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4日下午14:30,【黄沙发论坛·创业者说】第5期:花间茶事在育英书院115丛show排练厅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山东省茶文化协会副会长、泰山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泰山喜茶品牌创始人田双双,面向师生展开了一场融文化传承、创业经验与生活美学于一体的精彩分享。师生共同沉浸于茶香雅韵之中,感受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茶席雅集:指尖流转的东方美学




活动伊始,杜婧老师、李佳佳老师为师生带来精彩的茶艺表演——行茶十式,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让大家深刻感受到茶艺不仅是泡茶的技艺,更是文化的传承与表达。随后,学子们上台体验,在茶艺师的指导下学习盖碗冲泡技巧,近距离感受茶事之美。“从温杯洁具时感受热水蒸腾的温度,到投茶闻香间捕捉茶叶的微妙气息,再到斟茶奉茶传递的那份情谊,每一式都蕴含深意。这十式,一式一境界,步步皆学问。”来自育英书院茗香雅韵·茶艺工坊的马海颖同学感叹道。
茶香作引:从一杯茶到一番事业的背后故事


田双双深耕茶行业数十载,她所创立的“泰山喜茶”品牌,更是将传统茶文化与现代产业模式巧妙融合,成为本土茶文化创新发展的典范。她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泰山喜茶”品牌的创立历程。她讲道,出生泰安市区,因热爱茶而投身茶行业。创业初期,茶馆经营面临诸多困难,但她毅然踏上求学之路,坚持奔波于各大城市学习茶知识与技能。从一个对农业一无所知的城市人成长为茶园管理的行家。在发展过程中,她深刻认识到品牌和文化根基的重要性,成功创立“泰山喜茶”品牌,并凭借自身努力在茶行业取得卓越成就,并实现了从经营者到教育者的转变。田双双鼓励学子们:“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在坚守中创新。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善于用现代视角解读传统文化,用创新思维激活产业价值。”
茶脉寻踪:一叶茶里的文明史诗


《中国茶文化》课堂的时空对话正在进行。“原来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贯穿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活动现场,田双双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切入,以时间为轴展开茶的千年发展史。她从《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载讲起,依次介绍了茶从药用、菜食、汤煮到冲泡品饮的四个发展阶段,生动展现了茶与中华文明共生的历程。随后,向师生详细解释了中国六大茶类的特点,并指出中国茶文化是传统文化发展的精微内在动力。


互动分享环节,育英书院/淬炼商学院全生异科导师孙倩围绕“茶叶农药残留”“茶品选购” 抛出疑问,新言书院/淬炼商学院的刘盛科同学则就调理茶品牌提出自己的困惑。田双双逐一解答,分享深入浅出,干货满满,在袅袅茶香中为大家带来专业见解。活动最后,她寄语:“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而青年学子则是传承与创新的生力军。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让同学们不仅能了解茶的‘形’与‘味’,更能领悟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与创业哲学。”

从茶艺雅集中的礼仪感知,到创业故事里的韧性成长,再从文化课堂上的文明溯源,师生在多维场景中触摸到茶文化的立体脉络。未来,育英书院将深耕茶文化品牌建设,推出【育英有风】“茶经注”系列课程包,以“理论精讲+技艺实操+产业调研”三位一体模式,系统解码茶俗、茶技、茶产业的深层肌理,让茶香浸润书院空间,助力学子在茶香氤氲中完成从文化感知者到创新传播者的身份升级。
在茶课里留白:
今天参加了黄沙发论坛“创业者说 花间茶事”茶文化主题活动。有幸跟随田双双老师学习茶艺行茶十式。从温杯洁具时感受热水蒸腾的温度,到投茶闻香间捕捉茶叶的微妙气息,再到斟茶奉茶传递的那份情谊,每一式都蕴含深意。这十式,一式一境界,步步皆学问。我不仅学会了优雅动作,更领悟到中国茶文化的内敛与包容。愿以这杯中国茶,敬岁月沉淀的文明厚度,让古老智慧在当代生活中继续芬芳。
——海右书院/行政管理学院 马海颖
在田双双老师给我们细致的讲解生,谈及茶文化,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其深厚内涵。从茶叶的种植、采摘,到制茶的工艺,再到泡茶时对水温、器具的讲究,无一不透露着古人的智慧与对生活的热爱。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在创业与茶的交融中,我看到了相似之处。创业如同制茶,需要精心规划、耐心打磨,遇到困难如同茶叶历经翻炒烘焙,是挑战更是蜕变的契机。这次活动,不仅让我感受到茶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汲取到创业的智慧与力量,激励着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像品味香茗一样,细细研磨,不畏艰难,成就非凡。
——新言书院/智能工程学院 石超帅
田老师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讲起,我才知道茶最初竟是作为药用和菜食存在的。那时的古人将茶叶煮成汤汁,既能治病又能饱腹,直到后来才逐渐演变成如今讲究冲泡技艺的饮品。最让我着迷的是六大茶类的讲解,原来红茶醇厚的口感源于发酵工艺,绿茶清新的风味得益于杀青保留的天然成分。不同的制作工序,不仅造就了茶叶的独特口感,更沉淀着古人的智慧,让我真切感受到一片茶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敢当书院/淬炼商学院袁文豪
撰稿:邱宇鹏(育英书院/智能工程学院)
摄影:霍明建(新言书院/智能工程学院)
袁文豪(敢当书院/淬炼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