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知识的殿堂里,全生异科导师们正以无限的创意和深沉的关爱,点亮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之光。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全生异科导师们将创意与艺术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高雁燕、朱志浩、郝艳芝:“柿柿”如意小盆栽
(大数据学院/海右书院;智能工程学院/五汶书院;大数据学院/九河书院)
12月4日下午,高雁燕、朱志浩老师联合九河工坊•扭动无限手作工坊,在新言书院202室开展“柿柿”如意小盆栽——手工体验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工坊指导老师郝艳芝精心指导,同学们利用扭扭棒这一创意材料,亲手制作出一个个寓意吉祥、温暖人心的“柿柿”如意小盆栽,为冬日的校园增添了一抹生机勃勃的绿意与温情。
活动现场被浓厚的创作氛围所包围。郝艳芝老师以其深厚的跨学科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讲解。从“柿柿”如意的设计理念到扭扭棒材料的巧妙运用,从制作步骤的详细指导到创意灵感的激发,每一步都凝聚着温暖与热情。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眼中闪烁着创作的火花,准备在冬日里用创意点亮温暖。
随着讲解的深入,同学们纷纷拿起扭扭棒,开始了他们的创作之旅。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大胆尝试,将扭扭棒巧妙扭曲、缠绕,很快就创造出一系列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柿子造型。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精心制作,同学们的“柿柿”如意小盆栽作品纷纷出炉。这些作品不仅形态逼真、色彩鲜艳,更蕴含着同学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对冬日的温暖期待。每一件作品都是同学们创造力与想象力的结晶,也是他们对手工艺术热爱与追求的见证。
活动在温馨的氛围中迎来尾声,全生异科导师与同学们围坐一堂,兴奋地交流着各自在创作“柿柿”如意小盆栽过程中的心得与灵感碰撞。镜头里,一盆盆形态俏皮、充满生机的“柿柿”如意小盆栽,与同学们洋溢着成就感的笑脸相映成趣,共同镌刻下了这段温馨且意义非凡的记忆。
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深切体验到了在扭动无限手作工坊中亲手创作的无穷乐趣,而且通过全生异科导师的引领与互动,极大地促进了不同学科背景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有力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学生感想:
参加此次手工体验活动,真是意外之喜!原本以为只是简单的手工制作,没想到过程中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创造力。看着自己手中的五颜六色的扭扭棒渐渐变成一朵向日葵,成就感满满。这次活动不仅放松了学习压力,还激发了我对手工艺品的兴趣。
张海峰 智能工程学院/五汶书院
此次手工体验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动手的乐趣,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从最初的笨拙到后来的熟练,我学会了细致与专注。最难忘的是与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们一起交流技巧、分享作品时的欢声笑语,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孙景轩 大数据学院/海右书院
郑雯玺、郑刚:“执扇寻美,共绘风华”——干花团扇制作活动精彩纷呈
(大数据学院/海右书院;淬炼商学院/海右书院)
鲜花未绽寒冬时,干花留芳韵自持。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感受古代文人墨客手中的雅致与风韵,郑雯玺联合海右书院四时花草屋工坊郑刚老师,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干花团扇制作集体活动。

甫一踏入四时花草屋工坊,房间里绿意盎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青草香与木质扇面的清新气息。桌上,精选的干花、干草错落有致,精致的扇面泛着微光,剪刀、胶水、镊子等工具一应俱全,静待着匠心的雕琢。
郑雯玺老师先是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团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并传授了干花的选择与搭配技巧,引导学生们如何在色彩与形态间寻找平衡。学生们听后,纷纷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先是挑选喜欢的干花用来搭配设计,接着用镊子轻轻夹起干花,调整着位置与角度,再小心翼翼地把胶水仔细地涂抹在扇面上,确保干花能够牢固地粘贴在上面。每当有新的创意涌现,大家都会迫不及待地动手尝试,不断地调整、完善,直到满意为止。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一把把色彩斑斓、美姿美态的干花团扇逐渐成型,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

活动接近尾声时,郑刚老师耐心在每位学生的团扇作品上钤上了一枚精致的印章,这枚印章不仅为团扇增添了几分古朴的雅致,更象征着学生们此次创作的圆满落幕,现场气氛也随之达到了沸点。

此次干花团扇制作活动,不仅让学生亲手体验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还激发了大家对自然美与生活艺术的热爱,同时也让学生深刻意识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穷魅力。今后将继续带领学生探索更多传统文化项目,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刘文斌、亓玉晓:暖心多“饺”友,泰科亦是家
(大数据学院/敢当书院;智能工程学院/海右书院)
为进一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密切师生联系,12月25日,刘文斌与亓玉晓在敢当书院“涧谷共享厨房”联合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包水饺活动。师生们齐聚一堂,共同度过了一个充满温暖与欢乐的时光。

本次活动是本学期最后的一次集体活动,同学们全员上阵参与活动中来,从活动前的准备,场地的预约,人员的组织,物品的采购等,在师生的共同协作之下顺利完成。

在活动伊始,很多同学是第一次参与到包水饺的集体活动中,由刚开始的拘束、陌生,到后来的熟悉、积极参与,通过活动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在活动过程中,师生们对本学期的生活进行了分享,老师们了解到学生近期的生活学习状况,同学们也认真热情的进行互动沟通。
期末考试即将到来,刘文斌和同学们说道:“这次活动是个平台,也是个机会,大家可以尽情的放松,把一学期的苦闷都聊聊,这次活动结束后,大家要全心投入到期末考试的复习中”。
亓玉晓说:“一般都是家人在一块包水饺,希望同学们能把老师当做你的家人,我们亦师亦友,可以做到无话不谈,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解决困难,让大家感受到家的温暖”。参与活动的学生也纷纷表示,这一次的包水饺活动体验感十足,接下来将全力备考期末考试,冲刺优异成绩。

“水饺”代表着团圆、和谐和美满。通常在春节、元宵节、冬至等节日食用,象征着家庭团聚和幸福。泰科学子远离家乡求学,希望这一锅锅热腾腾的饺子,让学生感受到家得温暖“泰科亦是家”,在泰科能够自由快乐的学习成长。
郭浩、于巧、金百奥:“陶”冶成器,“艺”美润心
(淬炼商学院/海右书院;淬炼商学院/海右书院;淬炼商学院/海右书院;通信工程学院/瞻岩书院)
2024年11月27号,由郭浩、于巧、公衍勋金百奥4位老师和异科学生联合九河书院“智慧陶艺DIY工坊”负责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陶艺创作异科活动。
陶艺,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本次活动首先由陶艺DIY工坊老师介绍陶艺的历史、文化、制作流程等基础知识,展示不同类型的陶艺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灵感。接下来,在工坊老师的指导下,异科学生们纷纷动手尝试制作自己的陶艺作品。从揉泥、拉坯到修形制坯等,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与乐趣。


在创作过程中,师生们互相学习、互相启发。老师们耐心讲解陶艺技巧,学生们则认真聆听并付诸实践。不少学生还发挥了自己的创意,制作出了独具特色的陶艺作品。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一件件精美的陶艺作品在师生们的巧手下诞生。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更凝聚了异科师生间的深厚情谊。



活动结束后,异科学生们纷纷表示,此次陶艺创作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不仅对陶艺制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对陶艺的兴趣更加浓厚,还增进了异科同学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今后,希望能够多举办类似的活动,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李爽、朱柯瑾:拓古传今,感受非遗拓片魅力
(智能工程学院/育英书院;大数据学院/育英书院)
11月23日,一个特别的午后,在明亮的阳光下,李爽与朱柯瑾联手为学生们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在东岳书院体验非遗项目泰山拓片。下午14点,学生们怀着激动与期待的心情,准时来到了东岳书院。书院的环境古朴典雅,透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气氛。学生们在导师的引导下,开始了这次非遗体验之旅。
活动开始,李爽老师首先详细介绍了泰山拓片的起源、历史和制作过程。她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让学生们对这一非遗项目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非遗中心负责拓片的学生展示了拓片的制作工具和材料,并亲自示范了拓片的制作过程。

在导师们的指导下,学生们开始动手制作拓片。他们小心翼翼地涂抹墨水,轻轻地将纸覆盖在模板上,再用工具轻轻拍打,使墨水透过纸张印在模板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奥妙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这次非遗体验活动。他们不仅亲手制作了泰山拓片,还对非遗有了新的、更加深刻的认识。他们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精细和独特之处。

这次非遗体验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收获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他们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也更加珍惜和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次活动在学生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他们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郑雯玺:“面”向未来 “塑”造匠心
(大数据学院/海右书院)
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12月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面塑活动在东岳书院120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郑雯玺精心策划并带领学生们参与,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传统文化的盛宴。
活动伊始,工坊主理人向学生们展示了精美的面塑作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精美的面塑作品展示,为学生们打开了面塑艺术的大门,引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学生们被面塑的历史渊源和技艺特点深深吸引,纷纷表示要亲自尝试这一传统技艺。

在主理人同学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仿佛被点燃了激情的火花,卷起袖子,跃跃欲试。和面、调色、塑形,每一个略显笨拙却又不失认真的动作,都透露着对这次创作的无限期待与热爱。郑老师在活动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们大胆创新,将现代审美与传统技艺相结合。学生们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手中的面团逐渐变幻出各种生动有趣的形态。大数据学院/新言书院姬法飞同学小心翼翼地调配着面团的颜色,手指轻轻揉捏,不多时一个活灵活现的葱大侠便跃然眼前,憨态可掬,令人忍俊不禁;学生们围成一团,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如何将手中的面团塑造成更有趣的模样,栩栩如生的派大星、憨态可掬的巧克力小熊、软萌逼真的玉桂狗…… 还有学生不拘一格,将面团塑造成搞笑逗趣的豌豆发射器和功夫熊猫。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氛围十分热烈。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一件件充满创意和匠心的面塑作品在学生们手中诞生。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学生姬法飞率先完成作品时,在场同学全都发自内心的为她喝彩,给予鼓励和肯定的话语。这不仅是一次技艺的碰撞与交融,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成长,让学生们在享受创作乐趣的同时,也收获了宝贵的友谊与团队合作的甜蜜果实。大家纷纷感叹,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次非遗面塑活动不仅是一次传统文化的传承之旅,更是一次创新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依托学校给予的优秀平台,今后将继续带领学生探索更多传统文化项目,让非遗文化在校园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王琛、王鑫雨、丁继尧:师生共渡,乐享“食”光
(艺术传媒学院/海右书院;大数据学院/海右书院;智能工程学院/海右书院)

金秋师生情意长,共享热辣好“食”光。12月1日12:00在海右书院114,王琛、王鑫雨和丁继尧老师带领异科学生们,共同烹饪秋日麻辣香锅,体验藏着在书院的温情。

活动正式开始,每个人开启了大厨模式。有的同学忙着清洗新鲜的蔬菜,有的同学则切好的肉片,准备好圆滚滚的丸子。搭配好的食材在锅中随着三位老师的翻炒逐渐混合,香气也随之飘散开来。王琛老师边翻炒边向学生们传授着烹饪的小秘诀,这一刻,厨房不再是简单的烹饪之地,更像是一个充满爱的课堂。

欢声笑语间,麻辣香锅和紫菜蛋花汤已经出锅。大家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分享着自己最近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大数据学院/五汶书院石佳宁同学分享到:“前几天,我和好朋友在视频的时候就说特别想念原来学校门口的麻辣香锅,没想到今天我的异科导师满足了我的小心愿。果然,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做的麻辣香锅更香!秋季就是要热辣滚烫!”

笑声在餐厅中不断响起。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情谊变得更加深厚,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情谊在烟火中升温,美好于共餐时定格,师生的故事正如这顿饭菜一样,有滋有味,源远流长。
编者札记:导师们以创意为笔,以艺术为墨,为学生们绘制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成长画卷。他们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和艺术气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他们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用爱陪伴学生的成长,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亦师亦友”的深刻内涵。
(书院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