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下午14:30,海右书院联动远景学院,在远景学院202博雅图书室举办“Book思议”大咖阅读第27期活动。本期围绕《Facebook诞生记》,以“创新、协作、成长”为主题,通过师生共读、分享交流、好书推荐等形式,带领同学们走进扎克伯格的创业世界,感受一段从宿舍起步的互联网传奇。

海右书院陈治宇老师以《Facebook诞生记》中的核心精神为引,指出:“Facebook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灵光乍现,而是在持续试错中不断接近成功的过程。扎克伯格和他的团队最可贵的是,他们始终保持着对连接人与人这一初心的坚守。”他强调,这种坚持本质的勇气,比技术本身更能定义未来。
远景学院徐宗超老师则从团队构建的角度补充道:“书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早期团队间毫无保留的信任与协作。没有埃德华多·萨维林的资金支持,没有达斯汀·莫斯科维茨的高效执行,就不会有Facebook的快速崛起。这提醒我们,在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也不要放弃深度的团队合作。”
初心需要坚守,远方需要同行

海右书院/通信工程学院 诸葛钇彤:当扎克伯格面对巨额收购邀约却选择坚持独立发展时,我看到了一个人如何在喧嚣世界中守护内心信念的勇气。他说“我们不是为了复制一个成功,而是为了完成一个使命”,这句话让我想起运营自媒体账号时的迷茫时刻。当流量数据起伏不定,当周围声音都在催促“追逐热点”,我却想起了最初举起相机时的那份纯粹——记录真实,连接心灵。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成长,是在嘈杂的世界里依然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汶阳书院/大数据学院 魏茂基:翻开Facebook的创业史,我看到的是一个关于“我们”而非“我”的故事。扎克伯格并非孤胆英雄,达斯汀的代码、爱德华多的资金、肖恩的谋略——这群年轻人因共同愿景而凝聚,因彼此信任而强大。这让我想起自己带领团队小组汇报成果的经历:当我们不再争论谁的想法更聪明,而是聚焦于“我们要共同解决什么问题”时,真正的突破才终于发生。这本书让我深信:使命与信任,才是协同创造的根本。
慢是一种智慧,快是一种选择

东岳书院/大数据学院 叶滨闽:在Facebook的成长轨迹中,最打动我的不是它的快速发展,而是它在关键时刻的“慢”——拒绝短期盈利,专注用户体验;放弃表面增长,深耕社交本质。这让我反思自己的学习生涯:曾经为了快速积累完满学分而盲目选择课程,却忽略了自己真正的兴趣领域。如今我选择自己真正热爱的活动和课程,每一次都有所收获。这本书让我领悟:慢不是懈怠,而是对成长规律的尊重;快不是目的,而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失败淬炼成长,坚持铸就非凡

东岳书院/大数据学院 惠宇航:阅读中我最受触动的是Facebook早期遭遇的一系列挫折——服务器崩溃、用户投诉、竞争对手打压,但他们从未放弃。这让我联想到自己参加蓝桥杯的经历,连续熬夜、代码出错、结果不如预期,我也曾想过退出。但扎克伯格的那句“没有人一开始就知道怎么做,想法并不会在最开始就是完美的,只有当你投入其中去做,才会清晰”点醒了我。现在我相信,失败不是终点,而是校准方向的开始。这本书给了我直面困难的底气——真正的创新,往往诞生于一次又一次的“再试一次”。

活动现场设置了“好书推荐卡”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执笔,热情分享自己心中的必读之作。除了本期共读的《Facebook诞生记》,《马斯克传》《未来简史》《原则》等关注科技、创新与个人成长的书籍也成为必读好书。同学们在卡片上认真书写推荐语和个人启示,彼此交流阅读体验,方寸卡片之间,不仅流淌着思想的火花,也凝聚着阅读所带来的共鸣与启发。

本期“Book思议”阅读分享虽已落幕,但思考与探索并未止步。Facebook的成长之路启示我们,创新不是孤立的奇迹,而是源于对本质问题的持续追问、对团队价值的真诚信任,以及敢于慢下来、走下去的坚定勇气。未来,海右书院与远景学院将继续推出更多精彩的共读活动,与书院学子一同在阅读中思考,在分享中成长,共同书写这个时代的精彩故事。
(海右书院/新言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