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院社区 >  育英书院 >  新闻动态 >  信息正文

【育英X远景共识】模拟联合国第5期:气候变局下的跨国行动:共解生态难题活动

时间:2025-11-21 18:32:41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我们正处在一个气候危机日益严峻的时代。极端天气频发、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退化,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跨国合作不再是选择,而是必然。然而,如何平衡历史责任与现实发展需求?如何推动技术共享与资金支持落地?这些问题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所在。

40263

11月19日下午,模拟联合国工坊在谭彭馨老师指导下在育英书院202成功举办以“气候变局下的跨国行动”为主题的模拟联合国大会。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肯尼亚、智利、日本等国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共解气候变化导致的生态难题”这一主题展开“气候责任分担机制”“绿色技术合作路径”“生态脆弱地区援助”等多个方面的讨论、多轮磋商与辩论。会议现场气氛热烈,代表们在交锋中探寻共识,在辩论中凝聚方向。

一、立场阐述:各国定位鲜明,诉求清晰

在90秒立场陈述环节,各国代表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本国核心立场。中国代表秦菲(汶阳书院/远景学院)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呼吁建立公平合理的气候治理体系;美国代表孙绪傲(汶阳书院/远景学院)承诺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援,展现大国担当;澳大利亚代表翟承祯(敢当书院/远景学院)聚焦海洋生态保护与能源转型;俄罗斯代表武君宇(育英书院/淬炼商学院)关注北极生态安全与能源合作;印度代表付常州(海右书院/远景学院)强调历史遗留排放问题应纳入责任分配考量;日本代表管延申(海右书院/远景学院)则主张以当前排放量为基准,推动技术先行;肯尼亚代表孙子豪(海右书院/远景学院)呼吁关注非洲国家生态脆弱性;智利代表李鸿呈(汶阳书院/远景学院)提出藻类发电等创新技术方案,助力减排行动。一轮陈述下来,各国立场鲜明,为后续讨论奠定基础。

291B4

2CB31

二、自由磋商:积极互动谋共识,合作雏形初现

自由磋商环节中,各国代表主动沟通,寻求利益交汇点。美国代表张昊凡(海右书院/远景学院)与智利代表李鸿呈(汶阳书院/远景学院)就藻类发电技术合作展开深入交流,并初步达成支援意向;印度联合肯尼亚、智利等发展中国家,强调历史责任应成为气候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日本与澳大利亚则在海洋碳汇技术、氢能源开发等领域寻找合作空间;中国代表秦菲(汶阳书院/远景学院)提出“技术共享+能力建设”双轨方案,与多国代表交换意见。现场互动频繁,合作共识逐步凝聚。

3AAA7

2AF52

2839A

三、草案辩论:观点交锋激烈,共识在辩论中深化

草案辩论环节将会议推向高潮。印度代表付常州(海右书院/远景学院)坚持“人均历史累计排放”应作为责任划分依据,日本代表管延申(海右书院/远景学院)则反驳称“当下行动比历史追责更实际”,双方展开激烈辩论。智利代表李鸿呈(汶阳书院/远景学院)提出的“藻类发电推广计划”获多国赞同,美国代表程好(海右书院/远景学院)承诺提供研发支持,中国代表秦菲(汶阳书院/远景学院)建议将其纳入南南合作框架。肯尼亚代表李欣桐(敢当书院/远景学院)呼吁建立生态脆弱国家援助基金,俄罗斯代表武君宇(育英书院/淬炼商学院)强调技术合作应打破地域限制。尽管在责任认定、资金分配等议题上存在分歧,但各国均认同应对气候变化亟须务实行动,最终在技术合作与部分援助条款上达成初步共识。

2DB2D

2947E  四、总结展望:求同存异,共同推动气候治理进程

会议尾声,主办方对讨论成果进行汇总,并形成《气候行动合作框架》草案。尽管部分议题仍需进一步协商,但各国代表一致认为,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坚持多边主义,以合作替代对抗。谭彭馨老师总结指出:“同学们在模拟中深入理解了国际气候谈判的复杂性,也在辩论中锻炼了协商能力,展现了未来全球治理者的潜力。”

38AC7

本次模拟联合国活动不仅是一场学术实践,更是一次深刻的全球视野教育。它再次证明,唯有在理解与互信的基础上,跨越分歧、聚焦共同目标,人类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危机,守护共同的地球家园。

供稿:于跃

供图:张彤、于跃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