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炉茶思编者按:时光跌跌撞撞,季节来来往往。邀一位智者,聚三五好友,引数位门生,话天地百家。一个土陶小泥炉,一张铁丝网,一壶沸腾的茶,一块燃烧的炭。书院“围炉夜话”是我校创新实施的一项专项活动,旨在通过此活动将企业大咖、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知名校友们的时光故事慢慢碾碎,细细道来,望这些经验、感受能够启迪泰科学子们日后生活。

2025年3月14日下午14:30,“书院围炉夜话”第55期活动于海右书院209成功举办。本次活动荣幸邀请到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文物保护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文化遗产科技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仝艳锋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师赵国靖担任主持嘉宾。
围炉实况:还能这样做讲座?

随着冬季寒风的退散,炉火的温暖与茶香的浓郁交织在一起,同学们围绕在炉火旁,开启了这一场别具特色的围炉煮茶活动。


仝教授表示,这次是他第一次以围炉煮茶的方式参与分享活动,他感到非常新鲜和兴奋。他强调,这次的分享并非是传统而刻板的正式教室里的PPT展示,而是一种更加轻松和自由的交流形式。在这样的氛围中,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味的零食,一边啜饮着香浓的茶水,整个过程充满了随性和惬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的思维更加活跃,话题也更加广泛,可以随性地闲聊,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不受任何拘束。
文物修复的奇妙之旅

回顾2002年佛首的修复工作,修复者们所进行的不仅是修复过程本身,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对整个考古界文物传承与贡献。这项工作不仅涉及了对佛首物理状态的细致修复,还包括了对相关历史背景的深入研究,以及对修复技术的创新应用。通过这些努力,修复者们不仅让一件珍贵的文物重现光彩,而且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们的工作不仅为考古学界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也为公众教育和文化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仝教授详细地分享了关于2003年济南县西巷遗址的发掘情况。他总结道,济南县西巷遗址的发掘工作向我们揭示了济南泉眼中发现的遗迹,虽然在挖掘过程中仅发现了几件文物,但这些文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们不仅反映了百年前、千年前人们的生活痕迹,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仝老师还分享了考古界的一个共识,那就是在下工地进行考古发掘时,先让年轻人下去。这样做的原因不仅是年轻人体力较好,能够更好地适应艰苦的工地环境.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直接接触一手资料,可以更快地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考古技能。这个做法不仅有助于年轻人的成长,也有助于考古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探讨从考古学的深邃历史到当代大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一主题时,仝教授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知识储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详尽地回顾了自己近二十年来在考古领域的工作经历。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于考古学这一学科的深入理解,而且为在场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关于他们未来职业道路发展的宝贵建议和指导。
窗外微风轻拂,屋内炉火映照下熠熠生辉,正如我们在这充满温情与学术的氛围中,品味着一壶佳茗,追忆着往昔的光辉岁月。
围炉互动:与大咖共话
围炉问答一:关于计算机技术对文化遗产保护有何作用?

来自海右书院/大数据学院的王田宇同学提问:“在实际工作中,是否会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文物修复?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未来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哪些方向?”仝教授表示:“在全国文物普查、文物保存和材料分析等方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石刻的科技监测和病害分析、锈蚀原因分析,以及有针对性的处理上。”
围炉问答二:围炉煮茶畅谈形式的优势

来自通识教学部的周雨童老师提问:“您作为老师,在教室里给学生上课与来到我们学校给学生上课,感受有何不同?”仝老师回复道:“现在这种形式比传统上课更自由,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与艺术和文物相结合,这种结合本身就是一种优势。”
围炉大咖
仝艳锋:博士,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文物保护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文化遗产科技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山东省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山东省涉水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学会理事;山东省博物馆学会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美育专家资源库艺术学理论专家;山东艺术学院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专长:文化遗产、艺术史、文物保护。
围炉茶思
有幸听仝艳锋教授关于文物考古工作的讲座,收获颇丰。仝教授以其丰富的考古经历,生动描绘了文物背后的历史画卷,让我深刻体会到考古工作的艰辛与伟大。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通过考古,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智慧与生活,感受历史的厚重。仝教授的讲解让我对考古工作充满了敬意,也激发了我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这次讲座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坚定了我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决心。
——新言书院/大数据学院 姬法飞
周五,我们和异科导师于婷婷参加围炉煮茶活动,意外获得了一场惊喜与震撼的奇妙体验。活动中,仝艳锋教授分享了考古故事,特别是千年古墓的发掘,色彩鲜艳的丝绸织物保存完好,令人惊叹。蝙蝠从棺椁中飞出,为考古增添神秘。在偏远遗址发现的神秘符号,无人能解,仿佛远古密语,诉说着被岁月尘封的故事。这些奇闻让我仿佛穿越时空,感受考古的惊险与惊喜,对历史产生了敬畏与好奇。我喜欢充满悬疑与刺激的考古题材小说。或许可以创作一部以“济南泉眼”为背景的剧本,角逐今年的戏剧节。
——汶阳书院/大数据学院 刘吉旭
此次活动不仅让我对文物保护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重新思考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独特价值。仝教授的分享让我认识到,文物保护并非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修复与保存,而是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的跨学科领域。感谢书院提供这样的平台,也感谢仝老师的精彩分享。我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海右书院/大数据学院 王田宇
(书院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