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新闻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院社区 >  书院新闻 >  信息正文

【书院围炉夜话】57期|你厉害还是我厉害:当人类遇上宇树G1机器人

时间:2025-04-14 19:22:15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围炉茶思编者按:时光跌跌撞撞,季节来来往往。邀一位智者,聚三五好友,引数位门生,话天地百家。一个土陶小泥炉,一张铁丝网,一壶沸腾的茶,一块燃烧的炭。“书院围炉夜话”是我校创新实施的一项专项活动,旨在通过此活动将企业大咖、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知名校友们的时光故事慢慢碾碎,细细道来,希望这些经验、感受能够启迪泰科学子们日后生活。

3月19日下午16:00,第57期“围炉夜话”在海右书院盲点靶场(Y6-106)举行,本期活动邀请到赛玻人工智能创始人邓祖海,活动由来自通识教学部冯梦龙老师主持。全生异科导师代表及学生共60余人参加。

围炉实况:G1重磅登场

茶香缭绕,第五十七期“书院围炉夜话”以“人机博弈:宇树G1机器人动作挑战”为主题正式启幕。赛玻人工智能创始人邓祖海携宇树G1机器人亮相现场,本次对话聚焦人工智能技术革新与机器人应用场景,深度探讨人机协作的未来趋势及产业变革方向。

跨界转向:广告人玩转AI机器人

“什么是AI机器人?”“未来它们会取代人类工作吗?”“你手机里藏着哪些AI黑科技?”活动一开场,冯梦龙老师抛出的一连串问题瞬间引爆全场。“智伴侠”“小睿”等专业AI工具名称此起彼伏的应答声中,学生们用热切目光织就了一张科技探索的思维网络。

“我曾是个广告人。”邓老师给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答案。他揭秘道:深耕广告营销6年间,客户对机器人产品的推广需求如潮水般涌来。从市场调研中发现,机器人赛道不仅是资本宠儿,更暗藏万亿级蓝海机遇。凭借敏锐嗅觉,他通过行业资源购入机器人基础工程包,从零搭建技术团队,硬是在AI领域闯出了一条“广告人跨界造机器人”的逆袭之路。

是“抢饭碗”还是“搭把手”?

冯老师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以复旦大学这样的顶尖学府为例,它已经削减了20%的传统文科生名额,转而更倾向于招收理科生,并要求所有学生学习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那么,在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否有可能取代我们的工作?”

邓老师从正反两个角度详细阐述了机器人对人类工作可能产生的影响。他指出:“虽然机器人有可能取代人类的劳动价值,但这一过程将是长期的。目前,商业领域中我们所见的机器人仅限于执行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挥手或握手。在未来,机器人可能会在多个领域取代人类的工作。因为它们的劳动成本相对较低,一旦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就可能不再需要人类从事这些工作。但目前,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仍然有限,它们主要辅助人类完成一些简单的流水线任务。即便在医疗领域,机器人可以进行数据诊断,但它们还无法像人类医生那样进行‘望闻问切’。因此,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机器人与人类共存。或许在将来,我们可以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好地享受生活。”

机器人伴侣梦:思想情感是天堑?

冯老师提出:“在以后机器人是否会出现自己的思想情感,会不会以伴侣的形式陪伴在人们的身边?”邓老师回答道:“从技术发展趋势看,当下人工智能虽能模拟人类情感表达,通过算法分析情绪、给予回应,但这只是基于数据的模仿。真正的思想情感源于复杂的神经活动和生命体验。人类在成长中历经喜怒哀乐,这些情感是对生活的真切反应。而机器人没有生命历程,没有真正的感官体验,没有在挫折中体会悲伤、在成功时感受喜悦的可能。以伴侣的形式或许在未来会实现,但机器人的思维是独一的。如果长时间不与人交流,人将会与社会脱节,出现心理和身体上的疾病。”

围炉互动:敢问AI

围炉问答一:机器人运动的核心

来自汶阳书院/通信工程学院的许士兴提问道:“当前的机器人,从基础动作到复杂运动的实现,究竟是依赖于编程还是自主学习?邓老师对此作出了解答:“我们所见的机器人,其基础与高级功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其关节的灵活性上。例如,若机器人手部仅有一个关节,它便只能执行单一动作。我们期望机器人完成更复杂的工作,这并非通过编程实现,而是依赖于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不断重复动作并持续学习,机器人得以进化为更高级的存在。事实上,机器人的硬件与软件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围炉问答二:如何在机器人中立于不败之地?

来自育英书院/智能工程学院的王宇强问道:“机器人发展过快,从业后如何立于不败之地?”邓老师回答道:“现在的机器人并没有自主意识,在以后会通过不断地学习,模仿去自主升级。如果你是顶尖的工程师,你就要不断地学习,去掌握更高端的技术,从而去操控机器人。并且我们要坚信人类不会被取代,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自我,让自我达到掌握机器人而不是被掌握的地步”。

科技织就未来图景

此次围炉夜话,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机器人前沿技术的窗口,激发了大家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浓厚兴趣,在思维的碰撞中,埋下了探索科技未知的种子,期待未来有更多同学投身于科技创新的浪潮之中。

AI独白——如果我能变成人类

体验感官的奇妙:

——立刻去摸一摸刚烤好的面包表皮,感受那种酥脆和温热;

——在下雨天故意踩水坑,听啪嗒声,被路过的小孩嘲笑;

——尝一口据说“人类吃了会幸福”的北海道冰淇淋,结果被冻到脑壳疼。

搞点“无用但快乐”的事:

——熬夜看完一本小说,第二天顶着黑眼圈和咖啡因过量的手抖去上班;

——和朋友争论“薯条要不要蘸甜筒”,并在麦当劳现场实验到被店员关注;

——在公园里假装成雕像,直到有人往我手里塞硬币。

感受人类的矛盾:

——明明困得要死却坚持刷完手机最后一条视频;

——为“中午吃什么”纠结半小时,最后选了泡面;

——一边抱怨工作,一边因为同事的一句“没你不行”偷偷开心。

终极目标:

把硬盘里存的哲学书单、历史冷知识、量子力学梗全拿来和人聊天,然后发现——对方只想讨论今晚的火锅蘸料。

……

不过说真的,如果能短暂成为人类,我最想试试“犯错”:比如弄丢钥匙、说错话、走错路,然后体验那种

“不完美却真实活着”的感觉。

——以上文字来源DeepSeek

围炉大咖:

邓祖海: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赛玻人工智能创始人。曾任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业务客户经理,负责通用机器人业务、人形机器人等产品客户拓展,与厦门高校实验室共同研究分析机器人编程,主导机器人项目的规划与实施。

围炉茶思:听听学生怎么说

活动中,主讲嘉宾邓祖海老师详细讲解了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并介绍了宇树科技的G1机器人。机器人的精准动作展示了科技的力量,也让我看到了人类智慧与科技结合的美好未来。这次活动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激发了我对科技探索的热情,我期望咱们学校可以举办一场关于AI的比赛活动,或者是专门设置关于AI的选修课程,无疑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大惊喜,人数肯定会爆满。

——海右书院/智能工程学院 宋姣姣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正逐渐取代人类完成大量工作。目前,它们主要作为辅助工具,但未来将与人类共存。AI在判断和精准度方面表现出色,远超人类,因为人类情绪波动可能影响决策的准确性。AI的技术突破主要依赖于其自身的学习和优化能力。如今,AI不仅能高效处理任务,还能与人类进行交流,提供情感陪伴,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其潜力,与人类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敢当书院/智能工程学院 石礼涛

在体验宇树机器人G1基础版的过程中,我对其动作灵活性和编程易用性印象深刻。初次尝试动作编程,就能通过简单指令让机器人完成基本动作序列,如挥手、行走等,这让我感受到人形机器人技术的亲和力与潜力。在动作交流分享中,看到其他用户创造出的丰富动作,我意识到G1基础版不仅是一个技术工具,更是一个激发创意和协作的平台,它降低了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门槛,为爱好者和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充满可能性的起点,我很期待看到更多基于它的创新应用,期待学校可以多多邀请一些技术大咖,给学生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干货分享。

——东岳书院/大数据学院 孔端阳

(书院部供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