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汶书院2025年迎新活动圆满完成
秋日的阳光穿过梧桐叶隙,在五汶书院洒下斑驳光影。五汶书院于9月13日举办以“一个人到达,一群人出发!”为主题的新生迎新活动,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在秋日的校园中缓缓展开——用三个创意无限的迎新摊位,为2025级新生打造了一场充满仪式感的抵达之旅,这里既是个人梦想的起点,更是集体征程的开端。
愿望之球:独白到共鸣的仪式


“写下你的渴望,让集体为你点亮星光。”愿望球摊位坐落于书院的绿茵草坪之上,犹如璀璨星空悄然降临。新生们将心愿手写在愿望星球上,每一个愿望都是一粒种子——有人渴望征服书山学海,有人希冀邂逅知音同行。书院承诺将随机实现部分愿望,让个人梦想与社群力量碰撞出奇迹的火花。长短句交错间,情感的涟漪层层荡开:短如“我想学会吉他”,长似“愿四年后自己考研上岸”,简单的仪式因集体参与而厚重。
帐篷叙事:书写其中的共生哲学


白色帐篷下,墨香与思索悄然流淌。此处以“书写与共享”为核,新生们提笔记录初入大学的悸动与迷茫,再将纸页悬挂于绳上,与他人文字相遇。一段关于乡愁的独白可能遇见另一份对未来的畅想,孤独在此消融,共鸣于此生长。帐篷一角缀满彩笺,如秋日枝头繁花——这是个体声音汇成集体合唱的隐喻,完美呼应“一个人到达,一群人出发”的深层哲学:孤独的旅程终将走向共行的远征。
药郎百草:健康之道的东方智慧


青瓷茶盏、氤氲药香——药郎的百草匣摊位以传统养生文化叩击现代健康议题。十余种古法配方悠然飘香,从茯苓枸杞茶的温润,到薄荷甘草饮的清凉,每一杯都蕴藏着时光沉淀的智慧。譬如那款“人参熬夜茶”——红枣、菊花、甘草、枸杞与人参巧妙相融,成为不少学子告别深夜疲惫、重拾活力的秘钥。越来越多大学生驻足品尝,在氤氲茶香中,聆听志愿者娓娓道来节气与体质的奥妙,探寻身心调和的古老哲学。这一设计绝非偶然:它与五汶书院“5K健身中心”形成双翼齐飞的健康生态!健身达人秀打卡强调肢体力量,百草匣则内养心神,二者共筑“健康大学人”理念——身体与精神,皆需在集体的氛围中臻于至善。
三大展板:揭示书院育人脉络

迎新舞台背后,三大品牌展板揭示书院育人的深邃脉络:决策力领导力系列活动——“运筹帷幄间决胜千里,思辨情景中锻造锋芒。”书院大侦探情景推理、书院领导力课程包,将博弈智慧融入游戏,让新生在群体协作中习得决断的艺术;家文化系列活动——共享厨房里飘出家乡味道,师生情景剧演绎生日温情。这里打破传统校园的疏离,以“家”为核心,让每一个人在集体中找到归属;书院空间的图鉴大全——五汶书院场域空间多元,5K健身中心供健身自律,206大力士工坊练力量协作,205办公室老师答疑,204排练室搞艺术,203实验室、202展览馆做红色文化与决策实践,201会客室规划生涯,书院舞台秀才艺,向往生活馆解生活困惑,助力个性绽放与社群共生。
草坪音乐:律动里的青春交响诗


五汶书院迎新夜!草坪音乐节,准时点燃——解锁草坪节奏,音符不乖乖待在耳机里,青春凭什么要安静?这一夜,草地是舞台,天空是幕布,而你,必须是主角!听歌识曲环节,比反应更快的是欢呼声;心愿投递箱里,塞满星光与悄悄话;即兴合唱那一刻,谁抓起麦克风,谁就是今晚的明星!没有流程、没设边界,只有刚刚认识的笑脸,和三首歌之后再也分不开的我们。从“我一个人来”到“我们一块儿走”——大学的第一章,不要孤单,只要热热闹闹、跌跌撞撞、真心相待的序曲!嘿,五汶书院的新故事,才刚刚在晚风中轻轻扬起旋律......而你,已经成了曲中的音符。
新思领航:分享独特的入学体验


迎新尾声,我们随机采访了几位2025级的新朋友,“我想成为专业够硬、心里有光的人,现在最大的成长,就是从高中跟着走,变成自己规划大学方向了。”采访中,葛岳这样描述对未来的期待与蜕变。谈及校园生活,柴羿成直言想约同学一起泡图书馆、逛校园、聊理想,“还想试试以前没敢做的,比如站在台上演讲,或者用相机拍遍泰科的角落。”当聊到大学与高中的差异,他们纷纷表示,高中更像按部就班的跑道,而大学是能自己选路的原野,“能自主安排时间、选喜欢的事做,这种自由感特别不一样。”

此刻,愿望球的墨迹未干,帐篷画布已染满斑斓,草药茶香仍萦绕齿颊。当新生拖着行李箱独自抵达,他们带走的将是整个书院的支持系统——正如五汶书院举办此活动的初衷:“我来时是一个人,但现在我知道,未来每一程都有同行者。”在这里,新生们不仅找到了解锁大学生活的钥匙,更收获了一份足以支撑他们勇敢前行的温暖力量。
在充满希望的未来征程中,五汶书院将始终坚持以红色文化为精神根基,通过系统化、创新性的教育实践,不断夯实师生思想政治基础,书院将着力提升学生的决策领导力。同时,五汶书院也将持续深化文化教育内涵建设,积极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模式创新,通过开展沉浸式、体验式的文化活动,让红色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深度融合。用热情洋溢的文化氛围和丰富多彩的书院活动,为书院发展谱写崭新篇章。
(撰稿:敢当书院/通信工程学院 类顺宁 摄影:育英书院/智能工程学院 王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