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信息产业大咖传记阅读计划”是我校自2021年9月以来开展的一项全校性的阅读活动,围绕着36册(37本)信息产业大咖们的传记书籍,全校师生在不同的活动中,进行了多层次阅读,在书籍阅读中与商业大咖们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
淬炼商学院 王发群 《彭蕾传》
当下,人才是每个公司发展必不可缺的因素之一。彭蕾认为人才的四大标准就是——聪明、皮实、乐观、自省。
①聪明=高智商+高情商
聪明分两个方面:智商,情商。彭蕾认为,高智商的人会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找准关键。随着科技发展,社会对知识、技能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公司对员工的期待也越来越高,混日子的人只会被“同龄人抛弃”。没有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储备,很难在工作中获得大的突破。而只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即使是完全陌生的领域,聪明人也能快速适应并超越别人。情商也必不可少。彭蕾要求的“情商“并非见面自来熟,或察言观色,而是你能够很容易走进别人的内心,也能够将自己的心房向别人敞开。要能够时刻感知自己所处的气场发生了什么变化,随之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实现有效交流。
②皮实=抗打击+抗吹捧
皮实,就是你不但要能经得起“棒杀”,还经得起“捧杀”。对一般人而言,皮实更多的可能是要经得起摔打、锻炼。但在彭蕾看来,很多时候,人更要经得住成功后的“无数鲜花与掌声”,能做到“宠辱不惊“。彭蕾从不相信有所谓的常胜将军,她在选团队时,更愿意选择那些经历过诸多挫折的团队;当然,一次都没成功过的也不行。皮实,更像是一种让别人找不到明显破绽的绝世武功,如《射雕英雄传》里的“铜尸”陈玄风,他为求武功高强,偷了师父黄药师的半部《九阴真经》,练得身上所有命门都没了,刀枪不入,后来被7岁的郭靖拿匕首刺中肚脐眼,给杀死了。人生就是要不断地锤炼,直到把你所有的命门都练没了,才算皮实。不管别人怎么赞扬你也好,羞辱你也好,你内心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内心是很定的,无论是捧你还是打你,外界的状况都不会伤害到你,这才是真正的皮实状态。
③乐观=好奇心+欣赏力
彭蕾认为,一个乐观的人和一个悲观的人对团队的影响力有着天壤之别。但哪怕在彭蕾的团队里,也依然存在永远在抱怨的人,这种人绝不是阿里巴巴真正想要的人,因为他们永远只看得到坏的方面,带给周围人很多负能量。纵使生活中不乏艰辛,但是为什么就不能从艰辛中发现希望和光明呢?有一些人,总能对生活保持开放的好奇心和充满乐趣,总会在生活中找到新的东西,总是在折腾。阿里巴巴最能折腾的,当属马云,而彭蕾等人负责将马云的“折腾”落实到位。阿里巴巴就是在这样一群能“折腾”的人的带领下,发展壮大的。另一方面,片面强调乐观也是危险的。如果只是乐观,而不允许有人指出一件事、一个项目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时间久了,就没人敢在你面前讲实话了。彭蕾更倡导乐观与理性之间的平衡。在充分客观理性地了解当下真实情况之后,仍充满好奇心和乐观向上的精神,这才是理性的乐观。
④自省=忠于内心+勇敢面对
自我反省,意味着当你看到周围有不好的现象,或是觉得受挫、不太有机会和希望的时候,首先要看看自己:面对这些境遇,自己能做什么?能不能改变一些东西?改变一些状况?彭蕾就将自省能力应用到团队管理中,每年做“复盘”,整个团队一起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领导的彭蕾先讲自己的问题,“自残”完了再对他人“放枪”,让每个人都彻底分析自己过去一年做的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然后她会当面给属下打分,对于没有满足自己期望的人,彭蕾也直言不讳。整个过程很残酷,但经过风雨洗礼后,团队的战斗力能直线上升。这样做的前提,是团队之间有足够的信任,不然,“复盘”只会导致2种不良后果:要么不敢说,要么说完团队也差不多崩了。
基建后勤处 郑刚 《这就是马云》
这本书从各个角度揭开了千面马云的真面目,告诉了我们一个与想象中大不一样的马云。这本书没有写太多的有关马云传奇的经历,或是很长篇幅的写马云他的才能,但通过描述他的日常生活,让我们学到了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有道理的。
一、再坚持一会
什么是成功?成功,就是站起来比倒下多一次,也就是所谓坚持,很多时候,再坚持一会,其实就能够攀上成功的峰顶。马云的坚持,让他成功考上了大学,创建了阿里,成为中国首富。做对一件事,不难;一直做对事,不算太难;一直不做错事,那是难上加难。马云在创建阿里巴巴之前,也开过许多家公司,可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但他从未放弃过创业的念头,他紧握着乐观的旗帜,不断的尝错,不断的完善,不断的进步,最后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东西,并且一直坚持下去,直到如今,并且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伟大的人,其实就是比普通人多了一份坚持的普通人。
二、自信创新
马云曾在一次演讲中引用过毛主席的一句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的人生,不会太平凡。马云一直都是自信的,当有人说阿里是一家忽悠人的公司的时候,他淡然应道:忽悠是把自己不相信的讲给别人听,而我一直都坚信,那不是忽悠,而是一种信念。马云锻炼有时候喜欢倒立,这就是他的另眼看世界观,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结果往往出人预料的好。正是这股创新精神,让马云让阿里平稳走到现在,走向成功。
三、快乐工作,认真生活
一直坚持做自己感兴趣的小事比做大事更容易让人变得了不起。马云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他热爱武侠,于是不仅自己练习太极,更是通过影视来推广传播;他喜欢做慈善,当祖国同胞遇难时,他总是抢先别人一步捐款。不啻如此,马云在艰难创业时期,还以延长员工寿命至“九千岁”为奖励,鼓励大家不放弃不抛弃,永远快乐的工作认真的生活。他处事为人的方式总是让人感觉愉快轻松。他通过悟道,得出自己的思想观点,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去,让工作变得完善,让生活变得完美。
梦想还是要有的
在生活的道路上,质疑和鄙视在所难免,既然无法避免,何不选择享受它呢。怀揣着一个甜甜的梦,加一勺坚持,放几滴自信,添几粒创新,以快乐为铲,相信我们自己也能翻炒出一道“成功”之美味。只要坚信,便可获得。正如网上疯传的马云那句话所说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行政管理学院 赵云 《一网打尽》
《一网打尽》这本书充分展示了亚马逊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刻,揭示了贝佐斯独树一帜的商业秘密。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亚马逊顾客至上的理念。贝佐斯的目标一直都是除去一切网上购物的不便,并以最有效的方式向客户传递产品和服务。1998年初,贝佐斯全身心投入到一个叫做“个性化和共同体”(taxonomy of popularity)部门的工作中。这个部门主要是帮助顾客链接到感兴趣的图书、音乐和电影。那年5月,贝佐斯通过调研得知了亚马逊畅销书榜单排名前500位的图书,此时他灵感突发——为何不把所有书都放到网上,而不只是畅销书?
不间断更新书单的这一想法,不仅创造了一种新的畅销书分类方法,而且还向作者、读者和出版商提供了一与此同时,亚马逊还申请了一项叫做“一键下单”的专利。这个系统早在1997年贝佐斯和界面设计师派瑞·哈特曼共进午餐时想出来的,席间他说要让顾客尽可能地轻松购物。哈特曼是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系的学生,他设计了一个系统,可以预先把顾客的信用卡信息以及送货地点输进去,当顾客订货时只需敲一下按键就可以轻松完成一笔交易。通过减少网络购物的一点阻力,即使是很小的一点,亚马逊又可以增加数百万美元的收入,与此同时,这项专利也为公司筑起了堡垒以抵御对手的入侵。
贝佐斯非常重视客户反馈,如果一位客户有一次不好的体验,贝佐斯就常会认为它反映了一个更大的问题——用一个问号将其升级为公司内部的问题,将邮件转发给相关员工处理。员工收到这个带着问号的邮件,就会停止手头上的一切事务,全身心地投入去解决这个问题。贝索斯用这种方式来保证那些潜在的问题能得以解决,保证亚马逊内部能一直听到客户的声音。
亚马逊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贝佐斯对“客户对多快好省的不断追求”这第一性原理的坚守。也可以称之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总体来说,贝佐斯用自己过人的敏锐和远见卓识,抓住了公司发展过程中一次又一次机会,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做到了多个行业的第一,而带来的回报是他成为地表最富有的人(全球首富)。他的成功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值得大家深度研究一番。"
(书院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