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梦拾贝,巧手封潮
3月7日,一场名为“蓝梦拾贝,巧手封潮,瓶中绘”的创意手工活动在海右书院209教室圆满落幕。此次活动由旅梦手韵馆工坊承办,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热情参与。学生们通过亲手制作“彩虹海洋星空瓶”,在色彩与海洋元素的交织中感受手工艺术的魅力,为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一抹灵动与诗意。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手工艺术以其治愈性和创造性逐渐成为人们追寻内心宁静的载体。此次活动以“海洋文化”为灵感,将手工制作与美育教育相结合,旨在通过沉浸式创作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活动现场,参与者们用玻璃瓶、贝壳、海螺等材料,将蓝色砂砾、闪粉与吸水球层层铺叠,模拟出海洋的深邃与星空的璀璨。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独特的艺术表达,有的如深海秘境般神秘,有的似潮汐涌动般灵动。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同时了解海洋生态与文化。”活动组织者陈福帅表示。活动特别设置了“故事力”环节,指导同学通过展板与讲解,向参与者介绍海洋生物知识及环保理念,引导大家在创作中融入对自然的思考。

正如活动主题所言,“蓝梦”不仅是对海洋的浪漫想象,更是青年一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创造。在这里,每一双手都是艺术的载体,每一个瓶子都是梦想的容器。
慢火煨字,急雪裁红
3月19日晚,商海撷珠工坊与青鸟作家班成员于海右书院110活动室举办第11期“文脉寻根”故事会。本期聚焦刘佳豪同学的《春联叩岁》、张昀同学的《烙馍唤醒慢时光》,师生围坐长桌,在暖黄的台灯与翻动的书页中,探寻传统年俗如何以文字为舟,载动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活动由岳彩鑫同学主持,白琨、赵书林两位老师担任指导。开场后,白琨老师将文稿分发给在场同学。随着纸页轻响,众人跌入文字织就的时空——皖北灶台上翻飞的面团、姥爷悬腕时青筋凸起的手、旧春联撕下时浆糊的黏连声……细节如星火,点亮记忆的荒原。

通过“盲盒抽签”的形式,大家决定首先研讨刘佳豪同学的《春联叩岁》。大家竞相夸赞,同学们皆对刘佳豪同学文章里后蜀孟昶、明太祖朱元璋题联轶事,这种历史典故的嵌入表示认可,使其赋予春联以时间厚度,超越家庭叙事,成为中华文化基因的缩影。但对结尾处,主题的归束与升华存有争议,认为其未摆脱高中时代的作文习气,手法略显青涩与稚嫩。

紧接着大家对张昀同学的《烙馍唤醒慢时光》进行了深切讨论。最后,白琨、赵书林两位老师从专业角度对这两篇文章作出评析。白琨老师夸赞刘佳豪同学文笔精致,文章充满匠气,特别是“姥爷扶住我的手腕,说:‘别使蛮劲,让笔自己走。’”短短一句,将姥爷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赵书林老师特别指出结尾处的句子引用稍显突兀:“文学引用应如盐入水,可改为‘我看着外卖单上的烙馍图片,突然想起爷爷的话,面醒三遍,人才活得通透。’”文学的结尾讲究留白,为读者留下呼吸空间,意犹未尽最好。
近两小时的活动中,文字成了时光机——带众人重回灶火旁、春联下,触摸中国人骨血里的传承。散场时,有同学摩挲着文稿上的“福”字轻叹:“原来最动人的革新,是让旧俗长出新的年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