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海洋中,一艘艘搭载书院民俗故事的航船,踏上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壮阔旅程。9月18日下午14:30在海右书院209,依托“深蓝有梦”海洋保护项目工坊,举办了不起的海洋民俗——“海上丝绸之路”海洋文化科普系列活动第1期,带领书院学子挖掘几千年来深藏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海洋民俗故事,用最朴实的心,去感受那份来自深蓝的温暖与厚重。
梦回千年,海丝路上话民俗
活动伊始,海右书院发展导师陈治宇化身讲述者,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将书院学子引入了那个帆影点点、故事连连的黄金时代。从渔民的拜海仪式,到海神的传奇故事,从渔歌的号子,到节日的欢腾,每一个细节都让书院学子惊叹连连,充满对大海的敬畏与向往。学子们跃跃欲试,一场别开生面的海洋民俗故事分享会拉开序幕。
陈治宇老师为书院学子讲述了疍家文化、闽南文化、潮汕文化的独特风情,也介绍了渔灯节、妈祖文化等传统民俗。其中,书院学子对中秋鱼俗表现出了浓厚兴趣。陈治宇老师分享到:“在中秋这个团圆佳节里,沿海地区的人们有着一项特别的习俗——中秋鱼俗。这不仅是对海洋恩赐的感恩,更是家人团聚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中秋时节,正是海鲜最为肥美的时候。家家户户会提前准备好渔网或渔船,前往海边捕捞最新鲜的海鱼。人们不仅捕鱼吃鱼,还送鱼舞鱼,不仅让人们在味蕾上享受到了海洋的鲜美,更在心灵上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团圆的幸福。”
五汶书院/艺术传媒学院的苏鹏慧为与老师互动时提到:“我来自山东青岛,在我的家乡,中秋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吉祥如意,所以中秋吃鱼也寄托了我们家庭团圆和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指尖非遗,巧手制作渔灯情
渔灯,寓意年年有余,是幸福、美满和吉祥的象征。以圆滚滚鲤鱼为原型的鱼灯,不仅精美可爱,是海洋民俗的手工代表,也承载着节日的美好希冀。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书院学子一起选材、扎线、造型、贴鱼鳞、亮鱼灯……在老师们的手把手指导下,书院学子一步一步完成鱼灯制作,现场气氛热烈。大家发挥想象力,将寓意丰富的巧思,一一呈现在鱼灯上。两个小时后,一盏盏色彩缤纷,形状各异的鱼灯就呈现在眼前。有的画着栩栩如生的鱼儿,有的则装饰着精美的海浪图案,还有的则写着“一帆风顺”等祝福语。每一盏渔灯都承载着书院学子对海洋的热爱与祝福,点亮了他们对新学期的美好向往。
海魂永驻,海洋文化照古今
当一盏盏渔灯被点亮,整个展区绚烂非常。此刻,没有华丽的舞台,只有书院学子的停驻和凝望。书院学子亲手制作渔灯是对传统海洋文化的传承与致敬,更是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次锻炼。他们站在自己的作品前,向大家分享着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与感悟。
新言书院/艺术传媒学院的李晨曦分享到:“开始时,面对着一堆竹条、彩纸和灯泡,我有些无从下手。但指导老师耐心地一步步教导我们,从如何挑选合适的竹条,到怎样用细绳将它们牢牢绑定成渔灯的骨架,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学问。这盏渔灯不仅仅是一件手工艺品,更是我对海洋民俗文化的一次深刻体验。它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更加珍惜那些流传千年的手工艺。”
这场书院学子与海洋民俗的邂逅,让古老的海洋民俗文化文化在新时代里熠熠生辉。书院学子带着对海洋的敬仰、对民俗的深情,继续前行在讲述海洋故事路上。未来,海右书院也将继续依托故事力内核,与书院学子携手,继续在海洋中扬帆起航,用温暖与爱陪伴大家成长。
(海右书院/新言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