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新闻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院社区 >  书院新闻 >  信息正文

【学泰山】育英书院名誉院长精品课第4期:当泰山文化遇见世界

时间:2025-05-15 18:49:50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5月14日下午14:30,全国人大代表、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教授、育英书院名誉院长周郢于育英书院103拾级空间为泰科学子带来育英书院名誉院长精品课第4期,以“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为主题,带领同学们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新视野。

周郢以“为众岳之统宗,万国俱瞻,巍巍乎德何可尚?”开篇,点明泰山的“世界名山”定位。泰山,这座承载着华夏文明基因的圣山,早已超越地理意义,成为联通世界的文化符号。这些跨越山海的文化交流,不仅为泰山镌刻下“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印记,更在人类文明互鉴的长河中,激荡出永不褪色的涟漪。他指出,泰山与世界的联系可追溯至西汉时期,随着唐宋以降中外交往的深化,泰山文化逐渐突破地域界限,成为东亚文明圈乃至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载体。随后,讲述了泰山文化在日本、韩国、阿拉伯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传播与影响,以及不同国家学者对泰山的研究。

泰山的伟大,在于其既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泰山始终以开放的姿态,见证着人类文明的互鉴共生。周郢以鲜活的历史典故为脉络,辅以珍贵的文物影像,深入解读泰山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独特价值与深远脉络。他展现出泰山作为中华文明的标志性符号,如何在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对话中兼容并蓄、互鉴共生,成为跨越国界的友谊纽带与文明对话的精神桥梁。同学们全神贯注,沉浸在这场文化之旅中,来自育英书院/大数据学院的郭潼同学表示:“原以为泰山只是地理符号,如今才知它是串联起多个文明的文化纽带。周院长的讲述让我感受到,每一块泰山石刻、每一段传说背后,都是一部中外交流史。”

育英书院名誉院长精品课始终致力于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以泰山为窗口,展现中华文明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不仅深化了师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更启示当代人以更广阔的视野推动文明互鉴。自2024年10月以来,周郢教授在育英书院为大家带来书院名誉院长精品课已有4期。此次课程激励着同学们立足泰山脚下,胸怀天下文明,在跨文化交流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泰山故事。

感言:

听完周院长的课,我才真正意识到泰山早已超越地理坐标,成为中华文明与世界对话的桥梁。我深切感受到文化传播的双向性——泰山不仅是被“看见”的中国符号,更在跨文化语境中被赋予新的精神内涵。印象最深的是利玛窦在地图上标注泰山的细节,这让我明白,文化的“走出去”有时始于一个微小却意义深远的举动。

——敢当书院/艺术传媒学院马瑞涓

周院长展示的泰山石敢当碑刻照片让我驻足良久。冲绳那方刻有雍正年号的石碑,既是中国民俗的海外延伸,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让我对“文化自信”有了新理解:真正的自信不是固守传统,而是相信我们的文化基因有能力在不同土壤中生长出新的枝叶。

——育英书院/大数据学院孙学榀

原本以为泰山只是自然与历史的叠加,听完课才发现它是“活着的文化基因”。当看到美国记者斯诺1930年在岱顶的留影,突然意识到:文化传播从来不止于典籍,更在于普通人的记录与共鸣。周院长提到德国摄影师肯恩用彩色胶片定格百年前的泰山,这种“视觉考古”让历史可触可感。我们这代人或许可以用短视频自媒体重新诠释泰山,让传统的生命力不断被新的时代语言重新激活。

——敢当书院/大数据学院李潇

(育英书院供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