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8日落日时分,明湖畔的山坡草地化作流动的书屋,“不只是蓝”千人扎染节系列活动“步・止于蓝”筑巢思享山坡读书会在此诗意启幕。学校嘉宾、常务副校长谢承红,书院部、敢当书院、建筑工程学院有关负责人,全生异科导师和学生代表在山坡围坐,在风声、书页声与扎染布料的窸窣声中,完成了一场关于理想教育的沉浸式探讨。这场由敢当书院与建筑工程学院联袂营造的山坡阅读分享会,以朱永新教授《我的教育理想》为精神锚点,将非遗扎染的蓝白与教育哲思的文字相互融合,有效浸润。此外,活动特邀泰山草木染传承人靳爱军、宋先骁与我校师生一同参加。
蜡染为引,揭开千年传承与理想



敢当书院发展导师赵晓宇作为活动领读人,以“没有主持稿的自然对话”为基调,让山坡成为思想自由生长的沃土。随后,谢承红与学生代表杜翔鹏(汶阳书院/大数据学院)共同揭开本次活动主题蜡染作品,“步・止于蓝”的字样在靛蓝基底上浮现,如同一封穿越千年的教育书信在山风中舒展,让扎染工艺的古老智慧与教育理想的当代思考在明湖畔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活动正式启幕。
师意如染,赠礼中的共情对话




共读前,因为一份份礼物的出现,泰科校园里最朴实又真情师生关系在坡顶温情上演。“亦师亦友”的情谊也成为了探讨理想个人前的关系铺垫。敢当书院的发展导师刘珊带着她的学生来自五汶书院/行政管理学院的匡华欣走到台前“虽然我和她所学的专业不同,但是我还是想在我力所能及的地方给她支持,与她同频。此外,我还给我另一个学生杜涟漪准备了我大学所画的一副作品,她的生活像这副画中的小女孩一样有多姿多彩,也希望她能更加柔软,被多彩的世界温柔以待。”敢当书院的发展导师刘佳敏与她的异科学生来自敢当书院/行政管理学院的张心宇走到台前,“这是一本我在学生时期参与撰写的书,是我和导师的作品,集结了我学生时期的所见、所学,也希望心宇也可以在这本书里见山、见海、见世界,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张心宇(敢当书院/行政管理学院)接过着这本书感慨道:“我是在泰山脚下长大,佳敏姐的这本书里也是我从小到大的回忆,我也会带着佳敏姐对我的期待,继续去学习和生活”。建筑工程学院的辅导老师刘玫秀老师带着她的礼物:“这是我扎染的第一顶帽子,正好和今天的主题相应,我想把它送给我的部长兰鑫宇。”来自汶阳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兰鑫宇接过手中的帽子激动的说道:“谢谢秀姐送给我的帽子,对我来说很有意义,我看到今天也有扎染的体验,我也想把我的第一个扎染作品送给我的老师!”这些承载着师者匠心的信物,如同一座座桥梁,让师生在交流中缩短心灵距离。
山坡回响,教育理想的蓝白共振






山坡上,赵晓宇作为领读人,从她的视角分别对每一篇章进行概括与延伸。师生们在轻柔的微风与悦耳的鸟鸣声中,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静静品味文字的力量。阅读完毕,大家纷纷拿起夹在书页中的明信片写下了自己的答案。书院部的王星老师接过话筒说道:“要是穿越到学生时代,我希望可以成为陈宇航一样的学生,敢于表达,弥补我大学时的空缺”。敢当书院/行政管理学院的李梓博站起身来:“如果可以穿越到未来,我想成为一位非遗传承人,我希望每一个舞狮的传承人像星星之火一样永不湮灭,把非遗一直传承下去”。听了大家的分享,谢校长也有感而发:“如果回到过去,我想成为精神世界丰富、与自己和解、自洽的学生。在我的学习生涯中,唯一的目标是考试,没有太多的业余生活。所以希望还在拥有学生时代美好时光的同学们,像舞狮、扎染工坊的同学们一样,找到自己的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最后谢校长也把自己的所感以祝福的方式赠予现场师生。靳爱军老师也激动地分享道:“通过两次的扎染活动,我逐渐了解泰科并被这所学校深深的种草,我相信在这里生活的学生一定是快乐的,这里的校园生活像块被精心浸染的白布,这样的青春值得被羡慕”!每位分享者也都获赠原创扎染书签,蓝白交织的纹路既是知识的纹理,更是思想碰撞的永恒印记。
染布生歌,指尖与旋律的即兴和鸣








当《平凡的一天》的旋律在山坡流淌,扎染体验伴随着歌声开始。瞻岩书院/建筑工程学院陈宇航的独唱《平凡的一天》与敢当书院学子原创改编的《梦想天空分外蓝》合唱,一同为靛蓝创作现场注入灵动音符。师生们围坐,在折叠、捆扎、浸染的工艺流转中,让白布在靛蓝里绽放独特花型。歌声与染料的交融恰似一场即兴艺术创作,让理想在指尖晕染,让情谊随布纹生长,明湖畔的山坡草地化身为流动的阅读课堂。活动尾声,师生们在扎染长绢上挥毫写下感悟,蓝白基底上的墨迹成为这场阅读之旅的立体精神指纹。现场特设的中药摊位更成为文化彩蛋,知·百草阁工坊成员娓娓讲解药材特性,让黄芪、板蓝根等草木药材与扎染技艺形成跨维度对话,诠释从自然到艺术的完整生命链条。镜头定格下这场融合阅读、染艺、中医药的教育理想盛宴,为明湖畔那天的落日画上精神句点。
当暮色完全浸染山坡,那些悬挂在绳线上的扎染作品仍在风中轻颤,这场将教育理想揉进靛蓝布料的奇妙旅程,用扎染的“束缚与绽放”展现教育理想的边界与可能。以自然场域的开放性消解师生间的身份壁垒,让“教育理想”不再停留在书本中,走进了师生互动的日常里,或在双院联动的创意现场中,或在异科师生交换的每句真挚对话间。未来,敢当书院与建筑工程学院也将以山坡读书会为基点,以双院联动为纽带,拓展“阅读+体验”的多维场景,在“教育即生活”的理念中,不断裂变出教育创新的新可能。在书院,理想教育不是遥远的天空,而是师生共同折叠、浸染、晾晒出的真实存在,是每一次思想碰撞时溅起的蓝白色浪花,在时光里永不褪色。
书本后的番外故事:






我想做什么样的学生?这个问题就好像问到了我的心窝里一样。我是书院部负责宣传岗位的老师,大家不难发现,书院负责宣传的老师都好像有一个共性——不善言辞,也就是有点闷,当然我也一样,也是生活在键盘世界里。大学选择学生会的时候,也是选择了和自己性格比较相符的秘书处。在面对自己很有想法的问题时,准备很多,当站上台前,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也答不上来,没有日常活动,按部就班地学习、工作、生活。工作之后,来到学校,参加了无数次活动,看到台上发光的学生,仿佛像是另一个时空,没有过的自己。就在敢当书院开启随时唱吧活动时,大学那个从来没有的自己,有了一个具象化的样子。他的名字叫陈宇航,我在参加活动时,无数次看到过他。他唱着歌,从舞台走向了食堂人群中。当时,我震惊到了,这人怎么能这么牛,就这么自信地走了过去。换作是我,我肯定干不出来这事,我的眼神中充满着膜拜的神情。如果这个人是我?我会怎样?毕业那段时间,在没有工作的时候,我发觉学历只是镀金石,而把你推向社会、迈出校园的是如何完整地、自信地表达自己、输出自己。讲实话,我在泰科挺完满的,我也在一步步打开自己,希望敢当书院的陈宇航同学,永远都这么自信、阳光地生活。
——书院部科员 王星
一直喜欢扎染,但始终没有机会体验。很荣幸参加了敢当书院——【步·止于蓝】山坡读书会活动。让我们感受扎染手作魅力的同时,又在读书中凝炼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活动开始,我们一起欣赏了一些漂亮的扎染作品,了解到不同的扎法会做出来不同纹理的工艺图案。然后和我的学生们就一起兴致勃勃开始动手做了起来。可真是看着容易做起来难,但我们一直没有放弃,跟着老师先折,再叠,后翻,这样重复了几次。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泡、搅拌,终于到了拆线的时刻。随着线一点点被解开,布料上慢慢浮现出奇妙的图案,那种惊喜就像是在打开一份专属自己的神秘礼物。通过这次扎染体验,我们不仅学习到了一项新技能,更重要的是,我们体会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感受到了手工艺的温暖和魅力。扎染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延续。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慢下来,感受这份来自古老岁月的温度。
——育英书院/大数据学院学院全生异科导师 中韩学院教师冯雨婷
在校园的山坡上,当我被“如果回到过去,你想成为怎么样的学生?”的问题击中的一瞬间,我坚定的选择了我想成为一名艺术生,对颜色、声音、天气都有艺术的感知和表达,在这场活动中我才真正的感知到学校在想我们传递的艺术表达对我们的生活感知有多珍贵,校门口写下的“年轻人快乐的家”、每月一次的集体生日会,在山坡上读的书,都在想我们传递了感知生活的重要性。本次大咖活动以引领的角度,通过穿越提问的方式,结合书中的文字,让我们感知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 达世安
明湖畔的山坡上,围坐畅谈,微风吹过,让我深切感受到交流的力量,表达的魅力。“心目中的好老师、好学生”在师生的倾听与表达中变得具象化。从书籍的视角体会到“思享”的力量:在倾听与表达中,个人的认知边界被温柔地拓宽,对生活的感悟也变得更加立体丰盈,谢老师的”自洽“在当下的场域中给予我更大的力量,是无声的鼓励与祝福。
——建筑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 朱文静
我想成为怎样的老师?我想应该是饱含爱心、不断发现和创新的书写者。每次写完稿子我都会在“青春泰山”或 “在书院”公众号看见自己的署名,骄傲便从心底涌起。这份骄傲不仅源于文字被看见,更因稿子里承载着书院的故事、师生的微光被发现。不管是新闻稿还是写小说,我一直在与文字打交道,若穿越到未来,我仍愿执此笔杆,将师生间中的温度织进文字,让每篇稿件都成为我所经历的生活日记和成长轨迹。
——敢当书院/大数据学院 秦奕涵
参与【步・止于蓝】筑巢思享·山坡读书会的策划,从搬运物资到人员调配,没想到我们真的在山坡上筑了个“巢”,活动正式开始,在暮色中看着我们的活动揭幕时,每个细节都浸着感动。当《梦想天空分外蓝》响起,中药香与染草味交织,这也成为了我永远难忘的人生回忆。
——新言书院/建筑工程学院 范广康
作为【步·止于蓝】筑巢思享·山坡读书会的组织者,协调多方人员、确定流程、借用物资等,每一项都考验着组织协调能力。活动现场,从签到揭幕的惊艳开场到沉浸阅读、扎染手作,各个环节紧密相连,虽有紧张但进展顺利。看着参与者们积极互动、分享感悟,我满心欣慰。活动结束物资清理与现场善后工作也有序进行。这次活动不仅传播了教育理想,还增进了师生情谊。我也从中学到很多,未来会继续努力,组织出更有意义的活动。
——汶阳书院/建筑工程学院 兰鑫宇
供稿:敢当书院、建筑工程学院
撰稿:敢当书院/大数据学院 秦奕涵
拍摄:敢当书院、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