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院社区 >  九河书院 >  新闻动态 >  信息正文

“东岳行动家”这是一场知识与劳动兼具的黄河面点大作战

时间:2025-05-10 10:22:22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五月的风裹着麦香,在“劳动教育主题月”一场由九河书院举办烟火气十足的【九河摆渡人守护计划】第3期:黄河面点大作战在庭院悄然开展。5月9日下午,六支师生团队与四十名劳动观察员齐聚一堂,通过花馍创作、知识竞答与风味烹饪三大环节,沉浸式体验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黄河沿岸劳动精神魅力感召,在烟火中探索生活之美。

指尖麦浪:花馍里的黄河农耕图景

活动伊始,书院学子以一场生动的讲解揭开序幕。从黄河流域口口相传的农耕智慧,到三揉三醒的面点技艺,参与者们对黄河文化的认知在主持人娓娓道来的讲述中逐渐清晰。“原来一粒麦子背后藏着这么多故事!”敢当书院/行政管理学院的刘峻华同学一脸求知地说道。现场热闹的氛围,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

随着计时器启动,第一环节“麦田叙事·黄河花馍创作赛”正式拉开战幕。师生则化身“面点探索家”,以黄河流域农作物为灵感,精心制作花馍作品。发酵的面团在指尖辗转,揉、捏、切等手法,将面团变成了种种农作物的样子:有的组剪出锯齿状豁口,模仿小麦杆的纹理;还有的组将面团塑成茄子、黄瓜的形态,连表面的褶皱都栩栩如生。梳子与剪刀在指尖翻飞,短短三十分钟,二十四节气的时序流转被定格在一方面塑中。蒸笼升起的热气里,小麦、玉米与茄子花馍渐次出锅,引得大家相互赞叹:“连麦穗分节都栩栩如生,这不仅是手艺,更是对文化的理解!”

智趣交锋:抢答中的文化密码

第二环节“黄河粮仓·面点文化知识挑战”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黄河地理、农事问答轮番上阵,“黄河下游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黄河上第一座铁路桥是什么?”题目一抛出,抢答声此起彼伏。有来自汶阳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王哲因“黄河流域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急得抓耳挠腮,也有来自海右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吴一凡凭借“黄河流域非遗舞蹈是——安塞腰鼓”的回答赢得满堂喝彩。积分榜瞬息万变,最终胜出的“古希腊掌管面粉的神”队伍获得第三环节的优先选材权。

烟火匠心:灶台边的交流成长

最后一关“青春灶台·师生烹饪协作赛”香气弥漫。师生们将土豆丝颠得根根分明,铁锅里翻炒的青椒红椒,腾起香气;角落里忽然响起“滋啦”一声,青翠的包菜叶正在热油中翻卷。最终一盘色泽鲜亮的西红柿炒鸡蛋俘获最多味蕾。“鸡蛋将番茄汁水全锁住了!”来自五汶书院/通信工程学院的刘晓观察员笑着竖起大拇指。

奖项揭晓:黄河家宴里的“技能多面星”花落谁家

最终,“最佳面塑团队奖”花落“馒心欢喜”队伍,其小麦花馍以精准的作物形态拔得头筹;“古希腊掌管面粉的神”队伍凭借对黄河知识的深入掌握斩获“最佳黄河传承奖”;而“最佳厨神”则由“五谷揉造团”队伍摘得,一盘酸甜适口、蛋嫩汁浓的西红柿炒鸡蛋征服全场。

活动落幕时,蒸笼余温未散,灶台香气犹存。这场“面点大作战”不仅让大家摸到黄河农耕文明的脉搏,更以劳动实践搭建起古今对话的桥梁。我们相信,师生一起把黄河种进了面团里,明天它就会在心里长出新的故事。

(九河书院供稿)

撰稿:五汶书院/通信工程学院 王启昊

敢当书院/行政管理学院 刘峻华

摄影:汶阳书院/建筑工程学院 曹雷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