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水饺,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承载着家的温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生异科导师与学生通过一顿简单的水饺,共同在书院中发现和创造温暖,感受到那份来自心底的温暖。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的脚步,感受那份来自心灵深处的温暖,唤起每个人心中那份最柔软的情感。
袁艳梅、张思远、徐晶:冬至饺子宴,异科情谊浓
(行政管理学院/海右书院;行政管理学院/敢当书院;大数据学院/海右书院)
冬至之际,一场暖心又暖胃的包饺子活动,在这个寒风凛冽的日子里,如同一股暖流,温暖了每一位参与者的心房。本次活动由通识教学部袁艳梅、张思远、徐晶老师精心策划,刘玲玲、王雪丽、李潇潇老师协助。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节日庆祝,更是一次促进异科学生交流与融合的宝贵机会。
活动当天,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虽然在此之前素不相识,但在这个特别的冬至时节,他们被共同的热情和期待聚集在了一起。老师们不仅担任了活动的组织者,更是亲自下场,与学生们围坐在一起,揉面、调馅、包饺子,共同体验着包饺子的乐趣,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对传统节日的尊重与热爱。


活动现场,学生们被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有的小组负责揉面,有的小组负责擀皮、有的小组负责包饺子,大家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形状各异的饺子逐渐摆满了餐桌,从传统的月牙形到创意的爱心形,每一个饺子都承载着学生们的欢笑与热情。

在等待饺子出锅的间隙,老师们特意安排了自由交流环节。学生们纷纷打开话匣子,分享了自己在书院中的生活点滴,从学习心得到生活趣事,从兴趣爱好到未来规划,话题广泛而深入。大家一致认为,书院不仅是大家日常休息的温馨居所,更是促进个人成长与提升的活力舞台。

当一盘盘饺子新鲜出炉,腾腾热气驱散了冬日寒意。大家围坐共品美味,陌生感全然消散,彼此的情谊在这冬至的饺子香中逐渐升温。此次活动为异科学生搭建起相识相知的平台,开启了多元交流与融合的新篇,让校园在冬至时节洋溢着浓浓的温情。有的学生甚至激动地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异乡感受到如此浓厚的节日氛围。
此次“冬至饺子节”活动,让校园在冬至时节洋溢着浓浓的温情,拉近了异科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远离家乡的学生在泰山科技学院感受到家的温暖。通过本次活动,不仅让异科学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更开启了多元交流与融合的新篇章,学生对于泰科的归属感也进一步增强。
王惠:冬至日温馨,水饺暖人心
(行政管理学院/海右书院)
冬至前夕,寒风虽刺骨,但在海右书院110室内,却洋溢着别样的温暖与欢乐。王惠老师用他的爱心与细心,为异科同学们准备了一场别样的“冬至预热”活动——亲自用电磁炉煮速冻水饺,让远离家乡的学子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节日的氛围。
王惠老师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心中的良师益友,他不仅在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更在课余时间关心学生的成长与生活。冬至将至,她深知许多外地学子因为离家甚远,无法与家人共度这一传统节日,便决定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异科学生们送上这份特别的礼物。

活动当天,王惠早早地来到了海右书院110室,开始忙碌起来。她精心挑选了多种口味的速冻水饺,有经典的大葱猪肉馅、鲜美的三鲜馅,还有学生们喜爱的荠菜肉馅等,力求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随着电磁炉的火力逐渐加大,一锅锅热气腾腾的水饺在王老师的手中翻滚着,散发出诱人的香味,瞬间让整个房间充满了家的味道。
学生们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呼朋唤友,兴奋地来到110室。有的女生甚至带着自己的男朋友一同前来,共同分享这份来自老师的关怀与温暖。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气氛十分融洽。水饺的热气与笑声交织在一起,让这个寒冷的冬日午后变得格外温馨。

在品尝着美味水饺的同时,学生们也不忘拿起手机,记录下这一难忘的时刻。他们纷纷在微信朋友圈动态中晒出了自己手中的水饺和与同学们的合影,并附上了对王惠老师的感激之情。


王惠老师在看到学生们的朋友圈动态后,也倍感欣慰。他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够给学生们带来如此大的快乐和感动,这让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她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更加懂得感恩与回馈,成为更加优秀和有担当的人。
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冬至的温暖与欢乐,更在海右书院内营造出了一种和谐、友爱、向上的良好氛围。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份来自王惠老师的关爱与温暖,将一直伴随着学生们成长,成为他们心中最宝贵的回忆之一。
李丽、王明廷:冬至水饺凝聚温情,师生共度欢乐时光
(建筑工程学院/五汶书院;行政管理学院/海右书院)
冬至师生齐动手,共包水饺暖人心。2024年12月21日,正值冬至佳节,建筑工程学院与行政管理学院的师生们欢聚一堂,在五汶书院的轻食厨房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冬至包饺子”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同时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这个冬日因团聚而温暖。
传统习俗传递温情:冬至,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吃饺子则是这一时节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此次活动,师生们齐动手,共同准备饺子皮、调制馅料,将一份份心意包裹进一个个小巧精致的饺子中。饺子,不仅代表着节日的喜庆,更承载着师生间深厚的情谊与温暖。
协作包饺,共话家常:活动现场,师生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的负责擀皮,有的负责包饺子,还有的在一旁指导技巧、分享家常。王明廷老师手法娴熟,一边包饺子一边传授着包饺子的技巧与秘诀;李丽老师则在一旁与学生亲切交流,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还有一些学生为大家准备热腾腾的开水,确保每位师生都能品尝到新鲜出锅的饺子。师生们在欢声笑语中共同劳作,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也让这个冬至变得更加意义非凡。
共享饺子,共度佳节:随着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整个房间都弥漫着诱人的香气。师生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自己亲手包制的饺子,感受着节日的温馨与喜悦。大家一边吃着饺子,一边聊着家常,分享着彼此的故事与感悟。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与亲近。
建筑工程学院/五汶书院的郝同学感慨道:“这次冬至包饺子活动真是太有意义了!不仅让我们学会了包饺子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师生的情谊。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相处时光。”

弘扬传统共筑精神家园:此次冬至包饺子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节日庆祝,更是一次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通过亲身体验传统节日习俗,师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也增强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同时,这次活动也进一步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增进友谊的平台。
活动结束后,师生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与幸福。未来,他们将继续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共同营造更加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南书婷、孔令艳:“饺香四溢”话期末,共期学业圆满结
(淬炼商学院/敢当书院;淬炼商学院/敢当书院)
12月21日,岁暮天寒,冬至和考试周悄然而至,为了缓解即将到来的考试周带给学生的压力,南书婷和孔令艳老师,与异科学生一起动手制作饺子。通过这一充满温情与互动的活动,传递鼓励与关怀,既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释放压力,又巧妙地将学习的重要性传递给大家。

东岳厨房热闹非凡,充满了欢声笑语。面粉、馅料、擀面杖等食材与工具一应俱全,同学们分工明确,有的精心切制韭菜与木耳,有的专注炒鸡蛋,有的巧手包饺子,还有的仔细摆放成型的饺子。欢声笑语交织,原本因考试而紧绷的神经逐渐松弛下来。同学们更是发挥创意,包出的饺子形状各异,月牙饺、元宝饺,还有一些奇形怪状的“创意饺”,整个现场宛如一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其乐融融。

饺子不仅是中国传统美食的代表,更是一种情感与文化紧密相连的纽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了家的味道,也体验到“异科”导师这一角色所蕴含的独特意义——既是学习征程中的引路人,也是生活中的陪伴者。

饺子煮好后,大家围坐于桌旁,共同品味亲手创造的劳动硕果。南老师借此机会向学生们送上了暖心的寄语:“学习就像包饺子,看似琐碎繁杂,但只要用心都能成功。希望你们认真复习,将考试作为检验自己的机会,用辛勤的努力为大学的第一个学期画上完美符号。”

通过这次包饺子活动,南书婷和孔令艳老师不仅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心灵与味蕾的双重盛宴,更为他们即将迎来的考试周注入了更多的动力与信心。相信在这场别具一格的“饺香动员会”后,同学们定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的知识储备迎接考试周,为自己的新学期呈上令人满意的答卷,继而朝着未来的学业坦途稳健迈进。
宋晓波:冬至包饺子 共度温暖时光
(智能工程学院/瞻岩书院)
12月21日,冬至这一天,宋晓波在敢当书院涧谷·共享厨房组织了一场温暖有趣的“冬至包饺子”活动。活动不仅为学生们带来了节日的欢乐,也增强了集体凝聚力,让大家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包饺子: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活动现场,宋老师早早为学生们准备好了面团、饺子馅等食材,大家围坐在一起,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包饺子环节。尽管许多学生是第一次包饺子,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他们很快掌握了技巧,有的同学还包出了“创意饺子”。

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宋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冬至包饺子的由来和文化意义,她说:“冬至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包饺子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传递温暖和关怀的方式,希望大家在异科这个大家庭里感受到节日的幸福。”
美味烘焙:更多惊喜与温暖。除了包饺子,宋老师还为学生们准备了意想不到的“节日福利”——亲手制作的披萨、蛋挞和烤地瓜。在烘焙过程中,活动室弥漫着浓郁的香气,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宋老师表示:“冬至不仅是吃饺子,也是一个分享和感恩的时刻。这些小甜点,代表着我对小伙伴们的一份心意。”
披萨刚出炉时,同学们围在一起品尝,连连称赞:“这是我吃过最特别的冬至披萨!”而金黄酥脆的蛋挞则成为了现场的另一大亮点,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最后,带有浓浓乡土气息的烤地瓜更是让大家感受到了久违的亲切感,仿佛回到了童年时的乡村冬天。
师生互动:感受家的温暖。在活动中,宋老师不仅是组织者,更像是一位亲切的家人,与学生们一同参与每一个环节。她与学生们边聊天边包饺子,询问他们近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许多学生表示,这样的互动让他们倍感温暖。翔宇说:“平时大家都忙于学习,很少有机会像今天这样放松。今天不仅吃到了饺子和披萨,还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了很多快乐的时光,真的特别开心。”娇娇补充道:“在冬至这个传统节日里,能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怀,真的特别有意义。”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饺子的香气、披萨的热度、蛋挞的甜蜜以及烤地瓜的温暖,都将成为学生们心中难忘的回忆。这次活动不仅是一场简单的节日庆祝,更是一堂生动的文化课,让学生们在实际参与中了解传统习俗,同时也促进了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与互动,让每一位异科学生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感受到家的味道。
宗昊明、张硕:饺香四溢,师生情长
(行政管理学院/海右书院;智能工程学院/九河书院)
“冬至霜华重,饺香暖人心。”在这个寒意渐浓的季节,校园里却洋溢着别样的温暖。12月19日晚,宗昊明老师和张硕老师将学生们聚在一起,在五汶轻食厨房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包饺子。一场面粉与清水的交融,恰似知识与心灵的碰撞;肉馅与蔬菜的搭配,正如师生情谊的交织汇聚。

为了照顾每个同学的口味,宗昊明老师精心准备了3种馅料:三鲜、牛肉大葱、羊肉洋葱。同学们环绕在喜欢的馅料边,学着张硕老师的手法,将心意折进饺子的褶皱。这一方小小的天地,没有了往日的拘束,却满是教育的温情。不同身份的思维在笑语中碰撞,知识的传递以一种温暖而美味的形式发生。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包出的饺子形状各异,却都饱含着师生间浓浓的情谊。当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那是共同烹制的成果,师生围坐,共享这份亲手创造的美味。那种满足感溢于言表,每一口都是知识与情感混合的独特风味,见证着校园生活中这段难忘的跨身份情谊与成长篇章。此刻,学科的界限早已模糊,剩下的只有浓浓的师生情谊和温馨的校园氛围。

此次活动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方面,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打破了师生间的交流壁垒,让老师和学生有了更深入了解彼此的机会,利于今后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校园和谐氛围的营造。另一方面,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包饺子,对传统美食文化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对此,宗昊明老师表示 :“生活即教育,课堂之外,还有更多温暖与成长等待着他们去发现、去珍藏”。
秦雪梅、王楚然、石小冬:冬日“趣”烧烤,乐享好“食”光
(建筑工程学院/汶阳书院;建筑工程学院/育英书院;建筑工程学院/汶阳书院)
炭火一开,快乐自来,撸的是心情,串的是美味。更是一场爱的传递与碰撞,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中午,秦雪梅、郝丽君、石小冬、王楚然和异科学生们在敢当书院创意厨房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烧烤活动。

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聚会,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和成长的契机。在这里,学生们能够暂时放下压力,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学生们早早就开始忙碌起来,他们认真策划活动流程、挑选食材、搭建烧烤区域,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在他们的精心组织下,烧烤现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厨房里都是学生们忙碌的身影,在烧烤的过程中亲自动手准备要吃的食物,对学生们来说是一种新鲜的体验。他们分工合作开始组装烧烤架、串起食材、点燃炭火……

在这里,虽然没有专业的大厨和精致的餐具,但却有家的温馨和友情的温暖,看着同伴们的笑脸,闻着烧烤架上一串串的食物逐渐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学生们的干劲更足了,笑容也更加开怀!

烧烤架上,一串串美味的肉串,都是由学生们自己亲手烤出来的,他们熟练地在架子上翻动着肉串,等到香气扑鼻时再刷上酱料,炭火正旺,燃烧着映照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大家一齐动手,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杜学芸、李丽:劳动备考添青春之彩,共话历史敬今之和平
(建筑工程学院/五汶书院;建筑工程学院/五汶书院)
12月24日,杜学芸、李丽,在五汶书院决策力教室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活动。这场活动不仅提供了学生考试复习技巧,还指导了学生劳动周作业与签字,并与学生纪念长津湖战役给我们带来的和平与安宁。
期末备路上的历史回响
备考的日子里,同学们在图书馆、自习室中争分夺秒,翻阅着厚重的书籍,进行着最后的复习。而在这段紧张而充实的备考时光中,长津湖战役的历史故事在同学们中间悄然传开。1950年的长津湖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为新中国赢得了宝贵的和平。
杜老师和李老师为学生们准备了苹果,并讲授了这段历史,学生们也深受被感动。他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志愿军先烈们的英勇精神,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劳动周签字,青春记忆添彩
正当同学们沉浸在备考与历史的交汇中时,学生的劳动周报告作业也正在进行。是学院举办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培养同学们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团队合作与沟通。杜老师和李老师分别对自己的学生进行了指导填写以及签字等。
备考、历史与劳动,交织成青春最美的画卷
期末备考时期的紧张与努力、长津湖战役的历史回响、劳动周签字的成长与自豪,这三者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大学生们青春记忆中最美的画卷。备考让他们学会了坚持与拼搏,历史让他们懂得了珍惜与感恩,而劳动则让他们体会到了责任与担当。
这学期的即将过去,同学们从中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在忙碌中寻找快乐,在挑战中不断成长。他们深知,无论未来的道路如何坎坷,只要保持一颗勇敢、坚定的心,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长津湖战役换来的和平与安宁,为正在备考的大学生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历史的记忆与精神的鼓舞。而学院的学生劳动周签字仪式,则为他们的青春记忆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这两者的结合,让这段备考时光变得更加意义非凡,也让同学们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田宇:冬日暖意浓,饺香情更长
(智能工程学院/育英书院)
“大雪”至,寒意浓,12月8日下午,一场热闹的包饺子活动在五汶书院轻食厨房里温情启幕。田宇与20名异科学生欢聚一堂,亲手制作着属于自己的美味饺子宴。

活动伊始,桌上摆满了饺子馅、饺子皮等材料,仿佛在静静等待着一场美食的盛宴拉开帷幕。在部分同学的示范下,大家纷纷动手,开始了自己的包饺子之旅。大家一边包着饺子,一边回忆着自己家乡的传统习俗,讲述着那些与饺子有关的温馨故事,互相切磋着包饺子的手法,尝试着各种新奇的包法,随着一盘盘饺子在大家的努力下逐渐成形,厨房里也开始热闹起来。
大家一起将包好的饺子下锅煮熟,热气腾腾的锅灶旁弥漫着饺子的香气。这香气,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是属于“异科”大家庭温馨和谐的气息。当一盘盘煮好的饺子端上桌时,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饺子入口的瞬间,温暖从舌尖蔓延至全身,每一个味蕾都在欢呼雀跃。这一刻,没有了陌生的距离,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共享着这份冬天的喜悦。

冬日暖阳万物藏,岁月沉香悦时光。许多学生坦言,这样的活动不仅仅教会了他们包饺子的手艺,更像是一场心灵的聚会,让师生间的情谊悄然升温,在寒冷的时节吃到了热乎乎的饺子,在学校也能吃到“家的味道”。

一场“暖胃”更“暖心”的包饺子活动,大家不仅品尝到了美味的饺子,更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此次活动也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在欢声笑语中大家对彼此的了解更加深入。饺香四溢的场景将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最温暖的回忆,而悠长的文化韵味也将在我们的传承下,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流淌。

接下来,田宇老师将尽全力做好学生的“知心朋友、成长伙伴、人生导师”,继续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做细每一项全生异科导师工作。用最饱满的热情和最真挚的情感投入这份工作中,与学生一起成长,用爱心和耐心全心全意陪伴守望学生
翟苗苗:冬至暖心时光,共品家味水饺
(行政管理学院/东岳书院)
12月21日冬至已至,东岳书院创意厨房内暖意融融。为了让异科学生在异乡感受到家的温暖,翟苗苗老师带领学生们开启了一场冬至包饺子活动。

下午两点半,我们一起前往超市采购新鲜食材。从猪肉、虾仁、木耳、韭菜到面粉、花椒、葱姜、蘸料,每一样都饱含用心。回来后,大家开始分组行动,有的学生负责和面,调配出软硬适中的面团;有的负责调制饺子馅,香气扑鼻;有的切菜、擀皮、包花样水饺;还有的颠勺炒菜、样样俱全,每一步都井然有序。第一次尝试擀饺子皮的徐恭文同学说:“虽然擀得形状不一,但自己动手的乐趣比买现成的强多了!”

伴随着饺子的香气飘满厨房,现场欢声笑语不断。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时,我们围坐一堂,一边享用美食,一边交流彼此的家乡冬至习俗。大数据学院/汶阳书院周琳凯同学感慨:“在学校过冬至第一次感受到像家一样的温暖。”智能工程学院/九河书院吴鹏同学同学说道:“今天不仅吃到了自己做的热乎水饺,还学会了团队合作的重要价值。”

用餐结束后,我们并未着急离开,而是主动分工打扫卫生、清理现场,共同维护整洁的环境。冬至是传承文化、分享温暖的节日,这次活动不仅是为了让大家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饺子,更是希望通过合作和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
编者札记:水饺的翻滚声在冬至这个传统节日里,显得格外的悦耳。更象征着同学们之间情感的交流与融合。让紧张的学习氛围得以缓解,也让大家在共同的饺子的制作中体会到合作与分享的快乐。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聚餐,而是创造了一幅幅青春的画卷,记录下了师生成长的足迹。
(书院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