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做好全生异科导师工作,开展全生异科导师理论探索,进一步提升认识、总结经验、凝练规律,聚焦实际问题,深化全生异科导师工作内涵,3月10日书院部组织全生异科导师代表在海右书院观点堡垒(Y6-111 )开展工作研讨会。书院部副部长(主持工作)白军彭主持研讨会。
会上,相关导师们分享了12篇代表性研究成果(论文),并阐释了论文主要观点指导实际工作的内在逻辑。大家共同探讨了如何提升学生对全生异科导师工作的认同感与体验感、如何开展班级化管理、如何发挥全生异科导师专业育人作用、如何理解“全生异科导师进书院”的工作内涵等问题,并从工作实际出发,提出了有关意见和建议。
李宵老师从《“三全育人”视域下本科生导师制的创新与实践》论文出发,从导师的视角看机制的创新、学生的视角看角色的创新、育人的视角看内容的创新。结合自己所带专升本学生面临就业压力等具体问题,从如何持续给学生输出价值内容,如何看待学生参与情况参差不齐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异科工作/活动配合程度等方面,给出了相关建议。她提到,通过导师亲自登门拜访,舍友连带效应改善参与度问题。
王琛老师的《中外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嬗变梳理》,论文通过分析对比,聚焦中英两国本科生书院导师制,以英国牛津大学为例进行分析,分为三个阶段,启示导师制不仅仅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以及培养制度,并且也是大学在培养学生一种学习、生活和一种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导师制的关键就在于导师的作用。全生异科导师制的平台脱离不了书院,发展管理脱离不了学院。她认为,要正确看待学生心理问题,保持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联系,积极反馈。
马凯旋老师的《基于书院制改革的本科生导师制的创新与实践》,分析国内环境下目前本科生导师制的现有模式以及现有模式存在的困境及限制因素;学校基本为同学科为主,互动方式单一,目前以学科教育为主,综合素质为辅;基于我校书院制改革的案例介绍本科生导师制的模式创新。通过学校特色书院制阐述,师生配比、进书院常态化机制的建立、学生档案更新、对学生个人的追踪调查。从整个模式分析,以书院为角度,引出个人案例,通过项目工坊,特色活动,联动全生异科导师制的发展。她提出了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全生异科导师的学科指导性弱,学生互动聊天主题性单一,互动方式复杂性程度把控度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她认为,全生异科导师要回归定位,突出“异”的优势,用“异”样思路去拓展与学生的互动内容与空间。
李敏老师的《基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本科生导师制实践》阐述在书院制背景下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背景,研究剖析学生综合能力的现存问题及需求以及本科生导师制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价值。她从本科生导师制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不同路径出发,提出如何正确把握学生个人情感问题,跟学生正确把握好聊天尺度,通过不断认同自己的身份,不同环境场域出发,结合导师自身特点,系统性分析问题。
孟珩老师的《会计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阐述本科生导师制的产生及我国高校实行导师制的基本现状,说明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他以工作实际为例,提出如何进一步发挥全生异科导师自己专业领域知识在辅导“异科学生”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全生异科导师要向“异科学生”进行必要的、常识性的非专业知识的传递,让学生进一步拓展视野,全生异科导师导师要找到自己专业知识背后的“专业性格”,让这种“专业性格”影响学生在学生、生活中的选择、决策、判断等过程。
王慧老师的《数字经济时代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研究》。泰山科技学院全生异科导师制的提出、全生异科导师制的实施效果评估 、全生异科导师制的成效 、全生异科导师制的不足、完善全生异科导师制的对策。她提出,如何把握全生异科导师导师与辅导员的工作边界。她认为,全生异科导师制有明确的制度设计,工作内容与考核条款明晰,所谓的工作边界或者“不同”应该是全生异科导师的工作理念与工作维度。
栾金老师的《本科生导师制视域下的学生社团发展研究》,从在大学校园角度中,学生社团是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交际空间,也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了机会。在本科导师制的视域下,学生社团的发展状况和作用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并尝试通过模型搭建和模拟运算的方式进行活力量化测评。
张婷老师的《本科生导师制视域下的学生生命健康素养提升研究》,整理分析我国生命健康研究内容及大学生生命素养提升方向;大学生生命健康素养提升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学生健康观及意识、体质健康水平、课程体系建设、机制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并以泰山科技学院为例,分析本科生导师制视域下学生生命健康素养提升路径;开展生命健康部门发展的层次化和系统化;师资结构的多元与专业化。
房伟老师的《以传统文化教育推动本科生导师制本土化的探索实践》,从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模式、全程式导师制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多重师生体制导致的导师职责界定不清、本科生导师制的本土化困境等方面,对全生异科导师工作做了充分设想。
许铭老师的《“Z世代”大学生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创新与实践》,在本科生导师制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导师与“00后”大学生之间现实存在的代际差异和“Z世代”鲜明的个性特点,导师如何精准地回应学生关切的问题仍有待探索。论文立足泰山科技学院的生源结构和特点,通过调研“00后”大学生群体在不同阶段的具体需求,充分利用泰山科技学院“四位一体双院制”培养模式的资源优势,探索本科生导师制的新型互动模式。讨论如何应对专升本学生线上互动交流问题,以及结合辅导员相关工作方法,开展每月一对一谈话,了解学生整个求学的轨迹,把握学生成长动向。
赵金晓老师的《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中书院导师制必要性的浅析》,分析了新时代的00后的特点,在此背景下,辅导员面临的复杂的育人境况;以及书院导师制在国内外发展的优势,综合描述了实施书院导师制是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补充。
张大磊老师《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讲述如何利用书院学院院两大平台,综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表达能力。把学生分为3个类别,考研同学、就业同学、有特长同学,针对不同学生进因材施教,帮助及其发展自身成长。
据悉,为提升全生异科导师工作理论水平,书院部组织近30位全生异科导师代表组成理论研究小组,依托全生异科导师工作平台,积极联动、衔接资源、深入研究,逐步形成37个研究专题。研究小组通过每月一次的工作研讨会,协同全生异科导师工作月度分享会,进一步探究有关理论、梳理关键问题、找对策、评效果,为全体全生异科导师工作开展提供智力支撑。
(书院部供稿)