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泰山科技学院育英书院门口,伫立着一尊造像,他便是古育英书院的创办者——李汝桂。



追溯至公元1592年,在山东泰安山口镇东太平村(今泰山科技学院学校驻地旁),李汝桂创建的育英书院,被誉为“泰山十大书院之一”,见证了无数才子的诞生(包括万历、崇祯年间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张至发等)。
古育英书院的创办人李汝桂(1514—1600)先生,字少崖,号还朴,儒士李钦之子。据泰安县志记载,其父李钦,字北崖,也曾官至河南府检校,但因其为人刚直不阿,厌恶官场的阿谀恶习,不到一个月,便辞官决志告休。回到故乡的李钦,在乡里继续研习儒学,通过修身正己来规范自身并影响世俗风气,乡里之人受其品德熏陶变得良善。因此,当时巡按、巡抚都在其门前树碑称贤。提举(官名)也曾称为“盛世之瑞”,并赠送匾额“慈孝长春”。
深得家传,少崖先生自幼便笃志好学,八、九岁时便深得其父的真传,能复诵圣贤典籍。

公元1569年,时至隆庆三年,少崖先生中得贡士后,以父年老,辞官十年,回家养亲。公元1579年,相继出任广德(今安徽广德县)、迁安(今河北迁安县)训导,后升献县教谕。直到后来,李钦病重,少崖先生力请朝廷,归乡赡养。
回到家乡的少崖先生,寸步不离,在父亲床前时时照看,孝心天地可鉴,但李钦终究还是病亡,少崖先生怀想父亲的谆谆教导,更是每日都难掩悲痛之色,极度悲伤到整日不发一言。服丧后,曾经受惠于少崖先生的弟子们,都从各地赶来继续向他求教,门庭络绎不绝,少崖先生提点振聋发聩,多讲太极中庸等书,更是将精要之处逐一点明,学子们茅塞顿开。就这样,先生讲学的事迹逐渐传开,每每来此听学的学子都有数人之多,思忖再三,先生在崖下村建育英书院,开始讲太极、中庸之学、阳明心学等。
《泰山纪事》中录载,“是时先生七十八矣,谈说性命,自朝至暮,端坐俨然,神旺色粹,曾无倦容。”古育英书院的创立及发展深受孙复的泰山书院与石介的徂徕书院的影响,且继承了二者的优良学风,与其并称“泰山十大书院”之一。

少崖先生桃李满天下,因其学识渊博,为官清廉,前来学习的人经常达到数百之众,好多外地人也慕名前来,培养出一大批栋梁之材。先后受益于育英书院讲学者400余人,有功名者甚多,礼部尚书张至发(内阁大学士,一品),太仆寺少卿邢桐(正四品),肥城县令马经纶(万历追赠为太仆寺少卿),他们都以文章、政治地位显赫于当时。

1600年,时值万历二十八年,正在在洗心亭讲学的汝桂先生溘然长逝,时年八十六岁。后钟文陆观风造庐,称为海岱儒宗,宗侍御冯从吾,题其圹曰“明理学名儒还朴李先生之墓”。少崖先生所著有《还朴心声》、《教言讲余录》、《训民俚言》诸书行于世,从祀乡贤,因其学识渊博和心学成就,遂有“海岱儒宗”之美誉。

四百余年后,在山东泰安市东太平村,在明代育英书院的原址之上,泰山科技学院延承古育英书院文脉,以育英为名,重塑先师,继承少崖先生遗志,在育英书院再建讲坛,“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结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书院教育,在新时代教育的浪潮里续写关于育英书院的全新篇章。

泰山科技学院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充分全面发展为中心,从2018年底开始全面展开书院制建设实践。按全院落式全员书院制大学的高起点,建成瞻岩书院、五汶书院、九河书院、东岳书院、汶阳书院、海右书院、新言书院、育英书院、敢当书院等9个书院社区,每个书院宿舍区和功能区高度交互并按学生比例配备3-6人的专职运营团队,配套思政主题空间、项目工坊、书院客厅、书院健身房、社区厨房等3万平米的巨量学习生活空间、情感共同空间,思政辅导员、专业教师、书院导师、全生异科导师等进驻书院,无缝链接学生课内外成长,极致化关照学生的人格、性格、品格、体格等社会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学校依托书院制改革牵头发起全国民办高校书院制改革研讨会、泰山·高校现代书院制教育研讨会、泰山·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研讨会等一系列书院制教育研讨会,吸引400多所高校及有关机构以不同方式来校交流互动,反哺书院教育及师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