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院社区 >  汶阳书院 >  新闻动态 >  信息正文

精雕细琢玉祥银,薪火相传巧匠心 ——非遗文化进书院第一期

时间:2020-12-03 18:06:38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泰山脚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着泰山人的朴素,勤劳的美好品格,承载着泰安市丰厚的历史文化意蕴。为了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银饰精巧的制作工艺。12月2日下午两点,第二书院社区特别邀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泰安玉祥老银匠第四代传承人张科清和泰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泰安玉祥老银匠第五代传人张君伟走进东岳书院。本期非遗文化进书院活动在张君伟先生讲述的银饰故事中悄悄开场。

  

  泰安玉祥老银匠纯手工金银首饰制作技艺,始于清代光绪年间,老字号名叫“玉祥”。清代时坐落在泰山脚下岱庙西侧镯锣巷,历经张氏几代手艺人的努力,在传承过程中不忘创新,最终形成了鲜明的地方风格。银饰制作技艺能够传承至今,得益于银饰样式的别具一格,每一件银饰都融合了泰山文化元素,在独有的美感中又饱含文化特色。

  

  张君伟先生向同学们讲到他年幼时便被制作银饰时的敲打声吸引,从此与银饰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他在学习银器制作的的时候经历了很多挫折,但仍然凭借着自己的热爱传承了这一项技术,一项宝贵的精神遗产。直至今日他把银饰的制作作为一种情感寄托,一笔精神财富传承下去。同学们从他的话语中体会到了他对于银饰制作的热爱。与此同时,他也为同学们介绍银饰的大致制作过程,用银戒指的不同戴法激发了同学们对银饰的兴趣。

  

  马俊达同学提出“手工和机器做出来的银饰有什么区别”、“如何进行银饰制作的创新从而顺应时代潮流”等问题,张君伟先生为其一一解答。

  在解答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后,张君伟先生将部分银饰向同学们展示,同其父亲张科清先生一起,为同学们一一介绍每件银饰背后的故事。

  

  同学们纷纷上台近距离观察每一件银饰。雕刻精美的银龙银蛇栩栩如生;雍容华贵的凤簪亮光闪闪;小巧精致的手镯戒指玲珑细腻。石榴造型的酒壶、珠钗、铲勺等一件件“新鲜玩意”银光夺目,霎那间吸引住了同学们的目光。

  

  来自非遗社团的齐思慧说到:“听老师傅细细讲解每个制品的由来和工艺,看到老师傅还带来的银饰制作工具,我才发现,正是这些破旧生锈、磨损变色的自制工具,创造了出了精妙绝伦的银饰,打造出了美丽惊艳的人间珍品。每一件光鲜亮丽的作品背后,承载了老匠人无数的心血。”

  

  在本次活动中,每一位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不仅惊艳于银饰的精美和制作技艺的精巧,更加惊艳于代代银匠对匠心、精品的坚持和追求。这一对银匠父子,打了一辈子的银,做了一辈子的银饰,岁月在老师傅身上留下时光的印记,但他们在这条艰苦且不被人看好的制银道路上却越发坚定,守着心底的那份执着与热爱,秉承着对老手艺传承的责任与担当。老银匠不仅将手中的银饰进行精细的打磨,更将自己的内心打磨到了极致。正是一代代手艺人,以匠心立身,以传承立命,方能让一方文脉得以传递,得以延续,得以发扬。

  张科清先生与张君伟先生简介:

  张科清,男,汉族,1958年生于山东省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安玉祥老银匠第四代传承人,泰安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2018年第十届泰山东岳庙会“泰山记忆,活态传承”杯精品展中《发簪一组》荣获银奖;2018年第八届泰山石敢当文化节暨中华泰山工艺美术博览会作品《金银首饰》荣获金奖;2019年第三十三届泰山国际登山节、第九届海峡两岸泰山石敢当文化节暨第二届中华泰山工艺美术博览会上《锻银长命锁》荣获银奖;2020年第三十四届泰山国际登山节暨第三届中华泰山工艺美术博览会上首饰作品荣获金奖。张科清先生的作品或粗犷豪放,或玲珑精美,深受海内外朋友的喜爱。

  张君伟,男,汉族,1984年生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泰安玉祥老银匠第五代传人,从事金银首饰制作十余年。2019年9月5日第三十三届泰山国际登山节、第九届海峡两岸泰山石敢当文化节暨第二届中华泰山工艺美术博览会张君伟作品《锻银泰山石敢当》荣获金奖。2020年6月13日荣获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大家拍.非遗抖靓健康生活”山东非遗短视频大赛二等奖。

(第二书院社区宣传推广部供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