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社区”书院步行街第24期:行走的黄河大集圆满落幕。今天,我们想以脚步丈量记忆,回溯这场337米的故事,讲讲这场大家陪我们一起走的黄河大集。瞻岩书院、九河书院学生团队、各书院项目工坊、学生社团发展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四面八方的力量是我们沿着黄河走最坚定的后盾。
0米



会议室的灯光彻夜未熄,桌面上铺陈着图纸与方案,瞻岩书院学生团队围坐桌前,从距离测量到摊位数量,从展示内容到视觉方案,从活动流程到动线设计,对每个细节反复推敲,一遍遍预演。方案敲定后,240张桌椅、47顶帐篷、23个摊位架,物资清单化作密密麻麻的符号。


随后校园的各个角落便开始回荡着奔跑的脚步声,仓库、各个书院、学院……几乎把学校翻了个底朝天,物资逐渐堆满临时仓库时,这份筹备中的忙碌与期待,便成了无数双手共同托举的起点。
10米



活动前24小时,在雷声轰鸣中的夜晚,25个摊位架经过5个小时拼装完成,各摊位物资依次有序排放。活动前10小时,步行街化身精密运转的齿轮。



对讲机此起彼伏,搬运组的推车碾过路面200余次,470米暖黄灯带沿街点亮,47顶帐篷和240张凳子整齐列阵。



与此同时,后勤保电师傅来回巡查,确保电力脉搏不息,引导组等待在镜湖旁,确保后备箱集市车辆的顺利停放。未干的汗水与完成的布景交织,宣告这场即将开始的步行街准备就绪,只待人潮涌入。



55米


就这样沿着走,继续走23米,就走到了“黄河边”,这天的镜湖广场由九河书院学生会及“觅食记”美食探店工坊成员填满,仔细看,崭新的小摊车是几天前就开始轮班组装的,房间的地上还摆着没来得及收拾的拧脱丝的螺丝刀和劳保手套,所有的美食从前一天下午就开始准备,九河书院104“觅食记”美食探店工坊房间的锅运作了一整天。



晚上七点,热火朝天的是源源不断提供着九省美食的一口口锅灶,此起彼伏的是熙熙攘攘“美食代言人”的一声声张罗;晚上九点,海右书院/艺术传媒学院的张宇彤同学边舀着小锅里的奶茶边说:“我太牛了,我今天发了一百多杯蒙古奶茶。”下午四点她和九河书院文化培育部的同学们刚在庭院办完第六期的黄河大集就匆匆来到了新的工作岗位;晚上十点,成员们都离开了,九河书院学生会的三个主席还在办公室站着最后一班岗……当步行街的热闹归于宁静,第二天的太阳照常升起,104房间内依旧忙碌,工坊成员和勤工助学团队们的成员重新刷锅、拖地、整理货架,准备随时开启新一轮的黄河美食探索。
96米、122米、142米、170米、336米


在步行街的第96米,是来自各个书院的30个项目工坊摊位,各位主理人与指导老师们穿梭在帐篷间,“我们的工坊在步行街的第一个摊位,绝对得更加认真布置,仔细准备练习。”来自五汶书院/艺术传媒学院的杜涟漪边整理纱幔边说道。


“这是我们熬了一早上的骨汤,食材也是最新鲜的,保证让来步行街的同学们吃上最美味的面!”来自东岳书院/智能工程学院的袁怀龙拍着胸脯保证道。舞狮头的一次次抬起,舞蹈练习中的一次次旋转,各工坊作品的一次次调整摆放,让这条街井然有序的提前热闹起来。



工坊摊位前陆续挤满同学们,各位主理人热情地把自己的热爱展现给大家,他们递出去的不单是简单的作品,更是他们凝聚在作品上的专注与温情。



在步行街第96米至122米之间,是学校星夜相声社社团成员们的首次户外表演。为了这次亮相,他们连续每晚都在活动室刻苦排练,从台词的反复打磨,到动作的精准设计,再到表情的细腻把控,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当晚,清脆的快板声响起,幽默的方言逗得观众捧腹大笑,成功将传统相声的魅力传递给更多同学,让这份小众的兴趣在校园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走至步行街的第142米,是瞻岩书院学生团队组织的自主体验区,研究黄河文化、推敲摊位主题设定、预演体验项目,每一个摊位都是无数条被否定的提案后的呈现,“这个摊位上的每一张图都是我自己画出来的,我想把黄河文化用更有趣的形式带到步行街上,让同学们离开步行街后仍然想多了解一点黄河文化,我熬的夜就值了。”来自新言书院/行政管理学院王嘉琪说道。



在步行街的第142米至170米,是12个非遗展示摊位,“今天晚上采访传承人的过程中,聊着聊着我好像对这些技艺越来越感兴趣了,活动结束后我们还约定在下次步行街见。”非遗展示摊位区域负责的王雨同学感慨道。这些非遗作品生动展示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让传统技艺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传承的种子。


在步行街的第336米,是自由易物区和后备箱集市,在采访过程中,“梦想编织家”摊位的摊主笑着分享:“这已经是我第9次参加步行街活动了,每次制作这些工艺品的时候,我都满心期待着步行街的到来,想着能把自己亲手做的东西分享给更多人。”后备箱集市的学生回忆起第一次参加时的情景,她感慨万千:“最开始我特别内向,根本不敢和人说话,现在我都能大胆叫卖了!而且非常感谢我的异科导师,每次都陪我一起来摆摊,鼓励我大胆交流,每次的步行街摆摊经历对我来说无比珍贵。”
337米



暮色四合时,337米的喧嚣化作温柔的余韵。叠起的桌布里还裹着草木染的清香,拆下的灯带将星光卷成一首未完的诗,帐篷钢架碰撞的脆响是夜色中最清澈的告别礼,路面恢复整洁如初,原本沸腾的街道重归宁静,却有另一种热闹在光影中生长,师生围坐在未撤的条凳上,路灯下的光束交错成星网,笑谈声惊动了晚风,让那些散场的、未及言说的故事,在瞻岩书院门前继续流淌。



“乐享社区”书院步行街从往期的20个固定摊位,增加到到本期的60个摊位,240张桌椅、47顶帐篷、25个摊位架,24小时,337米,这些数字终将褪色,但那些在晚风中挥洒的汗水、在夜色中相视而笑的脸庞、在展板后偷偷补觉的身影,早已凝结成书院人心照不宣的密码。站在第337米处回望,看到的是各书院的鼎力支持的背影,是学校各部门的热心帮助的背影,是学生团队奋力奔跑的背影。

大家陪我们一起走的这337米,是终点,亦是序章。黄河的浪花从不止步于一道弯,正如书院人的脚步永远朝向下一场奔赴。当晨光再度漫过步行街时,这里将重新生长出新的故事,关于传承的温度、青春的炽烈,以及千万双手共同托举的,永不落幕的热爱。
(瞻岩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