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院社区 >  东岳书院 >  新闻动态 >  信息正文

国家非遗+劳动教育丨泰山豆腐工坊落户东岳书院

时间:2025-05-09 10:35:04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五月的泰山脚下,劳动号角与非遗传承交响共鸣。5月9日下午东岳书院联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东岳行动家”2025年劳动教育主题月暨泰山豆腐文化节启动仪式。活动以“非遗传承+劳动育人”为特色,通过系列沉浸式体验项目,让师生在豆腐制作的实践中感悟传统技艺魅力,培育新时代劳动精神。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秘书长、泰山豆腐文化博物馆馆长王小刚,学校常务副校长谢承红,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启动仪式。

仪式现场,书院部部长白军彭向王小刚颁发“校外项目导师”证书,开启书院与泰山豆腐的深度黏合。王小刚带来寓意“把福兜住”的“兜福”系列豆腐产品,洁白的豆腐上印着鲜红福字,“满盘皆福、福上皆福”,既是工坊别具匠心的“开门礼”,也承载着对师生的美好祝愿。

工坊主理人路淑涵(五汶书院/通信工程学院)深情讲述成长故事,自幼浸润在豆腐制作环境中的她,带着对这份传统技艺的深厚情感,在东岳书院创立泰山豆腐工坊,立志让非遗技艺在校园焕发新生。

品牌是文化的视觉符号,来自“泰山创”文创设计工坊主理人曹宏昌(东岳书院/艺术传媒学院)为新邻居泰山豆腐工坊量身定制logo。国家级非遗标识、一分为三的豆腐图案,巧妙诠释王小刚老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与东岳书院三方携手,共同推动泰山豆腐文化创新发展的愿景。

谢承红向东岳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基建后勤处及社会各有关方面在泰山豆腐工坊建设及劳动教育工作推进所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他围绕“成长”,从“大学首先属于这个城市的互动成长,大学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真实成长,清清白白、认认真真的努力成长”三个角度进行了分享,期待豆腐工坊引领和带动学校非遗传承、劳动教育上新台阶。

随后,众人移步至泰山豆腐工坊门前,来自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与敢当书院的舞狮队表演,引得围观师生阵阵喝彩。在热烈的掌声中,通识教学部主任刘会与王小刚老师共同为“泰山豆腐工坊”揭牌。

在师生的共同转动下,沉重的石磨中第一抹豆汁缓缓流出,宣示着“东岳行动家”2025年劳动教育主题月暨泰山豆腐文化节正式启动,书院里上演了一场从非遗技艺到劳动育人的创新实践。

石磨春秋:感受豆腐技艺与美食碰撞

石磨碾香摊位处,同学们手握石磨,聆听豆子爆浆的脆声,亲身体验豆浆的研磨过程;细筛滤渣摊位处,豆浆透过滤网滴答落下,变得更加细腻;卤点琼浆摊位上,随着卤水的滴入,豆浆逐渐凝结;模具定形摊位上,豆腐在模具中逐渐被压制成型。

南侧的豆腐美食文化区香气四溢,豆腐箱子口感细腻、皮韧馅嫩;蘸水豆腐色泽鲜艳,给予味蕾极大的享受;五彩豆腐色彩多样、造型奇特,令人啧啧称奇;结合泰安三美的豆腐面浓香满口、滑弹爽口,以独特的风味深深吸引了众人。路过师生皆不由赞叹一声“豆腐香”。

寻迹工坊:共叙匠心运营与未来畅想

在体验了豆腐技艺与美食的魅力后,师生一同前往工坊进行参观体验,王小刚老师亲自演示如何制作一块完整的豆腐。路淑涵同学从工坊工具摆设到运营模式,热情地为大家讲解工坊情况。

此外,在仪式前期,东岳书院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师生开展了关于泰山豆腐的走访研学、耕读课堂、文化讲座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国家级非遗项目泰山豆腐的“相貌”。

美食感召:探寻泰山豆腐文化之源

探源豆腐文化,寻味泰安本土美食,4月21日下午14:00,东岳书院携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共同踏入山东初禾文旅泰山花样年华研学营地,开启【感召・一箪食】泰山传统美食研学记第2期——泰山豆腐文化探秘之旅,一个石磨,一盘豆腐,师生们循着历史的脉络,漫步于泰山豆腐文化博物馆,一场与千年文化的心灵对话,让非遗技艺在新时代青年的心中生根发芽。

豆腐学堂:传习田间到餐桌的蜕变

4月23日下午14:30,【感召·一方田】舜耕学堂第2期:金荚行吟秘语在东岳书院霜降·教学空间(Y4-118)开讲。泰安市大汶口民俗博物馆副馆长王延华老师担任“东岳农耕感召官”,以“豆子脱口秀”形式,带领学生回溯6000年农耕史。从石器时代的碳化豆粒到现代豆腐工艺,诠释“劳动创造文明”的深刻内涵,泰山豆腐工坊主理人路淑涵现场演示磨豆、点卤等工序,全生异科导师参与体验,展现传统技艺的匠心传承。

劳动耕读:聆听非遗技艺传承之声

5月9日上午10:30,东岳书院立冬·观影空间(Y4-119)内人头攒动,泰山豆腐文化博物馆馆长、豆腐传统制作技艺泰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小刚化身“文化向导”,带领师生们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奇妙之旅。王老师生动讲述了西汉淮南王刘安意外发明豆腐,以及豆腐借泰山封禅走向全国、与各地饮食文化融合的历程。并结合泰安丰富的非遗资源,剖析当地制作豆腐的独特优势,解读九大传统工序,并分享了泰山豆腐宴这一创新举措。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不仅让师生领略豆腐背后的历史智慧,更激发了非遗传承的责任感。

专题研讨:协同推进劳动育人工作

为深入推进我校劳动教育专项工作,促进资源协同的劳动育人格局。4月28日下午,泰山科技学院劳动教育专题研讨会在明心书院小天下(207)会议室召开,充分发挥“书院+学院+特色部门”优势特色,构建“2+1+X”协同育人体系,整合“校内+校外”优质资源,深化第二课堂实践育人路径,形成以劳促全、以全促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格局。

从豆腐研学到农耕文明,从耕读讲堂到石磨实践,越来越多的师生在豆子的蜕变中触摸劳动的温度。以“一块豆腐”构建起远古与现在、学校与社会、老师与学生情感连接,创新豆腐“交换-创作”机会的载体和形式,提升豆腐产量,深化豆腐体验,拓展豆腐里的成长文化。一粒豆子的使命已经完成,但一块豆腐的故事还在一个个“东岳行动家”的接力中,成为永不褪色的文化注脚。

本次“东岳行动家”2025年劳动教育主题月以“大劳育”理念为指引,联动团委、书院部、学生工作处等26个部门与单位协同发力,整合全校资源,将劳动教育成果集中呈现,构建具有泰科特色的“2+1+X”劳动教育体系。以豆腐为纽带,将劳动教育融入实践场景的生动探索,打造“沉浸式”劳动育人矩阵,让国家级非遗在泰科校园扎根生长,形成“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链贯通”的劳动教育新范式。

石磨豆语:

望着豆腐工坊门口飘扬的彩带,作为主理人,我内心百感交集。从施工到落成,我无数次憧憬它的模样,反复穿梭其间打磨细节,更跟随老师四处学艺钻研豆腐知识。感谢学校搭建平台,让热爱有了生长的沃土。活动前的忐忑,在看到师生们的笑容、接过王小刚老师赠予的大豆种子时,化作了沉甸甸的使命感——这既是认可,更是非遗传承的接力。工坊成立只是起点,未来我将带着这份热爱,让泰山豆腐的醇香飘满校园,让国家级非遗技艺在泰科绽放新的光彩。

——路淑涵(五汶书院/通信工程学院)

第一次做豆腐充满新奇,赵老师带我们摇着石磨磨生豆浆,虽然在过程中我有些笨手笨脚却兴致勃勃。煮浆时忘了搅拌导致煳锅,忙到中午才压出三块歪扭的豆腐。这才明白,做豆腐和种地一样是急不得的细活,白嫩的豆腐块里,藏着无数次调整的匠心。

——潘其栋(瞻岩书院/淬炼商学院)

与国家级非遗技艺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我深感荣幸。原本在我眼中,豆腐只是一种非常稀松平常的食品。可王小刚老师的讲述让我明白豆腐不仅是美食的代表,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传承。

——张培栋(汶阳书院/智能工程学院)

当收到泰山豆腐工坊的“订单”时,我压力山大,短时间内要做一个大型的可使用豆腐过滤架,对我而言,难于上青天。然而在指导老师的头脑风暴下,在工坊成员们共同协作下,在琢物木工坊的帮助下,架子进展飞速,虽然历经手掌磨破、脚趾砸肿、身体受伤但进度不停,克服万难,最终我们“按时送达”,交上了满意的作品。

——孔奕涵(敢当书院/建筑工程学院)

在设计泰山豆腐工坊的logo时,我深深感受到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魅力。泰山豆腐不仅是非遗技艺的传承,更承载着“家园”般的温暖与质朴。logo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豆腐的方正规整,搭配山形轮廓象征泰山文化的厚重,色调选用素雅的深蓝色,既体现食材的本真,又暗含“清泉磨豆”的意境。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这不仅是食物,更是值得守护的文化根脉。

——曹宏昌(东岳书院/艺术传媒学院)

(撰稿:育英书院/建筑工程学院 刘忠徽 海右书院/艺术传媒学院 张春燕  摄影:敢当书院/通信工程学院 任文浩 海右书院/艺术传媒学院 王岳文 敢当书院/艺术传媒学院 戴殿瑞)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