日,在敢当书院无边·项目工坊集成空间(104)建筑工程学院与敢当书院共同开启了一场以“无声社交”为核心的情感疗愈之旅,让参与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到了语言之外的沟通温度。
“无手机+随机组队”,打破社交壁垒的第一步



活动伊始,所有参与者在入口处抽签组队,1位建筑工程学院成员与1位敢当书院成员随机组成搭档,并统一上交手机,这一设计让大家暂时脱离电子设备的干扰,真正专注于当下的人际连接。建筑工程学院/育英书院的赵桐浩坦言:“上交手机的瞬间,反而有种卸下负担的轻松,能更投入地去认识眼前的伙伴。”
手语与书籍的“无声对话”,在协作中建立默契



成员们分批进入房间,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学习“谢谢”“很高兴认识你”等基础手语,以及《Facebook: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等经典书籍书名的手语表达。建筑工程学院/育英书院的李鸿超作为工坊主理人,对这一环节格外关注:“手语的动作很有画面感,比如‘Facebook 诞生记’的手语姿势,让我瞬间记住了这个表达,也让我开始思考,无声世界的人们是如何用这样的‘动作语言’传递信息的。”
两人组队进入摆满书籍的空间,需要同时选取《Facebook: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同一本书、同一页、同一段落甚至同一句话,若双方手指同时指向目标才算过关。建筑工程学院/育英书院的许浩哲分享了他的体验:“刚开始我们俩还会有些犹豫,但当几次‘同步’成功后,那种心领神会的默契感特别奇妙,就像找到了另一种‘灵魂共振’的方式。尤其是当我们同时指向书中‘社交的本质是连接,无关声音’这句话时,瞬间就懂了活动的意义。”
搭档们从众多书签中抽取一枚送给对方,并在书签上写下一句想对彼此说的话。建筑工程学院/育英书院的许浩哲收到搭档的书签时,看到上面写着“你认真的样子很有力量,就像扎克伯格在车库里坚持创业的模样”,瞬间被这份无声的认可打动:“原来不用说话,也能让对方感受到温暖,还能结合书中的故事传递鼓励,太有创意了。”
取回手机后,搭档双方现场添加好友,并用《Facebook: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中的句子组合成含自己姓名的自我介绍。“我是赵桐浩,‘桐花万里丹山路’的桐浩,正如书中所说‘每一次连接都是新可能的开始’,很高兴认识你。”这样的自我介绍,让建筑工程学院/育英书院的许浩哲觉得格外新鲜:“用书中的句子介绍自己,既展示了阅读积累,又让自我介绍有了科技感和故事感,回去后我还把这个点子分享给了宿舍同学。”
“无声分享会+乱乱乐兑奖”,在复盘与欢乐中收尾



所有参与者围坐成圈,用语言分享活动过程中的感悟,并写下“给自己的一封信”。建筑工程学院/育英书院的赵桐浩在信中写道:“这次活动让我发现,安静下来去倾听对方的眼神、动作,能感受到比话语更细腻的情绪,就像《Facebook 诞生记》里说的,真正的连接源于理解,而非滔滔不绝的表达。”
充满趣味性的“乱乱乐”游戏为活动画上了欢乐的句号,大家用游戏积分兑换零食奖品,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了这场特殊的社交体验。
这场“无声社交”活动,通过独特的环节设计和沉浸式体验,让建筑工程学院与敢当书院的学生们在“非语言交流”中,收获了默契、友谊与对沟通本质的深层思考。当声音的喧嚣暂时褪去,心灵的共鸣却在这场活动中愈发清晰,原来,最动人的交流,有时恰恰藏在“无声”的细节里,藏在一本好书的字里行间。
无声后的对话:
本次活动虽然短暂但充实,让我感受到了敢当工作人员和学生会的热情,让我认识很多新的朋友,感谢这次相遇。
——敢当书院/建筑工程学院 赵桐浩
参加的这场活动是一次非常新奇的体验,“无声”的设置更是独具匠心。它让我们这些习惯用声音感知世界的人,意外地发现了另一种沟通与感知的可能,倍感新鲜。
——海右书院/建筑工程学院 张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