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紧张的时刻到来——我们化身"支前小队",3分钟的“挑粮运粮”情景模拟体验点燃了现场氛围。学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化身“支前小队”,快速完成分拣、装袋任务,在运输环节最为紧张,为避免敌人的发现,团队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十分谨慎,小心翼翼敢当书院/行政管理学院马浩翔与九河书院/大数据学院刘博文、海右书院/淬炼商学院的学生李子丹队伍率先将粮食送到指定位置,完成任务!结束后汶阳书院/大数据学院学生骆红说“这短短10分钟,让我们组真切地触摸到了那份"身后即前线"的紧迫与艰辛。”。
当民谣响起,我们接过了那颗“种子”
黄河流域作为华夏农耕文明发源地,粮食生产与储备始终是文明存续的关键,历史上黄河沿岸的治河、屯粮、支前等事迹,本质都是“粮食与信仰” 的体现。活动尾声,《支前民谣》缓缓响起:“最后的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民谣声落,庭院无声,却仿佛有万千回答在风中回响。:历史并非遥远的往事,信仰就藏在一粒米、一辆推车、一次选择里。当感动化为沉思,当聆听转为行动,红色的基因便在此刻,完成了它最有力的传承。
(九河书院供稿)
(撰稿:汶阳书院/大数据学院 李享恩)
(撰稿:敢当书院/行政管理学院 刘峻华)
(摄影:育英书院/大数据学院 张昊)
(摄影:敢当书院/智能工程学院 张恒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