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仙境,柿柿如意。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骤降,寒风刺骨,但九河书院的温暖却如一股暖流,驱散了寒意。12月4日下午2点30分,九河书院在113“黄河弯”探索屋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本次活动不仅让大家感受冬日的静谧与美好,还通过制作非遗艺术——烧箔画,激发创造力,锻炼动手能力。

活动伊始,主持人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烧箔画的历史。烧箔画起源于唐代,当时人们便开始使用金属板和锡纸制作金、银箔以及器皿,这为现代烧箔技术奠定了基础。随着时代的推移,烧箔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到了明清时期,烧箔画达到了鼎盛阶段,并且在中国历史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尽管烧箔画的制作技艺在历史上曾一度失传,但在20世纪80年代,部分中国艺术家重新挖掘并复兴了这一传统技艺,令其焕发了新的生机。

本次活动选择在寒冷的冬季举行,柿子在这一季节里有着特别的象征意义。冬季常见的祝福语如“柿柿如意”“柿柿顺心”“柿业有成”等,反映了柿子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寓意。诗词中,柿子象征着丰收与静美。因此,活动的主题便定为“柿”,通过烧箔画的形式,表达冬季的温暖与美好。
随后,主持人向大家分发了烧箔画的制作材料,包括烧箔纸、黑色卡纸、图案模板、铅笔、各种尺寸的刷子、胶水和保护油等。同时,主持人还展示了几幅精美的烧箔画,帮助同学们在动手之前获得一些灵感和创作思路。

在欣赏了几幅精美的烧箔画之后,大家纷纷开始动手制作自己的作品。首先,每位同学根据个人喜好挑选了一张卡纸,并开始构思自己的设计。接着,他们将图案模板与卡纸对齐,用铅笔轻轻描摹出图案的轮廓。描完轮廓后,大家小心取下模板,均匀地将胶水涂抹在图案的内层,静待胶水自然干至透明。等待的过程中,大家充满期待,脑海中已经开始勾画出完成后的作品模样。


待胶水完全干透后,大家小心地将烧箔纸轻轻铺在胶水上,确保每一处胶水都被完美覆盖。然后,使用刷子轻扫表面,去除多余的烧箔,接着涂上一层保护油,最后将作品晾干。随着最后的装裱步骤完成,大家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感慨万千。所有的努力与细致操作终于得到了回报,画面上的金属光泽仿佛承载着他们的心血与创意,闪烁着独特的光辉。


活动进入尾声,大家纷纷展示了自己的成果。虽然每个人的作品都以“柿子”为主题,但同学们的想象力可谓是丰富,同样的柿子却在他们的画中展现出不同的模样。
海右书院/艺术传媒学院解蕤宇说到:“冬季是寒冷的,但是九河此次举办的活动却是让我的内心十分温暖。本次活动我的作品便是希望自己可以“柿业有成”,这是一个我的小小夙愿,也十分感谢九河书院为我提供了一个承载夙愿的活动。”
敢当书院/淬炼商学院马东梅说到:“这次活动我切身地感受到了九河书院带来的温暖,本次活动的烧箔画让我有些许的感悟。制作烧箔画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认真细致地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我的耐心和专注力,如果不坚持到最后,也无法完成这个让我十分喜欢的作品。”

随着活动的结束,大家带着各自的作品和满满的收获离开,九河书院也用这样一场富有意义的活动,让每个参与者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一份温暖与关怀。这不仅是一场艺术创作的交流,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回了宁静与专注,也让我们更加期待未来更多充满创意与温暖的活动。最后希望每一个来参加的成员都可以在这寒冷的冬天感受到独属于我们九河书院的“家文化”!
(九河书院供稿)
撰稿:东岳书院/大数据学院 边鑫豪
五汶书院/通信工程学院 刘晓
摄影:汶阳书院/建筑工程学院 曹雷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