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全生全生异科导师与2021级新生相逢在美丽的秋天。全生全生异科导师丰富、密切互联网时代的师生关系和教育场景,充分挖掘不同学科师生交叉融合、特长互补的优势,链接现有各创新育人产品和资源,用爱心铸就信心,承担着成长之托,在陪伴之路、守望之路上用生涯教育探寻生命之光,不断帮助学生走向更远。
全生全生异科导师以“知心朋友、成长伙伴、人生导师”的角色,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深度,从“思想引领、互动陪伴、专项行动、生涯指导、综合服务”等的广度,与学生相守相望、浸润成长。全生全生异科导师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思考和凝炼,用爱、行动和担当与学生一起前行。让所有学生遇见成长的美好,让所有教师感知育人的美好。
参加全生异科导师培训心得
大数据学院全生全生异科导师、竞技体育中心老师李梓毓
从2021年7月开始报名异科生导师,一直到9月虽然有幸获选但焦虑随之而来,我将如何带我的学生,我能教给他们什么。所以对于异科生导师培训我是期盼已久,尤其知道培训老师都是来自各高校的大咖、专家、资深工作先行者,更是期待培训的到来。
培训如约而至简洁的聘任仪式完毕,随即便是胡校长《陪伴之路:师生关系构建》的讲座。胡校长的讲座内容严肃但讲座妙趣横生对于导师的解读,对于导师的案例都使我耳目一新,胡教授举身边或亲历的事例,由浅入深,把我带到了欢乐的意境中,深深陶醉,暗自喜悦,这次定能讨到真经。果不其然之后孙丽莎老师《爱心铸就信心,塑造健全完满人格》从热爱教育、喜爱课堂、关爱学生事例出发,为我们心态上打下基础。之后的移通两位导师则悉述了在导师工作中的规划、技巧、方案。让我能够切实的闻到到看到触摸到我的导师工作。之后张振笋、智校长的培训无疑是给我们的导师工作打了一剂强心针,不光让我知道我们在干什么更是告诉我们从事工作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的意义。当时我就在想有这样的机会我定不辱使命。培训过去一段时间了,每每回想培训内容都让我感触颇多。
我想:最好的异科生是欢快的。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在酣畅的呐喊声中,发生成长和蜕变。如入芝兰之室,既闻其香,又得其神,却感不到时间的流逝。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染,快乐地得到新知。这就是教师的魅力。“全员异科生导师”这一教学方法也正正地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赏识每一个孩子,换一种方式看学生,都体现出了博爱和平等的教育思想。倘若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能够更新理念,发自内心去保护孩子,走进孩子的心中,播下善良和高雅的种子,每一位孩子的心田肯定都会有开花的时候。
最好的异科生导师是艰辛的,李岚清副总理曾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意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的一辈子。”而我们异科生导师要做的就是将这点放大、再放大。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都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所以当我们把我的生活工作更多公开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要对自己做更大的要求。不仅在教学中更要在生活中,不光知道绿线更要远离黄线杜绝红线。
异科生导师工作是机会更是挑战,带学生的同时更是在挑战自己改变自己,愿我有恒心有毅力做好20位精灵的导师,不辜负学生成长、不辜负学校信任、不辜负全生异科导师工作青云之志。
全生异科导师培训心得
(大数据学院全生全生异科导师、书院部老师刘润泽)
自本学期首批全生全生异科导师正式启动以来,学校为全生异科导师开展了三次培训,每一次的培训都让我对全生全生异科导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全生全生异科导师工作当以人为本,遵从任性,学生不再被定位于流水线上的工具,我们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发展的可能,并提供多样化的平台支持,把学习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远离伪学习、被学习。
推进改革的关键点在教师、着力点在教师、希望点在教师、难点在教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教师在全生异科导师制的改革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生异科导师不一定要有渊博的学识,但要有一颗终身学习的心态,用自己好学的状态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对知识的渴望,在学生毕业后带着好奇心进入社会。
同时全生异科导师也要注重自我提升,沉淀内心,增强文化底蕴,在陪伴学生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提升自我,用自己的内在能量感染学生,身教大于言传,通过提升自身平时的待人接物、表达交流,间接提高学生情商。
张振笋老师讲的一个案例让我感受颇深,一名心情不好的同学到办公室找到老师说:“老师,您能给我五分钟的时间吗?我心情不太好。”老师没有说什么,陪着学生静静地坐了一会,学生起身对老师说:“我好了,谢谢您!”这个简单的画面让我的内心有了触动,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时候也可以不需要过多的言语,用自己宁静的磁场,默默陪伴可能对学生的成长很有帮助,同时,也需要全生异科导师有强大的内在修为,不断提升自己,最大限度的发挥导师的优势,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作为首批全生异科导师,我深感肩上的责任,我们身边的不只是20名学生,更是20个人生的开始,我要用人格影响人格,陪伴学生成长,做学生成才路上的陪跑人!
于无形中化有形
大数据学院全生全生异科导师、艺术教育中心老师孟凡
2021年9月14日,我有幸成为了泰山科技学院第一批“全生全生异科导师”,想到马上又有20名可爱的孩子将要成为我的学生,期待与紧张一起在心里生长。“导师”二字在我心中有极高的位置,我希望我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位授之以渔的老师,但究竟如何做好,成为我教师历程的新课题。
一、成长如何发生
作为一名编剧教师,我经常借助“成长”二字代替我们成说的“改变”,原因是在我看来,主人公的每一次发展变化、每一次更改处理问题方式的原因都是因为一次成长,同时,我也希望这种提法可以潜移默化让孩子们知道,变化从来不是无缘发生的,万事万物的生长都是一场有机行动。在听培训课的时候,张老师提到一句话我很受触动,他说“没有与真实世界碰撞,成长不可能发生。”简直不要太正确,而今天的孩子缺少什么,在我看来,就是缺少与这个真实世界的碰撞,带着这样的想法,我不禁想到表演课常做的事情,人物观察练习,说是练习观察人物、模仿人物,其实不过是寄希望于每一个表演者都能更加理解这个社会,理解这个世界,当这样丰富的理解建立起来时,生命多样性带来的不再是痛苦,而是微笑,这对我们来说难道不是最好的成长吗?与其在虚拟的世界里了解真实世界,为什么不真正走出去,对习以为常的生活进行审视,让成长掷地有声的生根、发芽。
二、成长如何进展
我常跟我以前的学生们讲,成长从来不是一场可以提前结束的旅程,每一个年龄阶段,我们都在经历着成长,年幼的开始懂事,年长的开始隐忍,所以对于今天的我与同学们来说,“同步成长”是我们要走的路。疫情的时候我们无法返校,大部分工作开始线上开展,如我上文所讲,孩子们似乎很适应线上的模式,他们按照要求发送21天的视频打卡,根据需要每天分组线上对词,我从来没听到他们的抱怨,借着这个情况我们部门也开始思考,怎样让孩子们在好接受的状态下线上开展艺术教育,于是“艺术&家养成计划”开始了,我不得不承认,虽然我是编剧教师,主攻戏剧,但我的观剧量并不大,多数时间都是受到经济影响、地域影响而在图书馆翻剧本,计划开始的时候,我非常轻松,线上找资源分享给孩子们去看,但慢慢地开始变得没那么容易,在孩子们进行艺术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开始了线上的大量观剧,一学期下来观剧达到几十部,我深刻意识到,我也在跟孩子们一起成长,所以很明显,成长并不是单向的进展。所以成长要如何进展,我很坚定是“共同”。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想要成长再度发生,就要打破固有的认知,离开“舒适圈”,我们希望从容不迫面对社会,而从容的前提要求我们舍得放下曾经安逸的生活,面对“异科”的孩子们,我想我们的“艺术&家养成计划”可以同步推进,同时带着他们向远处观望,走进一个又一个他们未必熟知的世界,在新的世界里获取养分,让成长全面的开花、结果。
从接触到“全生异科导师”的工作开始,我便认为这像是一场无形的工作,因为它不具备明确的课程安排,明确的培养目标,但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什么,思考之后我认为,是将这种“无形”化为“有形”。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充满自主思考的能力与自我发展的方式,而我们的这次相遇,就是一场生命影响生命的历程,用每个人独具的爱好,每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行探讨,找寻大学过程中所需的“软能力”,它没有非黑即白的明确性,但是具备鲜活的生命力。正所谓“取上得中,取中得下,取下得无”,我对我与“异科”孩子们的生活充满期待,希望我们的交流能让孩子们知道,学科能力虽然明确且重要,正确的价值观更是坚定且指引一切,我将用我的所学所感让他们获得全新体验,而我也希望他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初心所在,找到他们未来该有的样子。
(书院部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